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晚学 || 什么是人的发展?

 陈昱行思录 2023-05-09 发布于安徽

      讲科研方法的书大都比较“学究”,乏善可陈,老气横秋,除了军营般规整就是机器般流程。周日打开一本89年版《教育研究的课题与方法》,这种书名,难逃被老师们塞进书柜最里层的命运。起初,我也是在心里给自己打了预防针——然而,当目录出现的时候,眼前一亮!胃口一下就好起来!

@作为特殊的“离巢类”,人与其他“离巢类”动物的区别很明显:新生儿比例失调;无法像父母直立行走;无法拥有语言能力;大脑成熟需要相当长时间;不具备复杂的本能的行动模式。——人类婴儿时的“软弱”是没有实现“特种化”意义上的。

人类舍弃固定化、特种化的强大,换取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一开始我写的是“无限可能性”,这也是成尚荣先生在多个场合用充满诗意的感情表达的话,但那只是诗意,并非事实。

“动物光凭自己的本能,就能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决定下来”,那么可不可以说:动物是一种拥有生物性身体的机器人,指令编码刻在它们的DNA里?

如果人工智能具备了自我意识,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与思想,那就跃升成新物种!就如人从动物中跃升出来。——不难理解马斯克对人工智能感到恐惧。。。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遗传因子中所藏有的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沉重的遗产与他出生时的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环境相乘之积当中。

@尼采说,“人是一条张挂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的钢丝,钢丝下面是万丈深渊。要走过去是危险的,在钢丝的中间也是危险的,回首张望也是危险的,浑身发抖止步不前也是危险。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本身就是桥,自己本身不是目的。人身上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的动摇、没落。”

@什么是人?人是依靠自我意识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独特的动物。

动物的“特种化”也是危险的,那会导致它们的灭绝,一旦环境改变超过他们的适应能力。那么,物种进化的发生呢?人类的进化能力远超动物吗?…这里还有很多谜团…

卡夫卡所提及的人的异化,在本书里有了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所谓人的异化,指的可能就是这种状况,即人在用自己的力量基本上是为自己而创造的文明社会中,由于过分地依赖了这些东西,而消耗、磨损了自己的目标意识。

@以思维和语言为媒介的外界情况适应能力,被认为是支撑人类文化的最基本的东西。人本质上生活在“协同”之中。人的发”展就是创造性适应机构不断形成的过程。

洗红薯的猴子的猴群学习是真的,白猴效应是假的,或者其基础是假的。

@班·施泰茵关于英国中产和工人阶级的语言研究表明,语言环境不同会造成人的认识式样的不同。

这是值得警惕和深思的另一种固定化。

@尽管无法逃避环境因素,人的发展仍然有边选择边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可以促进人作为有意识的发展主体,进行新的选择,创造新的价值,由此给那些条件增加新的意义。

@外界刺激——本能反射(海底文蛤)→条件反射(蜜蜂)→操作性条件反射(老鼠)…→选择性条件反射(人)

@人是边选择边发展,所以不是直线型,而是有曲折、变化的。其中“窘困”与“错误”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反射与刺激之间,问与答之间存有余地。

​所以,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在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能动态性的把握儿童的发展。教育不是对儿童现有水平的追随,而是领导儿童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