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评线】渝论 | 乡村振兴有“艺”更有“意”

 常心舟 2023-05-09 发布于重庆

近期,“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为乡村而设计——首届重庆市设计艺术大展”等接连启幕,“艺术乡建助推共同富裕”等相关议题研讨会相继举办,从案例展示到理论研讨,美术界不断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多方给力、凝聚合力,艺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有“艺”更有“意”。

乡村发展需要守正创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巨大的宝库,乡村振兴不该彻底抛弃过去,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厚滋养。湖州市长兴县石泉村,历史建筑与现代民居相映生辉;杭州市富阳区东梓关村,艺术化改造后的杭派民居构成水墨江南的写意之境,成为新的打卡点。艺术参与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挖掘地域特色,发扬个性,根据艺术规律,结合现代审美,进行改造升级,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魅力。

美丽乡村,不仅要注重“外在美”,更要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一批乡村改造项目在艺术家的大胆改造下,实现了美观与实用的双赢。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尚村的“竹篷乡堂”,将废弃院落打造成兼具文艺美感和多种功能的公共客厅;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中心村“厕所革命”项目......

艺术参与乡村振兴,让乡村颜值提升,提升了“吸睛度”与“回头率”,从而带动旅游,促进乡村特色产品的营销,增加了就业,激活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北部的九女峰,设计师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设计了九女峰书房和泡池两个亮眼的公共空间,在尊重原有乡村肌理和山野环境的基础上,改造村民的房屋和闲置院落,增添旅游资源,拓展就业岗位;贵州省榕江县,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当地非遗传承人等共赴乡村,使古老的蓝靛靛染工艺实现创新活化,文化传承成为风景,体现价值;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青田村的设计改造,依据当地的历史、环境、农作、民艺等,用情感融入和多主体互动的方式,引导村民重新认识乡村价值,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艺术的生命力激发出乡村资源的潜力,让“土特产”更有滋味,充盈乡村振兴的内涵,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

艺术参与乡村振兴,应遵循现实基础与科学规律。要尊重乡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尊重乡村的自然和生态资源、尊重村民的生活和风俗传承,才能从“共生”的角度出发实现“共情”;让艺术创意融入乡村日常生活,让美在乡间流淌,才能达到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和谐统一。

艺术参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增量,需要系统谋划,更要谋长远。广袤的乡村为施展才华提供了的无限舞台,希望更多的艺术人才接近土地、到乡亲中去,帮助我们留住乡愁,提升乡村生活品质,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拼图。

作者:殷建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