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四川省凉山州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05-09 | 阅:  转:  |  分享 
  
四川省凉山州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据
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黄河上游齐家文化出现青铜器,长江中下游出现良渚文化有祭祀的玉器,北方的草原又出现了以打制
精细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文化。这些文化特点的出现,反映出(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点B.世界各区域文明中我国最早C.自然环境决定文化
的发展D.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形态2.鸠杖,也叫王杖,是汉哀帝时期朝廷为老人特制的一种拐杖。《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
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王)杖,餔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由此可知,汉代(?) 汉代鸠杖A.抚老政策更具教化的倾向B.传统手工业技艺有所发展C.孝道文化已在社会上蔚然成风D.社会养老保障
制度正渐趋完善3.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随着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
学受到挑战。到了宋代,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理学的形成( )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B.成为了近代进步思
想的先声C.建立起儒家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 D.标志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4.明中叶以后,社会发展迎来了新的变化,政府
对基层社会政治控制日益松弛,商品经济繁荣,自由雇佣劳动力现象盛行,反传统观念兴起与传播。这些现象表明(?)A.中央集权体制日益衰落
B.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C.明朝时期对外贸易发达D.社会转型因素已经滋生5.据记载,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
所法)等法规。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
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一记载不能反映( )A.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B.采纳了资产阶级的要
求C.学习西方与本国国情相结合D.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6.1929年,毛泽东在新泉整训期间整理了红四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个人领导
与党的领导”“军事观点与政治观点”“分权主义与集权”等。为此,他发动红四军官兵进行大讨论,让大家在讨论中认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危害性
以及纠正这一错误思想的必要性,从而实现思想统一。据此可知,此次大讨论( )A.汲取了反“围剿”失败的教训B.解决了党内关于革命道路
的分歧C.有利于提高人民军队战斗力D.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7.1942年,晋冀鲁豫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对所辖区县进行了合
并,减少了大量党政机构工作人员,八路军主力部队也进行了裁减。到1943年,根据地党政机构人员及军队人数压缩到总人口3%以下。这些举
措(?)A.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增强了反抗国民党的力量8.下表是1978
~2018年社会流行语的演变概况,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 )时间媒介社会流行语1978-1993官方媒体占据主导地位万元户、一国两制
、女排精神、包产到户1994-1998媒体市场化发展炒股、抗洪精神、下岗再就业、一国两制1999-2018QQ、微信、抖音等自媒体
涌现网红、反腐、电商、工匠精神、女排精神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坚守与创新C.大众传媒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9.雅典十将军之一历史学家修普底德指出,伯里克利“能够尊重人民的自由,同时又能够控制民众。是他领导他
们,而不是他们领导他"。但伯里克利的继承人竞相采取笼络群众的手段,结果使他们丧失了对公众事务的实际领导权,引起许多错误。可见,修昔
底德认为( )A.雅典民主制在本质上是专制制度B.领导人的政治素养影响民主质量C.民众善于分辨领导人的贤明与否D.全体公民参政无法
达成政治正义10.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主导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开辟了墨西哥与中国之间的跨太平洋商业通道。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
代,美国发展了对华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这一跨太平洋国际贸易。这两条贸易通道的开辟( )A.巩固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B.
适应了欧美国家商品输的需要C.缩小了拉美与北美经济发展的差距D.促进了全球新兴贸易网络的发展11.西方近代某绘画流派脱离了以往艺术
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
以下作品符合这一审美的是( )A.《日出·印象》B.《拾穗者》C.《自由引导人民》D.《蒙娜丽莎的微笑》12.1990年,《关税与
贸易总协定》使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948年的36%下降到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12.7%。这表明《关税与贸易总协
定》的最大影响在于(?)A.减少了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B.拉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D.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商
品输出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年代1978198519862007初
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材料二——材料—、二均出自国家统计局
、商务部网站(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这种
变化的影响因素。14.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及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侯王者
,皆除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尤兼三四,所属文武官,奚自置属,未尝请命于朝,力达势盛,遂成尾大不掉之势……自宋以臣知州事,历代因
之,遂无复弱干强枝之患。宋太祖及赵普之计虑(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深矣,而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是但知御侮力薄,不足以自强,
而不知消患于未萌。——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
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
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五条中华
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
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
指出,安史之乱后唐代出现了什么现象?宋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这种解决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3)以上内容出自哪一历史文献?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15.【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1930—2021)在国内首开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开创了一个在世界上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领域。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他被全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6年,杂交水稻成功推广。1984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
心成立,这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的专业科研机构,国家计委拨款500万元。1987年,两系法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
带领新一代育种工作者展开了攻关行动。2000年,中国超越了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先行者,率先迈进了超级稻时代!1999年,“袁隆平
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成立,隆平高科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建设面向市场的创新体系,在2018年进入到世界种业第七
强。如今,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遍及五洲,除了在发展中国家扎根,还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合作。“和我们合作的美国水稻技术公司每年付给
研究中心技术转让费。”袁隆平自豪地说。——摘编自《农民日报》《袁隆平——惠泽苍生的东方稻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隆
平领导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成果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隆平领导的杂交水稻研究的意义。三、论述题16.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材料?纵观人类历史,较早成功的现代化路径首先由于先发国家发挥社会与市场的重要作用,优先考虑国家与社会权力的边界、强调社
会自组织力量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先发国家相继掌握了国际体系的领导地位,它们借此优势发展的同时又将基于自身发展经验的“社会中
心主义”现代化路径推广开来,这实际上就削弱了政府的组织性力量。其次由于先发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后发国家生产力达不到
与先发国家竞争的地步,自然失去了社会力量和市场的相对优势,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进行有组织的现代化,集中优势与先发国家进行国际竞争。这
种“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强化了国家的能力和政府的自主性,强调政府可以脱离社会的利益与压力主导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摘编自
卢春龙《谁之现代化?何种现代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的一种现代化模式,选择一个国家予以阐述。(要求:写出现代化模
式和国家,明确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A【详解】依据材料“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黄河上游齐家文化出现青铜
器,长江中下游出现良渚文化有祭祀的玉器,北方的草原又出现了以打制精细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文化。”,可以看出黄河上游、长江中下游以及北方
的草原地区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遗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A项正确;无数据的对比,不能得出世界各区域文明中我国的状况,排除B项;
自然环境会影响文化的发展,但是不能“决定”,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特点,未涉及家国一体,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鸠杖体现的是对老人的尊重,但是更应深入的看到,汉代把鸠杖赋予极高的规格,带有普遍的教化人伦层面,象
征着一种荣誉与特权,因此可知,汉代的抚老政策更具教化的倾向,A项正确;材料与手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仅从鸠杖的教化层面来看,无
法得出当时孝道文化已在社会上蔚然成风的说法,排除C项;当时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由材料信息
“到了宋代,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并结合理学特点可知,理学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故A正确;明清之际
的早期启蒙思想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故B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建立起儒家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故C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促进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故D错误。4.D【详解】根据材料,明中叶以后“自由雇佣劳动力现象盛行”,这种雇佣现象是一种新
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表明社会转型因素已经滋生,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空前强化,
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不能证明对外贸易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5.
D【详解】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出台了一些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制定过程中采纳了工商界代表建议,而且将学习西方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这只
说明了民国经济立法的内容和过程,无法说明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符合题意;民国颁布了关于商人与公司的管理条例、证券交易、商标、商
会等方面法规,说明经济立法涉及领域广泛,故排除A;工商界代表的建议和要求被政府采纳,说明政府立法采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故排除B;工
商部立法时参考西方法律,又注重本国状况,说明学习西方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故排除C。6.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针对红四
军中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毛泽东在新泉整训中进行思想大讨论,这有利于红四军官兵抛弃错误的认识,从面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故C项正确
;A项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这一大讨论重在纠正红四军中存在着的错误思想认识,与革命道路问题无关,B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
错误。7.A【详解】根据“减少了大量党政机构工作人员,八路军主力部队也进行了裁减。到1943年,根据地党政机构人员及军队人数压缩到
总人口3%以下。”可得出根据地进行精简机构,有利于减少开支,减轻人民负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农民的积极性,排除B项;CD项与
材料中的措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CD项。故选A项。8.B【详解】从”万元户、一国两制、女排精神、包产到户“到”炒股、抗洪精神、下
岗再就业、一国两制“,再到”网红、反腐、电商、工匠精神、女排精神“,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人民坚守坚苦创业的精神,不断创
新,反映出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坚守与创新,B项正确;市场经济建立是2008年,排除A项;主导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D项是1984年,
排除D项。故选B项。9.B【详解】修昔底德认为伯利克里的成功得益于他领到了公民,而其继承者的失败在于公民左右了伯利克里的继承者,这
说明领导人的政治素养影响民主质量,B正确;雅典的民主制本质是直接民主,而非专制,排除A;修昔底德强调的是领导者本身的能力而非民众的
辨别力,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10.D【详解】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和美国开辟的对华动物毛皮贸易和檀香木贸易这一跨太平洋国际贸易都是
跨大洲贸易,是全球贸易的一部分,促进了全球新兴贸易网络的发展,D项正确;工业革命后,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并不占据主导,排除A项;16世
纪中期的欧美国家尚未进入商品输出阶段,排除B项;西班牙主导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对墨西哥的掠夺,因此并不能缩小拉美和北美之间经济发
展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11.A【详解】根据材料“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
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可知印象派美术,其中A选项《日出·印象》是印象派代表作,A项正确;《拾穗者》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典型
代表作,排除B;《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排除C;《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古典主义美术,排除D。12.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各国的关税税率有着明显的下降,这显然有利于降低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财政
收入的增加,排除A项;材料与拉大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无关,排除B项;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
。13.(1)变化: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逐渐上升;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快且跃居首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
口比重稳步上升。(2)因素: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详解】(1)变化:
根据材料一表格数据,1978年初级产品占总出口商品数量的53.5%,1985年初级产品占总出口商品数量的50.5%,1986年初级
产品占总出口商品数量的36.4%,2007年初级产品占总出口商品数量的5.1%,可知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为,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
逐渐下降,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来,下降幅度变大,初级产品占出口总商品数量的比重大幅下降。根据材料一表格数据,1978年工业制成品
占总出口商品数量的46.5%,1985年工业制成品占总出口商品数量的49.5%,1986年工业制成品占总出口商品数量的63.6%,
2007年工业制成品占总出口商品数量的94.9%,可知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为,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逐渐上升。根据材料二图表内容
,2000年机电产品占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43%左右,2003年机电产品占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52%左右,2007年机电产品占中国
出口工业制成品的58%左右,可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快且跃居首位。根据材料二图表内容,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
的15%左右,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25%左右,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28%左右,可知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稳步上升。(2)因素:根据材料一、二图表内容可知,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逐渐上升;
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快且跃居首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稳步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改革开放中政策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趋
势下,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
口数量相较于之前均有所增长。14.(1)问题:安史之乱后,唐中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解决:宋太祖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通判负责监督;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每点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割据内乱;军队战斗力削弱,形成“积弱”局面。(2)表现: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
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政府体现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
,以防止专制。(3)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地位: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和人民权利。【详
解】(1)问题:根据“及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遂成尾大不掉之势”分析得出。解决:根据“自宋以臣知州事”“稍夺其权、制其
钱谷、收其精兵”结合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思考;影响:根据“遂无复弱干强枝之患”“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
影响。(2)表现:根据“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 进行横向分割”分别
从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政府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分析解答。(3)文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可知出自《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地位: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以及内容进行分析。15.(1)原因:中国粮食短缺的现
实需要;国家重视农业,政策和财政支持;袁隆平及科研团队的“三农”情怀和科学精神;改革开放的推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答出任意四点
)(2)意义: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保证种业安全;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提升经济效益;造福世界
人民,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答案应完整,答出四点。)【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1984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国内外第
一家杂交水稻的专业科研机构,国家计委拨款500万元”可得出国家重视农业,政策和财政支持;根据材料“1984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成立,这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的专业科研机构,国家计委拨款500万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改革开放的推动;根据材料“1999年,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隆平高科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建设面向市场的创新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中国存在粮食短缺的现实需要;袁隆平及科研团队的“三农”情怀和科学精神等角度进行分析。(2)意义:根据材料“2
018年进入到世界种业第七强”,可得出提升我国的科技水平,提升经济效益;根据材料“袁隆平带领新一代育种工作者展开了攻关行动。200
0年,中国超越了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先行者,率先迈进了超级稻时代”,可得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保证种业安全;提高粮食产量,解
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根据材料“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遍及五洲,除了在发展中国家扎根,还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合作”,可得出造福世界人
民,维护全球粮食安全。16.示例一:社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英国论题:社会市场推动近代英国成为现代化强国阐述:新航路开辟后,市场
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圈地运动、殖民扩张扩大了市场,促进英国经济发展,也使得英国资产阶级走上了舞台的中心。光荣革命后,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进一步确立了个人权利在英国的合法地位,促进社会市场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启成为推动自由市场经济在英国乃至全球扩展
的主要力量,在自由市场的推动下英国的现代化基本完成并成为世界工厂。总之,在英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与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英
国的现代化道路称为“社会中心主义”模式。示例二: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德国论题:德国依靠国家的力量迅速实现现代化阐述:德国资本主义产生和资产阶级崛起之后,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也缺乏政府的保障,阻碍了德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德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国家的能力,推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德意志统一后,政府的自主性和权力得以强化,推动德国成为一个强大而有效率的国家。德国利用国家力量把握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聚集资源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完成了自己的现代化。总之,德国在现代化道路过程中,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充分发挥国家力的作用,快速赶超实现了现代化。(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皆可)【详解】根据材料,有学者总结了历史上的几种现代化模式,一是以先发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中心主义”模式,强调社会自组织力量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二是后发国家“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依靠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结合所学,英国发挥社会与市场的重要作用,最先开始工业革命,实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成为世界工厂,是社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的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依靠国家的力量迅速实现现代化,是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模式的代表。可结合“英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德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学知识,选取一个国家,论述其现代化进程的过程和特点。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