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肿瘤及其并发症的经方治疗

 有缘者可网诊 2023-05-09 发布于江苏

肿瘤的常用经方

鼻咽癌

(麦门冬汤加味)


麦冬12g,半夏4g,人参12g,甘草4g,粳米8g,大枣6枚,白花蛇舌草15g,旱莲草12g。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清热降逆养阴生津。

麦冬

滋养肺胃之阴,为滋阴清热养阴妙品,热得滋润而消。

人参、甘草、大枣、粳米

益气养胃,以生津液;于生津液队伍中配以辛燥之

半夏

以开胃行津,而助润肺。

费伯雄说:“半夏入辛燥药中行燥,入滋润药中下气而化痰,胃气开通则逆火自降,与徒用清寒者有霄壤之别。”开通胃气是降虚火的重要法门。

旱莲草

滋阴益肾养血,合而用之,使津液恢复,虚火得敛。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抗癌的功效。

(1)咽痛、口腔溃疡等热邪伤阴者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2)口干欲饮、气短乏力等气阴两虚者加黄芪、女贞子以益气养阴。
(3)食欲差者加鸡内金、山楂、党参以健脾消食。

肺癌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桂枝12g,生姜6g,甘草5g,大枣6枚,麻黄6g,附子9g,细辛3g,党参10g,浙贝母10g,山慈菇10g,白花蛇舌草18g。

温经散寒,宣肺降气,扶正固本。

麻黄

辛温通窍、宣肺平喘。

附子

温壮元阳、温阳散寒,与君药相配,有助阳气以鼓邪外出,又防阳随汗脱。

桂枝、生姜

通阳化气以散饮;佐以细辛直入少阴、通彻表里,内助附子温散少阴之寒邪,外助麻黄宣解太阳之表寒,共奏振奋疲惫阳气之功。

去芍药者,因其酸收,不利温经通阳。

党参、黄芪、白术

健脾益气,扶助已伤之中气,并为佐使之用。

瓜蒌、薤白

行气祛痰、宽胸散结。

陈皮、半夏

理气燥湿化痰。

浙贝母、山慈菇

祛无形之痰,逐瘀散结,共奏扶正逐瘀抗癌之效。

(1)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口唇紫黯者加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熟地活血化瘀,养血活血。
(2)发热者加青蒿、鳖甲清退虚热。
(3)痰郁化热,痰黄稠黏难出者加海蛤壳、鱼腥草、黄芩、栀子清化痰热;
(4)咯血不止者加仙鹤草、白及、茜根草、三七凉血止血、收敛止血。

乳腺癌

(逍遥散加味)


柴胡、白芍各12g,当归、白术、茯苓各15g,薄荷8g,甘草3g,党参15g,黄芪15g。

疏肝解郁,扶正祛邪。

柴胡

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

白芍

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当归

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为血中之气药,养血柔肝。

当归、白芍与柴胡

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

白术、茯苓、甘草

健脾益气,使运化有权,使营血生化有源。

薄荷

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

逍遥散加味具有气血兼顾、平衡阴阳、肝脾并治之效,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是调和肝脾之名方。


(1)肝郁脾虚出现纳差、腹泻加党参、白术健脾和胃
(2)乳房胀痛甚加延胡索、郁金疏肝理气。
(3)淋巴结转移者去甘草加海藻、昆布、浙贝母软坚散结。

食道癌

(旋覆代赭汤加味)


旋覆花(包煎)8g,代赭石(先煎)15g,党参12g,炙甘草6g,法半夏12g,生姜12g,大枣5枚,厚朴12g,浙贝母10g,山慈菇10g,白花蛇舌草18g。

益气和胃,祛瘀化痰散结。

旋覆花

下气消痰,降逆止呕。

代赭石

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

生姜

用量独重,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

法半夏

祛痰散结,降逆和胃。

党参、炙甘草、大枣

甘温健脾益气,扶助已伤之中气。

浙贝母、山慈菇

祛无形之痰,逐瘀散结。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

(1)呕吐物夹血或呈咖啡色样者加白及、三七或云南白药以收敛止血。
(2)疼痛者加郁金、元胡,甚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
(3)咽痛者加枳壳、桔梗以行气利咽。
(4)血虚甚者加鸡血藤、何首乌补肾养血。

胃癌

(黄芪建中汤加味)


芍药12g,桂枝9g,黄芪15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饴糖10g,薏苡仁15g,白花蛇舌草15g。


温中补虚,祛邪扶正。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病久,则气血乏源;二者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中焦失运,则阴阳升降失调。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相交、水火互济的枢纽是脾胃。

饴糖

甘温质润入脾,益脾气并养脾阴,温中焦而缓急止痛。

芍药

养阴而缓急。

桂枝

温阳而祛虚寒。

炙甘草

甘温益气,生姜温胃。

大枣

补脾,合用升腾中焦生发之气。

黄芪

能补脾胃之气,为补气要药。

(1)呕吐物夹血或呈咖啡色样者加白及、三七或云南白药以收敛止血。
(2)疼痛者加郁金、元胡,甚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
(3)咽痛者加枳壳、桔梗以行气利咽。
(4)热毒明显者加半枝莲、蚤休以清热解毒。
(5)大便干结难行者加当归、瓜蒌仁、大黄以润肠通便。

肝癌

(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24g,黄芩9g,党参6g,清半夏9g,炙甘草5g,大枣(擘)4枚,生姜(切)9g,海藻10g,山慈菇10g,三棱10g,莪术10g。

和解少阳枢机,健脾益气,软坚散结。

柴胡、黄芩

解少阳经腑之邪热,又能疏利肝胆气机,为和解少阳、表里。

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止呕,并通过其辛散作用,兼助柴胡透达经中之邪。

人参、甘草、大枣

益气调中,既能鼓舞胃气以助少阳枢转之力,又能补脾胃以杜绝少阳之邪内传之路。诸药共伍,少阳经腑同治,又旁顾脾胃,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枢机自利。

海藻、山慈菇

祛无形之痰,逐瘀散结。

三棱、莪术

行气化瘀。

诸药配合,共奏行气化滞,软坚散结之功。


(1)疼痛者加郁金、元胡,甚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
(2)乏力甚者加重用党参,加黄芪以补气健脾。
(3)腹水者加大腹皮、茯苓皮以利尿。
(4)大便干结难行者加当归、瓜蒌仁、大黄以润肠通便。

胰腺癌

(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7g,黄芩9g,白芍10g,半夏10g,枳实10g,莪术10g,生姜3片,大枣2枚。

疏肝利胆,活血化瘀。

柴胡

疏肝解郁。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除少阳之邪。

枳实

破气消积除痞,宽胸理气。

白芍

缓急止痛,同时白芍助柴、芩以清肝胆。

半夏

和胃降逆。

莪术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日久而成的癥瘕积聚以及气滞、血瘀、食停、寒凝所致诸般痛证。

生姜

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配大枣和营卫而行津液。

诸药合用疏肝利胆,活血化瘀。

(1)腹痛、腹泻者加延胡索、甘草、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缓急止痛。
(2)腹胀者加陈皮、厚朴、木香理气和胃。
(3)大便干结难行者加大黄、瓜蒌仁、枳实以泻热润肠通便。

大肠癌

(调胃承气汤合四君子汤加味)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大黄12g,芒硝9g,甘草6,白花蛇舌草15g,薏苡仁15g。


健脾益气,通腑祛浊。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大黄

苦寒泻热,荡涤肠胃邪热积滞。

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以通便,以顺应六腑之特性。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四君子汤

益气健脾,恢复脾胃运化的功能,运化水谷精微以达全身,提高机体抵抗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白花蛇舌草、薏苡仁

解毒消癥。

综观本方具有健脾益气,通腑祛浊,解毒消癥之功。

(1)便血不止者加茜草、地榆炭、槐花、紫珠草、侧柏叶、阿胶止血养血。
(2)大便不爽者加炒莱菔子、麻子仁行气通便。
(3)腹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乳香行气止痛。
(4)大便溏泻者加薏苡仁、诃子肉利湿止泻。

肾癌

(六味地黄丸加味)


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牡丹皮9g,茯苓9g,泽泻9g,牛膝9g,肉桂3g,浙贝母10g,山慈菇10g。

滋阴补肾,逐瘀散结。肾癌的形成与“肾阴虚,痰瘀互结”密切相关,在治疗肾癌时要注重肾主五液,顺应肾的功能特点用药。

熟地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山茱萸

养肝涩精。

山药

补脾固精。

两药都可协助熟地以充复肾中阴精。

泽泻

泄肾利湿,并防熟地之滋腻。

丹皮

清泻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

茯苓

健脾渗湿,以助山药之补脾。

牛膝、肉桂

引火归元。

浙贝母、山慈菇

祛无形之痰,逐瘀散结以攻毒。

(1)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之证者加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
(2)疼痛者加郁金、元胡,甚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
(3)喘者加五味子以滋肾纳气。
(4)咽痛者加枳壳、桔梗以行气利咽。
(5)热毒明显者加半枝莲、蚤休以清热解毒。
(6)大便干结难行者加当归、瓜蒌仁、大黄以润肠通便。

膀胱癌

(猪苓汤合抵当汤加减)


猪苓9g,茯苓9g,泽泻9g,阿胶(烊化)9g,滑石(碎)9g,大黄(后入)6g,桃仁9g,水蛭9g,虻虫9g,桂枝9g,浙贝母10g,山慈菇10g,白花蛇舌草18g。水煎服,

滋阴清热利水,攻逐蓄血。

猪苓汤、抵当汤

均系《伤寒论》之名方,前方滋阴清热利水,后方破血逐瘀。

猪苓、茯苓

渗湿利水。

滑石、泽泻

通利小便,泄热于下。

君臣相配,既能分消水气,又可疏泄热邪,使水热不致互结。

阿胶

滋阴滋养内亏之阴液。

诸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恋邪,使水气去,邪热清,阴液复而诸症自除。

后方集水、陆、空最善活血之药于一体,以善饮血之水蛭为君,而利于水;以善吮血之虻虫为臣,而利于陆,用以攻逐膀胱蓄血,使出于前阴;以善破诸经瘀血之桃仁为佐;以草木善行君令之将军大黄为使,破血逐瘀,荡涤邪热,推陈出新;配浙贝母、山慈菇祛无形之痰,逐瘀散结;蛇舌草清热解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诸药配合,共奏滋阴清热利水,攻逐蓄血抗肿瘤之功。

(1)尿血量多且色淡红或鲜红者
加血余炭、三七或云南白药以收敛止血;
(2)疼痛者
加郁金、元胡,甚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
(3)咽痛者
加枳壳、桔梗以行气利咽;
(4)热毒明显者
加白茅根、半枝莲、蚤休以清热解毒;
(5)大便干结难行者
加当归、瓜蒌仁以润肠通便。

前列腺癌

(当归贝母苦参汤加味)


当归12g,浙贝母10g,苦参10g,滑石10g。


清热燥湿,通淋散结。

当归

辛甘、性温,养血活血润燥

浙贝母

辛散,作为臣药,其非有大寒而能治热,郁解则热散,非有淡渗而能利水,结通则水行;入肺经以开郁利气,使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为水出高源之义,提壶揭盖之妙。

苦参

味苦性寒,作为使药,长于治热利窍逐水,与浙贝母并入膀胱,清肺而散膀胱郁热,使膀胱的气化功能得以恢复,小便自然通畅。

(1)小便不畅者
加王不留行、皂角刺、生龙骨、牡蛎以行气利水。
(2)尿血者
加仙鹤草、侧柏叶、血余炭、蒲黄以收敛止血。
(3)腰腿酸软者
加牛膝、补骨脂、杜仲、续断以补肾壮腰。
(4)下腹部、会阴部疼痛者
加小茴香、荔枝核以行气止痛。

卵巢癌

(桂枝茯苓丸加味)


桂枝10g,茯苓10g,丹皮10g,赤芍10g,桃仁10g,仙灵脾10g,仙茅10g,太子参30g,白术10g,甘草5g,莪术15g,白花蛇舌草15g。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桂枝

温通血脉以行瘀滞。

桃仁

活血祛瘀,助君药化瘀消癥。

丹皮、芍药

既可活血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并能缓急止痛。

茯苓

渗湿祛痰,以助消癥之功,健脾益气,扶助正气。

太子参、白术

益气健脾。

仙茅、仙灵

脾温阳通脉。

莪术

活血消积。

白花蛇舌草

解毒抗癌。

诸药配合,共奏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效。

(1)腹水腹胀者,
加木香、大腹皮、天葵以行气利水。
(2)腹痛者,
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3)腹块坚硬者,
加鳖甲、穿山甲以增强软坚散结之功。
(4)热毒明显者
加金银花、蚤休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

恶性淋巴瘤

(小柴胡汤)


北柴胡7g,黄芩6g,党参15g,甘草3g,半夏10g,生姜3片,大枣4枚。


和解少阳,疏肝散结。

柴胡

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

黄芩

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

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

人参、大枣

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

炙甘草

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1)血虚者
加生熟地、枸杞子以补血养阴。
(2)气虚者
加黄芪、绞股蓝、仙鹤草以益气补虚。
(3)纳差者
加神曲、山楂、麦芽、谷芽、莱菔子以运化脾胃。
(4)痰甚者加天南星、半夏、陈皮、浙贝母、夏枯草、昆布以化痰祛浊。
(5)血瘀者
加蒲黄、五灵脂、桃仁、赤芍活血化瘀。

并发症及化放疗常见并发症


癌性发热

(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2g,生甘草6g,法半夏10g,生姜10g,大枣4枚。

和解少阳。

柴胡
苦辛微寒,透泄与清解少阳半表之邪,使半表之邪得以外泄,并能疏利枢机。
黄芩
苦寒,清泄半里之邪,令胆热得以内泄;两药相伍,共奏和解少阳之效。胃气不和,故用
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邪之所以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用
党参、大枣
益气健脾,党参、大枣相伍,既可与柴胡配伍以助少阳生发之气,祛邪外出,又可与生姜配伍以防邪内传太阴,以上四药共为佐药;炙甘草助党参、大枣之扶正祛邪,为使药。诸药合用,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1)口渴者加
天花粉、生地、麦冬、玄参以生津止渴。
(2)胸中烦闷者加
瓜蒌实、薤白以宽胸理气。
(3)大便干结难行者加
大黄、枳实以泻热行气。

抑郁

(甘麦大枣汤加味)

甘草9g,浮小麦30g,大枣6枚,柴胡7g。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小麦
养心阴,益心气,安心神,除烦热。
甘草
补益心气,和中缓急。
大枣
甘平质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
三药合用,甘润平补,使心气充,阴液足,柴胡为疏肝理气之要药,诸药配伍则脏躁诸症悉除。
(1)阵发性身热,面赤,汗出,可加麦冬以养心止汗。
(2)心烦不眠,可
加百合、酸枣仁以养肝宁心。
(3)呵欠频作属于心肾两虚者,可
加山茱萸、党参以补养心肾。
贫血

(黄芪建中汤加味)

桂枝6g,炙甘草9g,芍药6g,黄芪20g,生姜10g,胶饴30g,大枣4枚。水煎取汁,兑入饴糖。
健脾和胃,补气养血。
黄芪
补益脾胃,建立中气,益气生血。
胶饴
补益脾胃,生化气血,缓急止痛。
芍药
养血补血,缓急止痛。
桂枝温阳化气,辛散升举。
生姜
温暖脾胃。
大枣、甘草
补益脾胃,和合中气
七药合用益阴和阳,益气补血。阴阳气血生化有源。黄芪建中汤为小建中汤内加黄芪,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
(1)阴虚者加生地、黄精滋阴生津。
(2)出血者加
仙鹤草、白茅根、蒲黄炭、阿胶止血补血。
(3)血瘀者
加三七、茜草、红花活血化瘀。
(4)食欲差腹胀者
加白术、鸡内金、麦芽、砂仁消食健胃。

厌食

(枳术丸加减)

白术60g,枳实(麸炒)30g,山楂18g,神曲6g,半夏9g,莱菔子10g。

健脾和胃消痞。
重用白术
健脾益气,以促进脾胃运化。
山楂
能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善化酒食陈腐之积。
莱菔子
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
山楂、神曲、莱菔子相配可消一切饮食积滞,因食阻气机,胃失和降。
枳实、半夏
行气化滞,除气滞之腹胀痞痛,枳实用麸炒者,一则和缓其破气之性,以防重伤脾气,二则得谷气之助,于消食导滞有益。
诸药合用,益气健脾,行气消痞,则厌食诸症自愈。
(1)脾胃虚寒并无热象者,可加干姜以温中祛寒。
(2)湿甚者,可
加大腹皮、泽泻以行气化湿。
(3)腹胀较重、里急后重者,可
加木香、槟榔等以行气导滞。

恶性胸腔积液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葶苈子(熬令色黄,捣丸如弹子大)9g,大枣12枚。上药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子。
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葶苈子
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
但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
大枣
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同时大枣能护脾通津,此乃泻肺而不伤脾之法,保全母气以为向后复长肺叶之根本。

(1)胸痛甚者酌
加郁金、元胡、白芍、甘草、赤芍、丹参以行气活血,缓急止痛。
(2)咳痰多者
加用姜半夏、贝母以化痰止咳。
(3)低热起伏者酌
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败酱草、黄芩以清热解毒。
(4)气足甚者酌
加旋覆花、苏子、五味子以宣肺降气。
(5)咳血者酌
加仙鹤草、黛蛤散、白茅根、藕节、生地炭以凉血止血。

便秘

(大承气汤)

大黄9g(后下),芒硝10g,厚朴10g,枳实10g。
泄热通腑,急下存阴。
大黄
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
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以化燥屎。
枳实
苦微寒,破气以消胸脘之痞块。
厚朴
辛苦寒,下气以除脘腹之胀满。
大黄、芒硝借枳实、厚朴宽肠下气之势,以增泻实之力,枳实、厚朴乘芒硝、大黄泻下通肠之力,以增下气之功,四药合用共奏峻下热结之功效。

(1)疲乏、无力、气血亏虚者
加黄芪、党参、当归、生地以健脾益气,养血润肠。
(2)口干、大便燥结者
加石膏、知母、瓜蒌仁以清胃泻火、润肠通便。
(3)腹胀甚、腹痛连胁者
加柴胡、木香、乌药以疏肝行气止痛。

腹泻

(乌梅丸)

乌梅15g,炮附子8g,细辛3g,黄连、黄柏各6g,炮姜、当归、桂枝、党参各10g,蜀椒8g。
酸涩敛脾,收敛止泻。
重用乌梅
酸涩,可涩肠止泻。
黄连、黄柏
苦寒能清热燥湿止痢。
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细辛
皆温热之品,可温肾暖脾而助运。
人参、当归
益气补血而扶正。
全方补虚泻实,寒热并用,调肝脾,辛开苦降,一消一补,虚实并治,共奏益气温中、温补下焦虚寒、苦寒燥湿、调和阴阳的作用。诸药合用还具有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止痢之功。因此,对于寒热错杂,正气虚弱之久泻久痢亦可奏效。

(1)腹胀、腹痛者
加木香、白芍以理气止痛。
(2)纳差、乏力者
加谷芽、麦芽、山楂、黄芪以健脾开胃,补脾益气。
(3)恶心、呕吐甚者
加姜半夏、代赭石以温中止呕。
(4)肠鸣音亢进者
加防风、干姜以疏风散寒。

恶心呕吐

(旋覆代赭汤加味)

旋覆花9g,人参6g,生姜15g,代赭石6g,炙甘草9g,煮半夏9g,大枣4枚。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旋覆花
性温而能降气化痰,平逆除嗳。
代赭石
质重而沉降,擅镇冲逆,但味苦气寒,用量小。
生姜
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
半夏
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
人参、炙甘草、大枣
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已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
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使痰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复,则心下之痞硬除而嗳气、呕呃可止。后世用治胃气虚寒之反胃、呕吐涎沫,以及中焦虚痞而善嗳气者,亦取本方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之功
(1)痰多者加茯苓、陈皮、莱菔子、浙贝母助化痰和胃之力。
(2)脘闷胀满不适者加厚朴、苍术、砂仁、蔻仁以化湿除满。
(3)脘冷肢凉者
加干姜、吴茱萸以温胃止呕。
(4)呕吐日久,津液耗伤者
加人参、麦冬、粳米以滋养胃阴。

癌性疼痛

(芍药甘草汤)

芍药12g,甘草12g。
酸甘化阴,柔筋缓急。
芍药
酸苦,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甘草
补中缓急。
二药合用,酸甘化阴,滋阴养血,缓急止痛,专治阴虚筋脉失养所致的拘急之证。
现代药理研究芍药有中枢性镇痛和抑制脊髓反射作用,甘草有镇静和抑制末梢神经作用,使其弛缓,消除其挛急、紧张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
(1)痛甚者加延胡索、木香以行气止痛。
(2)气虚加
黄芪、人参以补益正气。
(3)血虚加
当归、阿胶以养血和血。

盗汗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桂枝9g,白芍12g,白术10g,大枣10g,防风10g,麻黄根10g,生姜10g,甘草6g,龙骨、煅牡蛎、黄芪、浮小麦各30g。
调和阴阳,固涩止汗。主治盗汗、自汗。五脏化液心为汗,汗出过多,不但心阴受损,亦使心气耗伤,损其心者调其营卫。
桂枝汤
合营卫。
龙骨、煅牡蛎
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
黄芪、白术、防风
益气固表。
麻黄根
甘平,功专止汗。
小麦
甘凉,专入心经,养心气。
诸药合用,调和阴阳,益气固表,敛阴止汗,则汗症自除。

(1)汗出甚者
加山茱萸增强止汗作用。
(2)阴虚阳亢,潮热颊赤突出者
加白芍、龟板滋阴潜阳。


黄疸

(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蒿18g,栀子9g,大黄6g。
清热利湿。
茵陈
苦泄下降,善能清热利湿,为治疗阳黄要药。
栀子
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邪从小便而去。
大黄
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而下。
三药合用,清热、利湿、退黄,黄疸乃消。

(1)口干、口苦、小便黄赤者加
淡竹叶、虎杖、穿心莲以清热利尿。
(2)胸胁满闷者加
柴胡、白芍以疏肝解郁。
(3)腹胀明显者加
莱菔子、厚朴行气消胀。

放射性肺炎

(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霜桑叶9g,煅石膏9g,麦冬4g,阿胶3g(烊化),胡麻仁3g,西洋参2g,光杏仁9g,枇杷叶3g,半夏9g,甘草3g,粳米16g,大枣4枚。

清燥润肺,养胃生津。
重用桑叶
质轻性寒,轻宣肺燥,透邪外出。
石膏
辛甘性寒,清泄肺热。
麦冬
甘寒,养阴润肺。
石膏虽沉寒,但用量轻于桑叶,则不碍君药之轻宣,麦冬虽滋润,但用量不及桑叶之半,自不妨君药之外散。君臣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是为清宣润肺的常用组合。
《难经·十四难》云:“损其肺者,益其气”,而土为金之母,故用
人参、粳米、大栆
健脾益气生津,合甘草以培土生金。
胡麻仁、阿胶
助麦冬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用少量
杏仁、枇杷叶
苦降肺气。
甘草兼能调和诸药。
全方宣、清、润、降四法并用,气阴双补,且宣散不耗气,清热不伤中,滋润不腻膈,是为本方配伍特点。

(1)若燥热灼津成痰,痰多难咯者,
加浙贝母10g、瓜蒌10g清热化痰。
(2)若燥热动血,咳逆血痰者,
加水牛角、白及、生地凉血止血。
(3)呼多吸少者
加蛤蚧、胡桃肉、补骨脂以补肾纳气。
(4)舌黯红或见瘀斑者
加三七、莪术以活血化瘀。


放射性肠炎

(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甘草、阿胶各14g,秦皮、黄连、黄柏皮各12g。上6味以水1400ml,煮取500ml,阿胶另烊化。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
苦寒而入血分,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黄连
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
黄柏
清下焦湿热。
两药共助君药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治痢。
秦皮
苦涩而寒,清热解毒而兼以收涩止痢。
白头翁
清阳明血分之热。
秦皮
收厥阴之湿。
黄连
胜中焦之热。
黄柏
燥下焦之湿
四者皆味苦性寒,直入下焦,坚阴止痢。
尤妙在加甘草,甘合四味之苦,苦甘化阴。
阿胶
可滋润由久痢所致膏脂尽脱,脉络空虚,止血补虚。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

(1)便血重时加云南白药适量,以祛瘀止血。
(2)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枳壳以理气消滞。
(3)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清热祛脓止血。
(4)纳差,食欲不振者加山楂、神曲和胃消食。

放射性膀胱炎

(当归贝母苦参汤加味)

当归、贝母、苦参、芍药各10g,甘草4.5g,党参10g,茯苓10g,麦冬10g,生姜3片(切)。
养血润燥,清热除湿。
当归
养血润燥,苦参清热利尿,除热结,配伍贝母清肺开郁,使上焦通则下焦自通。
苦参、贝母
两相配伍,有提壶揭盖之妙。
以上三味合用,可使血虚得养,郁热解除,膀胱通调,则小便自能爽利。
淡竹叶、车前子
引热从小便而出。
鱼腥草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生地
清热凉血。
诸药合用,可使血得濡养,郁热解除,膀胱通调,则小便自能畅利。

(1)肝胆湿热者
加龙胆草、金钱草清肝胆湿热。
(2)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者
加知母、黄柏、山药、山萸肉、枸杞子养阴而不留邪气。
(3)妊娠者
去木通加黄芩
上臂肿胀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3枚。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黄芪
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
桂枝
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
芍药
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

生姜
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
大枣
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为佐使;诸药配伍精当,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

(1)风邪偏重者,
加防风、防己以祛风通络;
(2)兼血瘀者,可
加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络;
(3)月经之后可
加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通络。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18g,桂枝9g,白芍10g,生姜10g,白术10g,茯苓12g,山药10g,当归9g,大枣15g,炙甘草6g。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黄芪
甘温补中气、益气补肺、健脾益胃。
桂枝
辛温,一方面和黄芪共奏辛甘化合为阳,以补中气生血,辛温更能辛散温化留于脾胃、四肢、肌表之寒邪,有助于中阳来复,以甘温除热。
白芍
养阴而缓肝急,可防肝木克伐虚衰的脾胃之气,又酸甘化阴,益阴养血,更与桂枝相配有调和营卫之功。
生姜
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
大枣
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
白术、茯苓、山药
益气健脾除湿。
当归
补血养精以扶正。
诸药配合,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剂。

(1)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者
加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养血宁心安神。
(2)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筋惕肉者
加熟地,与当归相配补血养肝,加芍药、川芎和营调血。
(3)口干、咽燥、大便燥结者
加沙参、麦冬、玉竹滋阴养液。
(4)神倦嗜卧、形寒肢冷、面色苍白、遗精、阳痿者
加淫羊藿、巴戟天、枸杞子、山茱萸、杜仲温补肾阳、温通阳气。

血小板减少

(黄连阿胶汤加味)

黄连6g,黄芩6g,白芍10g,阿胶16g,鸡子黄10g,生姜10g,白术10g,茯苓12g,山药10g,大枣15g。
滋阴清热,补血养血,健脾益肾。
黄连、黄芩
清热止血
黄连少用有健脾之功。
阿胶
补血力强,滋阴降火。
佐以白芍,入肝、脾两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鸡子黄,与阿胶
同为血肉有情之品,可养血补血。

配白术、茯苓、山药
益气健脾。
姜、枣
扶正补虚。
诸药配合,全方共奏清热止血,健脾养血,滋阴补血之功。

(1)气虚、血虚者重用阿胶,
加黄芪、当归、鳖甲、龟板以益气补血、填精益血。
(2)疲乏、无力者
加黄芪、仙灵脾、仙鹤草、山药,重用茯苓、白术以补脾益气。
(3)有出血倾向者,
加地榆炭、生地以凉血止血。

低蛋白血症

(五苓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味)

泽泻15g,茯苓10g,猪苓10g,白术10g,干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0g,牡丹皮10g,桂枝6g,附子7g,党参20g,黄芪20g,甘草4.5g。

利水渗湿,补益脾肾。
干地黄
滋阴补肾。
山茱萸
补脾肾,益精血。
山药、茯苓
健脾升清。
茯苓、党参、白术
益气健脾以运化水湿。
茯苓、猪苓、泽泻
相伍可增强利水渗湿之功。
丹皮
苦辛而寒,擅入血分。
合桂枝
可调血分之滞。
附子、桂枝
温肾助阳。
与地黄相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使阴阳生化无穷。
原方干地黄剂量(八两)8倍于桂、附(各一两),可见金匮肾气丸之意不在温肾阳,而在生少火、化肾气,故仲景不言此方为肾阳丸而谓之肾气丸。
黄芪
益气补虚,利水消肿,现代研究证实,黄芪不仅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治疗恶性肿瘤,亦可促进肝细胞合成白蛋白。

诸药合用,脾肾双补,阴阳互济,利水渗湿,共奏健脾以资化源,益肾以固藏泄,利水以渗湿消肿之功效。

(1)水肿不甚者,
去泽泻、猪苓,加当归、阿胶以培补肝肾精血。
(2)水肿较甚偏热者,
去桂枝、附子,加车前子、通草以利水清热。
(3)胁肋疼痛、腰膝酸软、目干、眼花者,
去桂枝、附子、泽泻,加白芍、麦冬、沙参、枸杞子、杜仲,以滋养肝阴,缓解止痛,填补肾阴。

化学药物诱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30g,桂枝、大枣、生姜各9g,白芍15g,当归、茯苓、白术各12g,鸡血藤20g,甘草3g。
益气活血,温经通痹。
黄芪
补气升阳,善走肌表,鼓舞卫气以畅血行。
配合桂枝
温经通阳,振奋气血,透达营卫,活血通经。
白芍
养血和营,行血宣痹。
生姜佐桂枝通阳行痹。姜枣相配,调脾胃以和营卫。
加入当归、鸡血藤
养血活血,通经活络。
白术、茯苓
健脾和胃。
甘草
缓急止痛,且能补虚。
诸药相配共奏益气温阳,调和营卫,通脉利痹之功。

(1)头晕、乏力、心悸、手指屈伸不利,间断麻木,脉微等气虚较重者
加人参、白术,重用黄芪以益气补虚。
(2)劳累后麻木加重者宜加
当归、熟地以滋阴养血。
(3)抑郁不舒,气壅胸胁而致胁肋胀痛者可
去黄芪加香附、柴胡、枳壳以疏肝理气。
(4)麻木持久伴肢端紫黯而有刺痛,手指活动不利,浅感觉消失,肢体掐之不痛,日轻夜重,
加丹参、红花、赤芍以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黄煌教授治疗肿瘤的常用经方


一、小柴胡汤

柴胡20~40g,黄芩10g,制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

发烧者,柴胡应,取大量,依病情日服4次,以得汗为度。恶心呕吐者,服药量不易过大。

肿瘤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者。

其发热反复持续,伴有怕冷怕风,其人全身状况较好,体重下降不明显,无贫血,有抑郁倾向。

胃癌、肝癌、肺癌、血液系统肿瘤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苓散、当归芍药散、半夏厚朴汤、四逆散,用于全身状况较好、无贫血肿瘤患者的体质调理。

怕风、身体疼痛、或有过敏史者,加荆芥15g,防风15g。

白细胞低下者,加枸杞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

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及肿瘤转移出现淋巴结肿大者,加连翘30~60g。

消瘦、食欲不振者,加麦冬30g。

咳嗽吐黄痰、便秘者,加黄连5g,全瓜蒌30g。

二、炙甘草汤

炙甘草20g,人参10g,麦门冬15g,生地黄20g,阿胶10g,肉桂15g,生姜15g,火麻仁15g,红枣60g。

黄酒或米酒。

羸瘦贫血唇舌淡,心律不齐血压低!

食之无味便干结,大病缠身老人多!

图片

恶液质或放化疗后体质极度虚弱者。

临床以羸瘦、贫血、心律不齐、大便干结难解者最为有效。

以食道癌、胃癌、肺癌、血液癌、口腔癌应用较多。

肿瘤化疗过程中导致心脏损害者也可以使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应用参考:

适用本方者大多贫血,无贫血者效果欠佳。

本方中有地黄、阿胶,剂量过大可能导致食欲下降和腹胀、腹泻。

食欲素差、体质柔弱者,用量宜小,可以一剂服用2~3天。

服用本方期间,患者宜食用一些动物蛋白,特别是猪蹄、牛筋、鸭翅、鸭爪等含有胶质的食物。

理虚方——“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六)

1、甘草疗瘦

本经:长肌肉。
《外台秘要》用小便煮甘草数沸服,治疗大人羸瘦。
《伤寒论》的甘草制剂大都用于大汗大吐大下以后各种病症。
甘草有保肝的作用。

2、人参理虚

人参主治气液不足。仲景多用于汗、吐、下之后出现以下四种情况者:心下痞硬、呕吐不止、不欲饮食者;身体疼痛、脉沉迟者;烦渴、舌面干燥者;恶寒、脉微者。

3、麦冬治羸瘦

“治赢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神农本草经》
卞师曰:生脉散、炙甘草汤方中的麦门冬专主通脉,不可更易。麦冬天冬并称二冬,功用相同,每多配合应用,清润滋燥,并主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肺热劳咳等症,而麦冬养心通脉,清心降火,所以每多用于養心安神诸方。而天冬滋润益肺肾虚热之品,故肾虚遗精方中用天冬、二冬滑肠,脾弱便溏者亦非所宜。“胃络脉绝”:麦冬、石斛、花粉、知母养胃阴。饮食增则津液旺,阴分自能恢复,而山药、谷芽之类在当首选。

4、炙甘草是营养方

本方营养丰富。据报道,对本方煎出液中9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会计师明显高于牛乳、鸡蛋、肉类、面粉和大米。
大枣三十枚:“主心腹邪气,……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神农本草经》

5、炙甘草汤是止血方

生地黄一斤,并配阿胶。
《神农本草经》主治折跌、绝筋、伤中。……生者尤良。
《名医别录》:大寒,主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宛折,瘀血,留血,衄血,吐血,皆捣饮之。
一斤:如换成干地黄,大约在20-30克。

6、炙甘草汤是复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心动悸:心悸、胸闷、短气等。
脉结代:古代释止无定数为结脉,止有定数为代脉,均为心律不齐,间歇脉。其脉多细,或缓或数。
原因:贫血、消瘦、心脏功能不全、血压过低等。
推测:当年张仲景曾用本方治疗军人的失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
患者皮肤苍白、冰凉、湿冷,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
炙甘草汤止血、调心律,升压,增加血容量,提供热能。故名复脉汤。
“治血脉中血液空竭”——徐灵胎《兰台轨范》

7、炙甘草汤“留人治病”

精神不垮、胃口不倒、体重不减。——肿瘤患者生存“三不原则”

8、应用经验:

8.1  适用人群以羸瘦、贫血貌:舌淡红苔、舌苔少;食欲不振、大便干结为外观特征。大多有早搏或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血压低。
8.2  癌症晚期出血、或极度消耗噖恶液质者,或肿瘤放疗后体质极度虚弱、贫血者。以食道癌、胃癌、肺癌、血液癌、口腔癌、肾癌应用较多。

案例:汤女,89,155CM,55KG
2013年12月6日初诊
主诉:吞咽困难近5月。胃镜病理诊断为食管黏膜低分化癌,倾向鳞癌,饮食、大便正常,体重较春节时下降5KG,脉率三五不调,脉率58次,舌淡嫩。
炙甘草20    肉桂5    桂枝10    麦冬30    生晒参10    阿胶10    生地黄50    生姜15    大枣60    火麻仁10    黄酒5匙入煎,水煎服,二分之一服法,10剂。
2014年7月22日复诊:服用35剂药近半年尚可进食,体力恢复。刻下:吞咽困难、心慌,大便可,脉细弦,脉率不齐。原方加天冬15,20剂,1/3服法。另嘱多吃红烧猪蹄、蹄膀、牛筋、糯米粥。
2014年12月随访:一切安好。
8.3本方中有地黄、阿胶,剂量过大可能导致食欲下降和腹胀腹泻。
食欲素差,体质柔弱者,则小剂量即可。甚至可以一剂服用两三天者。
采用开水将汤液稀释的方法也可行。
8.4服用本方时要配合食用红烧猪蹄、红烧牛筋等。烹饪时要放酒、生姜、桂皮、糖等。文火慢炖至极烂,撇去浮油。这种猪蹄或牛筋往往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能有效改善患者低蛋白的状态,患者服用后精神食欲均有提高。可以说,红烧猪蹄是餐桌上的炙甘草汤。
8.5 本方的煎煮要求:
1)久煎。这与大量的地黄、麦冬和阿胸等有关。“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提示本方宜久煎,1.5升-3升,小火煎煮时间在1-2小时。
2)加酒。本方煎煮时加的清酒,为古代的米酒,酒精含量不高,且经煎者后,仅酒精挥发后,则剩下酒内营养物质。观仲景用地黄入煎剂,多用酒煎煮,此也是经方定例。为何用酒?促进地黄有效成份的煎出,减轻地黄对胃的刺激。
柯韵伯:“地黄、麦冬得酒良”。
《本草备要》:生地黄“用酒制,则不伤胃”。
也有主张不用酒:“吾师生之用本汤,每不用酒,亦效”——(经方实验录)。

三、薯蓣丸

山药30g,生晒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10g,阿胶10g,桂枝10g,麦门冬15g,神曲10g,大豆黄卷10g,杏仁10g,桔梗10g,柴胡10g,防风10g,白蔹10g,干姜10g,大枣30g。

以水1500ML,煮取汤液400ML,加水800ML,再煮取汤液200ML,将两次汤液混合,分3-6次2-3日内服完。也可按原书剂量做成蜜丸或膏滋药长期服用。

适用病证:

肿瘤患者属以下四种情况者:

①恶性肿瘤患者见消瘦者。

②肿瘤经过放化疗以后食欲不振者。

③多用于肺癌、肠癌、胃癌、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

④高龄老人的肿瘤需要保守治疗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应用参考:

本方原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适用的肿瘤患者多见体形消瘦干枯,贫血貌;脉细弱,舌淡嫩;容易感冒,容易咳嗽吐痰,多伴有低热;食欲不振,大便易不成形者。多见于高龄老人、肿瘤手术化疗以后、胃切除后、肺功能低下、大出血以后、极度营养不良者。

薯蓣丸可作为肿瘤患者的常规调理方。本方能增加食欲,改善贫血,升高白细胞,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如果化疗期间服用可减轻化疗的副反应。

本方需要久服方能取效。一般以3个月为1个疗程。每天服用10g。餐后服。也可按原书剂量做成蜜丸或膏滋药长时间服用。

1、古代的强壮剂,理虚方,适用于消瘦、神疲乏力、贫血为特征的疾病。

2、薯蕷丸是理虚方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蕷丸主之。”(六)
四君子汤、四物汤、炙甘草汤。重用山药、红枣、甘草——温文尔雅,安全无毒。
虚劳,古病名。《内经》:“精气夺则虚”。精气,为水谷之精微。精气夺,提示虚劳病人由于不能进食,所以消瘦。本方能让人能食。
《素问 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素问 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大承气汤是李逵,薯蕷丸是温文尔雅的君子。有胃气则生。

3、薯蕷丸是调和方

“风气百疾”,提示与七情六淫相关的疾病,适用范围广。
1) 风气,泛指自然环境气候。《金匮要略》:“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风气百疾,也指与六淫相关的疾病。
2)风气,泛指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即七情相关病。《千金方》薯蕷丸,治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犯癫。
袪风——柴胡防风       

利湿——豆卷神曲
化痰——杏仁桔梗        

清热解毒——白蔹

豆卷

大豆黄卷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发芽后晒干而成。具有清热透表,除湿利气的功效。主治湿温初起,暑湿发热,食滞脘痞,湿痹筋挛,骨节烦疼,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白蔹

《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4、应用经验

4.1  本方是古代的强壮剂,原用于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现作为肿瘤患者的常规调理方。
本方能增进食欲,改善贫血,升高白细胞,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无任何副作用。如果化疗期间服用可减轻化疗的副反应。

4.2本方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见消瘦贫血食欲不振者。高龄肿瘤患者的保守治疗。比较适用于肺癌、肠癌、胰腺癌、胃癌、多发性骨髓等肿瘤。
4.3 适用本方者多体形消瘦,皮肤干枯,贫血貌;也有虽然外貌尚可,但体重已经明显下降,皮肤松弛,脉细弱,舌淡嫩。——乔布斯
4.3 容易感冒,容易咳嗽吐痰者,或伴有低热;食欲不振,大便易不成形,容易浮肿或体腔积液。
4.4 本方需要久服方能取效。一般以3个月为一疗程。每天服用10克。餐后服。也可以按原书剂量做成蜜丸或膏滋药长时间服用。

四、温脾汤

生大黄温脾汤10~15g,玄明粉10g,炙甘草10g,制附片15g,干姜15g,红参10g,当归15g。

以水煮取1100mL,先煎附子30分钟,再煎他药,取400mL,日分三服,玄明粉分2~3次冲入药液服用。

适用病证:

晚期肿瘤患者,出现严重便秘、腹痛腹胀者。

其人多精神萎靡,虚弱貌;便秘,数日不便,腹胀痛,痛苦不堪;食欲不振,常常多日不进食;舌苔厚腻,或白或黄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应用参考:

传统的温下止痛方,多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伴有的肠梗阻、肠粘连,多骨瘦如柴,但因腹痛、便秘,不惧攻下。

对腹部冷痛、舌苔白厚者最为适宜,如果患者怕热多汗、口渴欲饮、大便干燥难解者,可去附子、干姜,加玄参、麦冬

方中玄明粉是泻下通便药,得便可停。

五、 柴苓汤

古代的治疟方,传统的分利阴阳,和解表里方,有退热、利水、止泻、消肿的功效,具有抗炎、利尿、免疫调节等作用,适用于往来寒热、口渴、腹泻、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柴胡20黄芩10姜半夏10生晒参5生甘草5白术20茯苓20猪苓20桂枝15泽泻20干姜10红枣20。

1、袪邪方

此方治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寒热往来,腹泻,小便不利者。
古代多用于伤寒、痢疾、疟疾以及小儿麻疹、痤疮等常用。
身热口中渴,更兼泻下频,柴苓汤一剂,施治捷如神。——《医学传心录》清。

2、小柴胡汤抗肿瘤

小柴胡汤主治的“寒热往来”,不是一个症状,而是一大类疾病慢性化迁延性的疾病,肿瘤早期就是。
寒热往来也包括过敏、发病有规律。
目前从实验的角度已经提示小柴胡汤有预防肿瘤的发生,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参与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对肿瘤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但临床观察还有待积累。

3、    小柴胡汤袪风

肿瘤患者多有表证多风。或皮肤痒疹或风团,或咳嗽,或怕风恶寒,或关节疼痛或游走性疼痛,或发热持续。
风为百病之长,或为风寒,或为风热,或为风湿,或为风痰。

4、五苓散利水

肿瘤患者有里症多水湿。或浮肿,或小便不畅量少,或腹泻,或腹胀不欲食,或呕吐,或腹水胸水,或肥胖,或皮肤湿疹。
水毒:食物添加剂、农药、激素、饮食营养过剩等常常可以导致水毒。

5、应用经验

5.1 本方多用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性细胞性白血病、肺癌、肠癌、肝癌、卵巢癌等。特别适用于发热持续、骨转移者。
5.2 适用者面色黄,有浮肿貌,舌暗淡胖大,边有齿痕;常有食欲不振,口渴而不欲饮,腹泻或大便稀溏;发热持续,怕风冷,皮肤痒或红疹,身体疼痛处;或有胸水腹水,或有轻度抑郁或焦虑。

白血病案例

王 女47,164CM,55KG,20140909初诊
现病史: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年,服用格列卫治疗,依然经常全身感染,皮肤与骨头之间有灼热感,但表皮又觉得冷,不过体温正常。疲劳感明显,带下量多,水样。口渴喜饮,口淡,欲吃重口味食物,每月腹泻2-3次。
检查:面部轻度浮肿,有蓝斑,舌质暗舌体胖。白细胞2-3,血红蛋白100左右。
处方:柴胡20黄芩10姜半夏10        生晒参5 生甘草10白术20茯苓20        猪苓20桂枝15泽泻20干姜10        红枣20,15剂。

20141223三诊。服用三月余,不仅白细胞正常,而且“以前走路都困难,现在可打半小时羽毛球”。面部色斑也明显变淡。
面有黑斑,当利水。水入即吐,水逆。

5.3 如腹胀,合半夏厚朴汤、四逆散。皮肤有痒疹,或多年无感冒,加荆芥防风;淋巴结肿大,加连翘;消瘦、食欲不振者,加麦门冬汤
《本经》:主“寒热、鼠瘘累疠、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张锡纯先生称连翘为“疮家圣药”。

6、连翘止呕

实验提示连翘能抑制犬皮下注射阿朴吗啡所引起的呕吐,故推测其镇吐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延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
我曾用小柴胡汤加连翘30克以上治疗胃癌、肝转移出现的腹痛、呕吐,有止呕止痛的近期效果,也有延长生存期的效果。

7、    应用经验

7.1 本方适用于肿瘤伴有呕吐、腹泻、浮肿或腹水、胸水者,特别是肝癌、肠癌、肺癌应用较多。
猪苓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瘤体抑制率为50-70%,瘤重抑制率为30%以上,比日本云芝多糖作用强25倍,而且效果稳定。对癌细胞线粒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LEWIS肺癌的转移灶发生率有抑制倾向。
7.2 肿瘤化疗以后肝损害者,多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四肢色素沉着,可以用五苓散,加薏仁。
7.3 肿瘤化疗后脱发者,大多伴有口渴、腹泻、脂肪肝者。
7.4 肿瘤化疗后腹泻。腹泻占化疗病人大约75%左右,可以合附子理中汤。
7.5 乳癌使用雌激素抑制剂后的调理可以配合薏苡仁、葛根汤等。
7.6呕吐时,五苓散以散剂为好,每服3-5克,日2-3次。服后喝热水,微汗出为佳。饮食要清淡。

、 猪苓汤

古代的治淋专方,可通治泌尿道感染,适用于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窘迫、尿失禁等一系列尿路刺激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

应用经验

用于宫颈癌放疗后膀胱炎、膀胱癌的尿路刺激症状,放射性肠炎的便血。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尿血,用阿胶止血。

七、桂枝加人参汤

用于肿瘤手术后的发热、自汗、食欲不振、心悸、失眠、虚弱等。

脉大为进。
50多岁男性,胰腺癌术后高热20余天,伴有大汗、腹泻。脉洪大无力。

桂枝10肉桂10白芍20生甘草10        生晒参15干姜10红枣30。

两剂而退。

八、 生血汤

白芍15生甘草5女贞子15墨旱莲15枸杞子15山药15阿胶10生地15麦冬20。

应用经验
1、 适用于肿瘤放化疗以后的全血细胞降低者。
二至丸有参与免疫调节,女贞子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恢复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女贞子能使肿瘤病人的白细胞数量升高。能明显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对化疗、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升高作用。
2、肿瘤患者体瘦疲乏,有出血或出向倾向、皮下紫癫、血小板减少者。
3、肿瘤化疗后的脱发。二至丸是传统的養血生发方,能治疗白发脱发。
4、患者多有消瘦、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脚抽筋、便秘、出血或出血倾向、月经量少、脉细、舌红等。
5、如无血小板减少、贫血者,可
去阿胶、生地。大便不成形,可去生地、阿胶、麦冬

九、麦门冬汤

麦门冬30-70 制半夏10人参10生甘草10粳米或山药30大枣20。

应用经验

1、本方适用于肌肉萎缩,皮肤干枯而缺乏弹性,舌头颤动萎缩。进食困难,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秘结难解;或口干舌燥,声音嘶哑。
2、适用于胃癌、食道癌出现的呕吐无法进食者。可合用
小柴胡汤
3、本方清香可口,能开胃滋补,同时,也是药粥,非常适用于消化道肿瘤无法进食的患者以及食欲不振的患者。
4、
天冬与麦冬的功效相近。临床也可配合。动物试验也提示天门冬中的多糖类物质有抗癌作用。口服天门冬乙醇沉淀物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5、鼻咽癌放疗化疗后的口干舌燥。
6、晚期肺癌、口腔癌、喉癌等的消瘦、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通常合
炙甘草汤。

十、    大黄附子汤

止痛  通便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伤寒论)
实测:附子小10克,大附子20-30克,特大附子70克。

经典方证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第十篇 十五条》
表示疼痛剧烈
应用经验
1、 本方用于肿瘤剧痛,腹腔肿瘤导致的腹痛便秘;肿瘤的骨转移的关节剧痛、脑转移出现头痛。
本方有镇痛通便作用。
可合用
麻附细汤,有短期止痛效果。
2、肿癌患者的阳虚便秘。大多面色暗,舌苔白厚。虽便秘而无腹痛。


常见肿瘤的经方治疗

肺癌

“咳嗽”“痰饮”“息贲”“肺积:”“咯血”

1、咳嗽、气急、气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

2、咯血

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3、术后反复干咳

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射干麻黄汤、半夏汤、小半夏汤、大半夏汤。

4、术后及肺癌胸膜转移症见胸腔积液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猪苓汤、苓桂术甘汤

5、并发肺部感染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大青龙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桂枝汤类、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6、并发骨转移疼

附子汤、大乌头煎、乌头汤、当归芍药散。

食管癌

“噎膈”“噎塞”“关格”

1、吞咽困难。

半夏汤、小半夏汤、大半夏汤、半夏厚朴汤、吴茱萸汤、旋覆代赭汤

2、痰涎增多。

半夏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大半夏汤、半夏生姜汤、吴茱萸汤

3、消化道出血。

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4、腹水。

苓桂术甘汤、猪苓汤、泽泻饮。

泌尿系统肿瘤

“溺血”“腰痛”“中石疽”“血淋”“溲血”“癃闭”

1、腰酸腰痛。

肾气丸、薯蓣丸。

2、尿血。

薯蓣丸、大黄螫虫丸。

3、并发骨转移。

桂枝加附子汤、大乌头煎、乌头汤。

胃癌

“胃脘痛”“噎膈”“伏梁”“积聚”

1、可逆转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防治癌变。

半夏泻心汤、黄连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芍药散

2、返胃。

小半夏汤、半夏汤、大半夏汤。

3、腹痛。

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

4、消化道出血

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症见腹水常用猪苓汤、苓桂术甘汤

肠癌

“肠覃”“肠毒”“锁肠痔”“下痢”

1、肠道梗阻或者不完全梗阻。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桂枝加大黄汤。

2、便血。

大黄泻心汤、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3、腹痛。

桂枝加芍药汤、乌梅丸。

4、腹水。

猪苓汤、桂枝汤、泽泻饮。

5、放疗后放射性肠炎。

乌梅丸、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薏苡附子败酱散。

6、化疗后出现手足麻木等神经毒性。

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

肝癌、胰腺癌

“癥瘕”“积聚”“黄疸”“伏梁”

1、腹痛腹胀。

桂枝加芍药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附子粳米汤

2、消化道出血

大黄黄连泻心汤、泻心汤。

3、腹水

五苓散、大黄蛰虫丸。

4、黄疸

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

5、并发低热

麻黄升麻汤、桂枝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乳腺癌

瘤核。

1、乳腺胀痛

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桂枝汤

2、内分泌治疗期间症见潮热、多汗

桂枝加桂汤、小柴胡汤、柴胡加桂枝龙骨牡蛎汤、甘草小麦大枣汤、肾气丸

3、并发骨转移疼痛

桂枝加附子汤、大乌头煎、乌头汤

4、抑郁及失眠

半夏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竹叶石膏汤、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柏皮汤、甘草小麦大枣汤

妇科肿瘤

“崩漏”“带下”“五色带”“癥瘕”。

1、阴道异常出血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2、腹痛腹胀

桂枝茯苓丸、桂枝加芍药汤、桃核承气汤。

3、腹水

泽泻饮、猪苓汤。

3、宫颈癌放疗后腹泻

乌梅丸、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薏苡附子败酱散

4、外阴瘙痒异常分泌物

苦参汤外洗。

脑部肿瘤

“头痛”“真头痛”“头风”“恶心”“呕吐”“厥逆”。

1、痰涎增多

泽泻饮。

2、畏寒、腰酸

肾气丸、薯蓣丸。

3、畏寒肢冷、大便溏、肢体拘挛

栝楼桂枝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