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十一讲 世界遗产:巴西. 伊瓜苏大瀑布

 朱熹学堂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伊瓜苏国家公园位于南美洲,横跨了阿根廷和巴西伊瓜苏河是阿根廷和巴西的界河,1909年和1939年,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分别在伊瓜苏河两岸建立了国家公园

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伊瓜苏瀑布就位于这个地区的中心,高82米,宽4千米,平均落差75米,长度上延伸至2700米,共有275股大大小小的瀑布。瀑布产生的云雾滋润着葱翠植物的生长。许多稀有和濒危动植物在公园中得到保护。

过去,伊瓜苏河的流向与现在截然不同,约在200万年前,地壳变动形成了断层,产生裂谷。随后,河流沿着裂谷改变流向,在断层落下的水流便形成了瀑布。

伊瓜苏瀑布每一道都有自己的名字,最大的那一道位于阿根廷一侧,被称作“魔鬼的咽喉”,因该瀑布在泻人深渊时发出的轰鸣声加上深渊内震耳欲聋的回声令人惊心动魄,故得此名。

瀑布落差80米,每秒约有7000多吨的河水从悬崖上落下;在巴西一侧最大的一道瀑布弗洛利亚诺是用以前巴西大总统的名字来命名的。在下游,还有数不胜数的瀑布。

伊瓜苏瀑布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为雨季,伊瓜苏河水位猛涨,每秒平均达1万多立方米的巨大水量覆盖崖壁,瀑布群连成一道垂挂于峭壁之上的水幕,狂泻而下,声势浩大,如万马奔腾。

瀑布直泻谷底,溅起高达九十多米的水花,当阳光照射到水雾上时,四周就会映现出一条条彩虹,景色优美壮观。

黄昏,瀑布上演着另一场神奇的情景。一种不畏生死的小鸟飞进瀑布,这就是大黑雨燕,它们以每小时将近170公里的速度飞向瀑布,飞到瀑布前急速上升,寻找仅有的几道水幕缝隙飞进。

大黑雨燕在瀑布内筑巢安家,雨燕的身体也进化成了更适合在瀑布内生活的模样,爪子呈钩状,可以牢固的抓住悬崖;脑袋能实现180度以上的旋转,即使身子落在悬崖上,也可以看到正后方的情况;为了防止在快速飞行时,灰尘或者水珠碰到眼睛,眼睛四周凹陷。

大黑雨燕白天在瀑布周围捕食昆虫,待夕阳西下之时,他们再飞回瀑布里的家,正因为有了伊瓜苏瀑布,它们才可以安心的生活。瀑布成为保护它们的屏障。

伊瓜苏瀑布的四周,绵延着广袤的亚热带森林,自瀑布中升腾而起的水雾飞散到四周滋润着森林,日益丰盛的森林也在维持着动植物们的生命。高达40米的巨型玫瑰红树,高大笔挺,在它的树阴下生长着珍稀树种—矮扇棕树。

松林棕榈翠竹间有红花生长着,为林中点缀着明丽的色彩。颜色瑰丽的金刚鹦鹉和数百种蝴蝶在绿荫下飞舞,这里还栖息着巨型水獭短吻鳄和山鸭等濒危动物及南美洲特有的大型哺乳动物蜜熊、美洲豹等。

这里是南美洲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貘、大水獭、食蚁兽、吼猴、虎猫、美洲虎和大鳄鱼的快乐家园。在这片大地上,丰沛的水流与大地碰撞,孕育出了大自然张扬勃发的模样。

1984年和1986年,阿根廷伊瓜苏国家公园和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