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1. 敦煌研究院

 朱熹学堂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敦煌研究院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为中国三大石窟和四大石窟之一。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在15~30多米高的断崖分布着1~4层不等。

主要分南北两区,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以及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

北区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大多无彩塑和壁画。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盘窟、七佛窟、大像窟等。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

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建筑艺术上消化吸收外来艺术,兼容并包,反映北朝至隋唐四百年间建筑的面貌。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800余座洞窟建筑,五座唐宋木构窟檐,以及石窟寺的舍利塔群,都是古代留存至今的宝贵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最为出名的"北大像",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与崖顶等高,土红色木构檐牙高啄,檐角系铃,随风作响,雄伟壮观。

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石胎泥塑,木骨泥塑应有尽有,高则几十米,小则十余厘米。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的写实手法更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

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再现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贮存藏品,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余件。汉文和其他各民族文字写本俱全,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的世俗文书。

敦煌有音乐题材洞窟达200多个;大多数壁画中几乎都有舞蹈形象,堪称舞蹈艺术的博物馆。敦煌作为中西交通的枢纽,壁画不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动情景,还有牛、马、车、辇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史上珍贵的图像数据!

僧官、画僧、画工,悄悄地为后世留下这一窟人类辉煌的丝路文明的影像,宣示人类智慧的伟大。

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敦煌研究院成为国家文物局国家一级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