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五音疗法

 新用户9362OW5Z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礼记·乐记》云:「乐者,德之华也。」

《孝经》上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关于音乐,我国的古书《礼记·乐记》都有很深入的探讨和记载。它说:「人情有所乐,则发之于声,寄之于音,故自生民以来,即有声乐。」「心有喜怒哀乐,则音有和厉凄清。」

我们的先祖,创造了音乐这门艺术,设立五音(宫、商、角、徵、羽)。在人们日常生活、社交、礼仪、祭祀当中普遍运用。因其独具的感染魅力,能抒发情志,陶冶情操,烘托气氛,广为大家所钟爱。

图片

雅正的音乐,能净化心灵,使其返璞归真,所以音乐自古有教化的作用。而中华文化,致广大而尽精微,物有万类而相交感通,莫不有所相应。《灵枢·邪客》: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五音是通过五情相应调节五脏,《内经·素问》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正声雅乐使喜怒忧思恐归于和平,调和身心,又可以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不仅如此,五音与八卦五行、五方、五色、五味都有相应,所以古人说:「不知《易》,无以为医。」

生命的气机秉承天地合气,随一日四时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作周而复始的圆运动。人体元阳也在五脏之间升降沉浮,五行相生相克,运化无穷,如果阴阳平衡,五气祥和,则人体健康安适。
其正调雅乐,调度五情,如能全身放松,聆听音乐,观想气行至所属脏器(如演奏宫乐时,则观想着气行至脾脏),如此气随意走,从而有调理全身气血和脏腑的作用。
当前社会,人们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来调适身心,获得健康?选择聆听正声雅乐,不失为一种时尚、实惠的方法。

中医五音疗法认为,五音对五脏,五脏系五行,将三者相融,通过闻五音,从而调适五脏。《管子·地员》中提到:“凡听徵,如负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马鸣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形象地描绘出了五音的意象,体现了其专有的特色。

  • 以徵音(5-So)为主的徵调式乐曲,躁急热烈如火,节奏欢快,宜用笛奏,舒心。

  • 以羽音(6-La)为主的羽调式乐曲,苍凉淡荡如水,风格清纯,与琴音调,补肾。

  • 以宫音(1-Do)为主的宫调式乐曲,浑和厚重如土,旋律悠扬,应当吹笙,健脾。

  • 以商音(2-Re)为主的商调式乐曲,悲壮铿锵如金,曲风高亢,适弹古筝,润肺。

  • 以角音(3-Mi)为主的角调式乐曲,圆长清脆如木,曲调亲切,可伴箫声,养肝。

在五行学说指导下,根据五脏的生理节律,以五音调为基础,可配合选择不同乐器所施不同调式的乐曲以调节自己的身心。如有学者指出,“宫为脾之音,……可用宫音之亢奋使之愤怒,以治过思;商为肺之音,……可用商音之欢快使之高兴,以治过忧……”音乐引起人的身体器官的共振,通过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可引起内心变化,将情感激发,适度的感情变化,又能相应地调节对应的脏腑功能。


图片

宫音

宫乐,居五音之首。
《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
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
宫,在五行对应土,在五方对应中,在五色对应黄,在五味对应甜,在时令对应长夏,在十二生肖对应辰龙戌狗和丑牛未羊,在卦象上对应坤(地)艮(山),在五情上对应思,在五脏上对应脾。
脾在腹中,居中土之位,运化四方,有称其为「后天之本」。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脾在腑合胃,在体主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宫为长夏音,属土主化。因此正宫调适能促进全身气机的稳定,调节脾胃,兼有保肺气利肾水的作用。
「宫」调音乐多由埙等乐器吹奏,安详、平稳、柔和而流畅,如同大地涵育万物、包容一切,辽阔而敦厚;如群山连绵起伏、山林繁茂,景色宜人;如辰龙时行,家犬忠诚,牛羊温顺……与脾之气机相和,可达到调神、稳定心理的良好作用,所以能调和脾胃、平和气血。
身居喧嚣的都市,普遍都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往往又工作繁忙,而导致过度紧张,内心不安,焦心忧虑。而聆听宫调乐音,则可以促使心情归于平和,调节身心,稳定心理,达到自然放松的状态。进一步也可调和脾胃,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如果有脾胃虚弱、恶心呕吐、腹泻、饮食不化、腹胀、消瘦乏力、神衰失眠、肺虚气短、小便短少等病证,如能聆听宫调音乐,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如今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大都有所喜好。然而许多流行的庸俗音乐,或让人感到刺激兴奋,或调起悲思爱欲,或散布邪思邪见,这样的音乐会重伤五情,也会残害到人体身心健康。而正声雅乐,则不仅令心情愉悦,气血和平,从而也调养身心,具有健康保健的功效。
宫音的代表曲目有《阳春》、《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

参考文献:《礼记·乐记》、《礼记选解》、《管子》、《五音中医养生》、《琴道与养生》等著。
阳春
春江花月夜
月儿高
图片

商音 

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认为,天地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组成。这五种物质之间相生相克,使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五行存乎天地间,无往不具。对应五行,古人总结出「五音」,商、角(jué)、宫、徵(zhǐ)、羽。

自有生民,即有声乐。较语言文字为先,相传在远古三皇五帝时期,伏羲氏便作有扶桑之乐,网罟之咏。

《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相当于现在音乐的唱名do、re、mi、sol、la。

五音应乎四时,动乎五脏,通乎性情。《礼记·乐记》中记载:「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昔者尧廷奏乐,百兽率舞。音律不但为统治者匡正人心的工具,更是先祖追求天人合一意境的重要体现。

在古代,音律甚至是可以用来指挥作战的。《史记》正义引《兵书》言:「夫战,太师吹律,合商则战胜,军事张彊;角则军扰多变,失士心;宫则军和,主卒同心;徵则将急数怒,军士劳;羽则兵弱少威焉。」足见华夏民族自古以来,音律用途之广,并非仅仅是体现在自然规律的运用上,这不同于西方音乐所用的七声音阶,有西方音乐史家卡尔·聂夫认为:「西方所用七声音阶, 也是中国人约在公元前1500年制定的」,华夏远古淳朴的五音纯律对世界音乐史亦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传公元前7世纪,齐国丞相管仲,依据2/3弦振动全弦五度音的原理,在一定张力的弦上连续按2/3(损益)4/3(溢益)的方法,生出上五度下四度各音,直到生出12律,这种方法为三分损益法,这种律为三分损益率。《管子》记载「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对应五行五常,商为金为义,秋收冬藏,是形质之成,谓之义。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闻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商声部十二律通名商。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记载有「入声商七调」。商音为配音,商音正,则正气生,乱则调乖,音出本位,则使听者昏昧暴戾,乃亡国之音。音须和人之情,正人之性,人情和,德行正,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商」音和润,和则不戾,润则不枯,叩之为清,击之为纯。金属、石制品的古乐器,编钟、磬、锣鼓、铃声、长号、三角铁等,发出的浑厚清脆之声,有金的特性,为商音。在中医医理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繁体字中「楽」与「薬」同源,用乐如用药。正所谓五音可疗疾。音为五脏六腑之灵苗,与阴阳五行相通,更「与天地通」。

商音属金,主收,有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入肺经与大肠经,主理肺肠的健康。正商调式能促进气机的内收,调范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兼有保肾抑肝的作用。肺属西方金,商音配肺,可以治咳嗽、气喘、胸闷、肩背痛、风寒感冒等病。对平素肝阳偏亢,有肝风内动的老年人,可以让其多听商音,肝属木,商音属于金,金克木,能起到平肝阳,熄风的作用。

「商」音音乐的代表曲目有:《慨古吟》、《长清》、《鹤鸣九皋》、《白雪》等。闲暇之余多听听清润淳和的商音乐曲,既能在悠扬的雅音古韵中,舒缓身心的疲惫,同时也让我们内在的肺气得到提升,进而达到身体内环境的和谐,真不失为养生的良策。

参考文献:《礼记·乐记》、《礼记选解》、《管子》、《五音中医养生》、《琴道与养生》等著。

慨古吟
长清
鹤鸣九皋
图片

角音 

「角」音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古人以为,「角属木,民之象」,「闻角声,则使人恻隐而好仁。」故而有以角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上声角七调」。在古代的调式中,有以角音为调之角调,或有以闰宫为角之角调。

「角」音,高畅而清和,音在高下清浊之间。听之令人心情舒畅,乐观向上。《礼记·乐记》中说道「角乱则忧,其民怨」,意思是「角」音若乱,则音闷沉,而出音之本位,整个音乐就显得忧愁压抑。若宫、商、角、徵、羽五音全部紊乱,相互侵陵,称之为慢音。

慢音是极端放肆没有规矩的音乐,古语云「乃亡国之音」。治世的音乐,需清雅而有德,促进政治祥和,以正人心而复人性,非发展人欲也。古郑国之音,好滥而淫志;卫国之音隐促而烦闷,皆为慢音,乱世之音。商周时期,纣王穷奢极侈,整日歌舞作乐,他命令宫廷乐师师延,作艳曲助兴。师延无奈,作了「北里之舞、靡靡之乐」。这种音乐令人魂神颠倒,迷魂夺魄,纣王大为欢喜,终日沉迷其中。后来武王伐纣,纣王自焚于鹿台,师延惧祸东逃,后投濮水自杀。是故邪音摄魂难治,与中正之音相去甚远,令人听之乐而忘义,哀而伤生,乃亡国之音。

听曲乐,需听德音雅乐,《礼记·乐记》云「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德是人性之正,乐是德之光华。虽俗话说「音乐就是娱乐」,不过君子在娱乐中能得到德行的提升,小人在娱乐中无非是私欲的满足。是故以德制乐,人心得以匡正,教导人们明辨善恶而返人之正道。

「角」调式乐曲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具有「木」之特性,可为木鱼、古箫、竹笛等乐。各类角系乐器演奏的木声,深远悠扬,错落有韵,低而不臃,连绵不断,寓意着苍木逢春的浓浓生机。其声波能量入肝胆之经,主理肝脏、胆囊的健康。可达到调神、提振情绪的良好作用,亦可调和肝胆的疏泄,兼有助心、合胃的作用。

根据《黄帝内经》医典理论:木音为「角」,对应人体的肝、胆,清凉祛火。所以木音可以疏理肝火胆热的淤积,平和血压、清血质,夜间休憩时有助于安神休眠。多听木音,可稳定性情,让心身合一,回归原始平和的人性。

「角」音亦代表东方祥龙的音意,龙被称为祛灾避凶的吉祥物,象征着强大健康向上。

角调式乐曲代表曲目有:《列子御风》、《庄周梦蝶》、《江南好》、《春风得意》、《江南竹丝乐》等,闲暇之余能多听听此类音乐,可以令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礼记·乐记》、《礼记选解》、《管子》、《五音中医养生》、《琴道与养生》等著。

古琴列子御风
庄周梦蝶
江南好

图片

徵音 

「徵」音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闻徵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故而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依阴阳五行而论,徵为夏音,属火主长。为宫音之子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顺,欢快活泼,象火一样升腾,具有炎上的特性。徵调入心,对心血管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血脉淤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徵调匹配火行人,火行人属太阳之人,性格开朗,乐观,反应敏捷,积极主动,志向远大,即使失败也不易后退。但容易急躁冲动,自制力不强,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火行人阳气过多,阴气不足,应配合听羽调式水音音乐,调和阴阳,避免阳气过剩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和情绪上的失控。

丝弦类的古琴之声,热情高亢的唢吶与管弦乐的演奏,多为徵调式音乐,清朗悦耳,节奏分明,属于火音。音同其理,中医医理中,心脏属火,有热量,丝弦的声音可拨动人的心弦。《黄帝内经》云:「火音通心经,疏导小肠经,心藏神——心主神明,丝音调理神志,疏导血脉,平稳血压,疏通小肠,祛除毒伤。」故而聆听火音可以调节心、小肠,处在沉稳和谐的生理状态之中。促进全身气机的升提,调节心脏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气,振作精神,并能调节心脏功能。

徵音代表曲目有《山居吟》、《文王操》、《樵歌》、《渔歌》、《步步高》、《狂欢》等。愿大家都能在雅正的音乐中,和乐平心,导气养神,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礼记·乐记》、《礼记选解》、《五音中医养生》、《琴道与养生》等著。

山居吟
文王操 梧冈琴谱
樵歌

图片

羽音 

五音之羽音,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 闻羽音,使人乐养而好施。」故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羽音多为水声、鼓声等乐,包括地下泉水、小溪河水、天降雨水、百川汇合及海洋之声等以及轩辕鼓、宫廷鼓、手鼓、大小鼓,铃鼓,架子鼓、非洲鼓等鼓声。羽调式音乐高洁澄净,淡荡清邈,有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古代中医医理认为,水曰润下,主闭藏。而肾在五行属水,水主肾,故正羽调式音乐可促进全身气机的下降,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滋补肾精,有益于阴虚火旺,肾精亏损,心火亢盛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如耳鸣、失眠、多梦等。肾精有补髓生脑之功,进而羽调式的水音有益智健脑的作用。

阴阳五行说认为,羽音匹配水型人。水型人性格内向,喜怒不形于色,不喜欢引人注目,心思缜密,谨慎精明,认识事物细致深刻。学问颇好,含而不露。但水型人忌阴气过重,医家主张,应该用水乐泄其阴气,再以火乐振奋其阳气,从而获得阴阳平衡。

羽音代表曲目有《二泉映月》、《梁祝》、《汉宫秋月》、《乌夜啼》、《稚朝飞》等。

参考文献:《礼记·乐记》、《礼记选解》、《五音中医养生》、《琴道与养生》等著。

二泉映月
梁祝
汉宫秋月
潇湘水云
雉朝飞

图片

结语: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人与自然、社会相互联系,并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免遭病邪侵扰。自然界有阴阳,人体有阴阳,音乐也有阴阳。人的各种情志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当某种情绪过甚而致发病时,可以用另一种「相胜」的情志来「转移」、「制约」或「平衡」它,从而使过度的情绪得以调和与平复。这些都是先祖在大自然这位老师的教导下,得出的智慧结晶。

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 古圣《礼记·乐记》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通过音乐可体察社会风气,衡量社会的道德情操是否健康。故而中正清雅的音乐可平衡人们的身心,协调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在现代繁忙的生活节奏下,各种修生养性的方法应运而生,《黄帝内经》云:「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音乐养生不失为奇葩一朵。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溯源音乐养生之旨,挖掘研究和发展这一传统,具有无比深远的意义!

我们真诚祝愿,世间雅乐德音萦绕,正气清气满乾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