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近代的银行建筑(下)

 北京的骑士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本文经作者司马城授权发布

20世纪30年代,在众多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银行建筑中,位于前门外西河沿的交通银行北平支行办公楼,因采用中国折中式建筑风格而显得别具风采。

交通银行北平支行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的代表作(杨的另一代表作是清华大学后期校园建筑)。该建筑于20世纪30年代初设计,1932年6月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临街四层。底层为营业大厅,空间高二层,其周围布置办公室和辅助用房,地下室为金库。大楼基座用花岗石贴面,水刷石墙面。上部用大块云纹花饰和一排琉璃檐口,并施以斗拱装饰。正立面隐含着中国传统石牌坊的构图。内部天花藻井、隔扇栏杆,外部垂花门罩均用中国古典式样,略加简化。窗口稍有中国花纹图案的浅浮雕。该建筑基本以西式建筑构图,采用当时的先进技术和材料,不用大屋顶,只在众多部位施以中国古典建筑构件,以取得建筑的民族格调,当时称为“现代式中国建筑”。这种设计手法使该建筑与所处的大栅栏传统商业区相适应,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较大的影响。

交通银行,成立于1908年,设总行于北京,是北洋军阀政府、民国政府的国家银行。1928年,民国政府迁都南京后,北京改称北平。交通银行总管理处迁往上海,北平交通银行的业务大大收缩,成为天津分行下辖的一等支行。如今,位于前门外西河沿的交通银行北平支行旧址,在前门西大街改造后,其北面直接面朝大街。

图片

 交通银行北平支行,该建筑1932年竣工,位于前门外西河沿。该楼1949年2月起为中国人民银行北平分行办公楼。(摄于1935年)

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北平分行办公楼内部天花藻井、隔扇栏杆。(摄于2012年)

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北平分行办公楼内部(吴德恺摄于2012年)    

图片中国人民银行北平分行办公楼内部(吴德恺摄于2012年)

图片北洋保商银行旧址,建于20世纪30年代,位于西交民巷。后曾经为日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和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址。1949年2月起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楼。1970年4月起为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办公楼。(摄于1994年)

图片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收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北平分行,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入该大楼。

图片

清度支部印刷局旧址,民国后更名为财政部印刷局,位于白纸坊。1949年后为中国人民印刷厂。后更名为541厂、北京印钞厂。

图片

195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举办活期有奖储蓄。图为西交民巷储蓄所里人们储蓄的情况。

北京近代银行建筑体现了北京近代建筑,特别是经济类建筑从传统形式向西方建筑形式发展演变的过程,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北京近代的银行建筑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内涵记录了北京百多年来的政治风云、经济发展、社会嬗变和文化演进,成为北京城市风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5年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共56项。在26项优秀近现代建筑中有9项为近代银行建筑。这些建筑与以前文物分类中的革命纪念建筑、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文原载于2011年6月7日《北京日报》。本文是作者在编纂《北京志·金融志》的过程中编写的。文中的黑白老照片均刊登在《北京志·金融志》中。该书编纂历经10余年,已于2001年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

编辑:王璐   黄一曼

审核:章亦民

图片

征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