分享

钻山洞寻古桥 |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史迹寻访

 恶猪王520 2023-05-09 发布于新疆
​       

是漓江与喀斯特地貌共同塑造了桂林形象,古往今来,无数的诗篇与画卷都把桂林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别忘了秀美山水中,还有古桥的遗存。沿遇龙河留有三座古石桥横跨在溪流之上,仙桂桥是整个广西最老的古桥之一,建于北宋,至今服务着村民出行;富里桥跨度最大最为清幽;中间一座是遇龙桥知名度最高。二十公里以外还有一座清代木结构风雨桥颜值极高,一派祥和宁静,于是,我想带你去看看阳朔的古桥,去思考桂林的历史,究竟什么原因,塑造了这一片灵动的山水景致。

图片

图片

上二图:富里桥(百度、高德地图上均有定位)

图片

图片

上二图:遇龙桥(百度、高德地图上均有定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三图:仙桂桥(百度、高德地图上均有定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四图:阳朔县永安风雨桥(在大桥村)

那么多的地形: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那么多的地貌:喀斯特、丹霞、黄土地、雅丹、冰川、沙漠、火山、海岸……你最爱哪一种?相信更多的朋友是都爱。追溯人类发展史的居住环境,虽然最壮美是山地,但人类最主要的生活环境还是平原。古来自有一种文化:以河山指代国家,以江山指代社稷,而文明主要产生于江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带,山地则是世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那是隐居之所,也是通神与修仙之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在动不动就有人说哪里哪里的历史成白上千年了,势必肯定会被喷,如果我说桂林的历史有上万年,且还有真实的史迹遗存作为佐证,你恐怕第一反应也是嗤之以鼻……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璀璨的喀斯特地貌赋予桂林这方山水。喀斯特地貌拥有着远古以来就适合人类居住的山洞,造就了大规模的史前洞穴遗址聚集在桂林,但在“山水甲天下”的盛名之下,这些洞穴至今还是小众的人文秘境。

喀斯特地貌几乎分布于广西全境,向东延伸到广东西部的连州、阳江一带,向西延伸到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南部。特点为山中多溶洞,又有冷泉与温泉,适合人类居住。史载在唐代,中原仍称岭南部落为洞居之民,《隋书》中也有记载:“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直到明清一些古籍之中,仍有将南越子民称为“洞蛮”的。

有些山看起来是孤零零的,突兀中则是平地而起,既是一座山,又是一座峰,与其他山峰之间没有山脊相连接。“甑皮岩遗址”发现于1965年,考古证实该遗址年代距今约1.2万年至7千年,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之久,是最早的“桂林人”居住地,是现代华南人和东南亚人古老祖先的居住地之一。该遗址每个文化时期均出土了陶器,制作工艺发展演化脉络清晰,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陶器起源阶段发现陶器最原始、最丰富、脉络最清晰的遗址之一。该遗址的意义还体现在揭示了人类从烧烤食物向烧煮食物发展的脉络,充分证明桂林是中国陶器起源地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六图:甑皮岩遗址(国五)

我是一个将遗址并不作为访古首选的爱好者,但桂林市区的三处“国保”遗址还是打动了我,洞天福地、锦绣河山…这些形容美景的成语,本就是文化的先决要素,而在桂林这三处国保中,以上成语也都具备其内涵。观“父子岩遗址”的环境,孤峰兀立于漓江与相思江的交汇处,山中有个上下两层的岩洞,钟乳石的形态形如父子对望,故名“父子岩”。

图片

图片

该遗址经考古发掘出了精美的玉器,还有制作玉器的先进工具,证明了此洞穴中居住的古人已拥有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居住时间应比甑皮岩略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图:父子岩遗址(国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