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十讲 世界遗产:智利瓦尔帕莱索

 朱熹学堂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中部,濒临太平洋的东南侧,距首都圣地亚哥约130公里。这里是南美大陆桥西部桥头堡,智利议会所在地,也是第五大区(帕莱索地区)的首府和瓦尔帕莱索省省会。城市居民多为欧洲移民尤其是英德法意移民的后裔。

瓦尔帕莱索是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港口面积402平方公里。瓦尔帕莱索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港湾开阔,有坚固的防波堤,是天然良港。瓦尔帕莱索属地中海式气候,盛行西南及西北风。年平均气温最高约19摄氏度,约11摄氏度。每年3~5月有雾:全年平均降雨量约1000mm。

瓦尔帕莱索目前仍是智利重要的港口之一,智利的大部分进出口货物经此中转,在全国运输业和外贸中占有重要位置。她有2000多米长的泊位,有现代化的装卸设备。

繁忙的码头景象,是智利对外经济发展的象征。工商业发达,有铸造、机械、炼油、化工、纺织、化纤、制革、药品、香烟、榨糖、食品、搪瓷、造船和金属加工等,生产油漆、服装等。

瓦尔帕莱索也是交通中心,有铁路连通首都圣地亚哥及其他各大城市和港口,是智利通向太平洋之窗和与世界各国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对外贸易输入总量占全国半数以上。服务业和旅游业也很发达。

瓦尔帕莱索历史上屡遭海盗、风暴、大火、地震毁坏,现市区大多为1906年地震后重建。她最早由西班牙殖民者于1536年始建,随着秘鲁银矿的发现和美国西部淘金热的兴起而迅速发展。

当时,从美洲西海岸通往欧洲的船只都须经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而瓦尔帕莱索则是船只必然停靠的一个补给港。繁忙的港口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也带来了许多西班牙、英国、德国的移民及其各自国家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也是瓦城最终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瓦尔帕莱索的城市绰号为"太平洋珍珠",这里的建筑是19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城市发展和建筑发展的典范。依山建楼,傍海造屋,建筑群呈排排阶梯式。

由于地势陡峭,在19世纪就开始发展特有的公共交通体系——轨道式缆车。这种缆车介于电梯和铁路机车之间,它们像电梯一样靠缆索牵引上下;又像列车车厢一样有车轮和铁轨。

铁轨大多呈30度以上的倾斜。长期以来,居民上山居住、下坡工作,整座城市的流动都是纵向的,而缆车就是纵向流动的大动脉。

瓦尔帕莱索城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她的斑斓色彩。这里的大部分房子是渔民和码头工人的普通住宅,每户人家都会把他们的屋顶和墙面涂成各种各样的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的船只,都要在这里装卸、补给或修理,常常需要给船涂新的油漆,而剩下的油漆就被在码头上工作的人带回家去,用来美化自己的房屋了。

瓦尔帕莱索有“海上葡萄园”和“天堂之路”的美称。这里青山环绕,绿水幽幽,湛蓝的大海舒展面前,给港口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

这里的建筑更令人称道,主要特点是依山建楼,傍海造屋,使建筑群呈排排阶梯式。前来旅游的客人住进这里的旅馆,如身在一艘巨轮上,面对碧波荡漾的大海,可以彻底放松自己。

瓦尔帕莱索,迷宫一样的城市道路、鹅卵石小巷、丰富多彩的建筑,生动地展示着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

2003年,瓦尔帕莱索港口城市历史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