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蜈蚣草,著草栽培技术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5-09 发布于河南

蜈 蚣草

蜈蚣草属于水龙骨科,凤尾蕨属。原产热带,我国栽培广泛,北方需温室越冬。

蜈蚣草为多年生草本,茎基部木质化。叶丛生,草质、无毛、叶柄及主脉上密生黄褐色绒毛,羽状复叶,羽叶无柄,小叶披针形,全缘,波状反卷,叶总长40-70厘米。孢子囊群生于叶背面(图2--112)。

蜈蚣草是一种蕨类植物,特别喜阴湿,不耐寒。喜微酸性疏松壤土。

春季出房后换盆、分株。用腐殖质三合土。换盆时注意不要伤根太多,换盆后浇足水,放在荫蔽处,切忌烈日曝晒,要求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又不可浇水过量。要保持通风良好。霜降前(十月下旬)入房,保持室温在5℃以上。若再高些,则生长良好。

繁殖方法主要是分株繁殖,全年都可进行。一般在出房后进行,分株盆土同换盆用土。也可用孢子繁殖,孢子散落在温室湿荫处自然萌发,其幼苗健壮,但生长缓慢。

由于蜈蚣草耐荫性强,四季常青,常用作室内布置。亦可取其叶作切花配饰用。全草入药、性平、味淡,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杀虫之功效。


著 草

蓍草又名蜈蚣草、一支蒿、锯草等。是菊科,蓍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30厘米或60厘米,顶端多分枝开花,叶绿无柄,基部抱茎,披针形,互生,边沿有锯齿状浅裂。夏秋季开花,白色,头状花序,花药色黄,伸出花冠外边,别具风味。其他还有千叶蓍、西南蓍等,花色白或淡红或深紫,瘦果偏平,主产北温带,我国东 北、、、、新疆、广西、云南等省(区)都有栽培。不仅是盆栽或地裁供观赏的好花卉,它的茎、叶、花还有抗菌、消炎作用,对风湿疼痛、外伤出血等病症都有好的疗效。繁殖方法::后,内或地种、或于秋季种子成熟后采下,播种,覆土1厘米厚。只要保持土壤湿润约10余天出苗,秋播约20天出苗。

分株:春季四月份,从老根分下株苗,栽盆内或露地栽后浇透水。

栽培管理:蓍草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都不严格,山坡、湿地都能正常生长,就是在较荫地方,也同样能生长开花。生长期间除常浇水、松土、除草外在开花期间施1-2次肥就可保证植株的良好生长。有时少有蚜虫为害,可用乐果药液喷洒、或泡烟叶水喷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