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三个字,减少人生80%的烦恼

 醒读哲学 2023-05-09 发布于安徽


冯唐说:人生归根结底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关我屁事”,一件是“关你屁事”。

人世间的许多烦恼,也是因为把别人的事,当作了自己的事。

操了不该操的心,说了不该说的话,最后生了不该生的气。

若能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强求他人,能减少人生80%的烦恼。


不干涉他人的活法
画家张二东,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并没有像大多数的年轻人那样,留在城市打拼。

而是花了4000元钱,在终南山租了一处废弃的老宅,改成了一人独享的民居。

或许因为他的活法够特立独行,所以他也能够理解山里人的活法。

他在小院里撒了许多花种,春天时,杏花桃花樱花争相开放。

富有生活情趣的他,会在云层弥漫的日子里,沏一杯茶,坐在杏花树下观景。

当微风吹过,花瓣落入杯中,他会瞬间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可这漫山的繁花,在村民眼里不是景,只跟麦子生长,蚯蚓翻土一样平常。

花再美,只看能不能吃;树再壮,只看能不能烧。

生活的环境的不同,文化程度的差异,注定他在许多方面,跟村民的活法大相径庭。

但他不会去打扰别人。

所有的一切只是看在眼里,成为了画家笔下多彩的人生。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正因为世界包罗万象,容许你春天开花,允许我冬天绽放,所以才有了令人流连忘返的人间。

若每个人对事物的解读一样,对生活的看法一样,不仅仅是无趣,更是文明的倒退。

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人,他人也是。

不干涉他人的人生,只专注自己的生活,才是成年人应有的自知。



不纠正他人的观点
曾有一个年轻人,独自来到北极附近探险。

期间,他遇到了当地的一名老人,便结伴而行,好彼此有个照应。

一路上天寒地冻,年轻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不由地感慨道:

“一年四季,但你们这只有冬季,真是遗憾。”

老人听后不满:“你不要胡言乱语,本就只有一季。”

年轻人有些不服气:“是你孤陋寡闻,明明就是四季。”

两人争执不下,竟在雪地里大打出手,最后只得分道扬镳。

生活中的许多争执,也如这般,想极力说服对方。

可认知不同的两个人,到头来不过是鸡同鸭讲,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仅伤了和气,还容易引出事端,给自己带去不必要的灾祸。

作家刘润很认同一个观点:“两个人为一件事争执,说明这两个人都不懂。

否则,若另一个人真懂,讲的话有说服力,是能听出来的。若是不懂,在那里胡搅蛮缠,懂的人也懒得争了。”

的确如此。

如果你明白他人不对,无需说服,因为说服不了;如果你明白自己不对,无需争论,因为立场不坚。

生活中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常常本能地去纠正他认为不对的观点。

最后,只是白费口舌,凭添烦恼。

真正聪明的人,不指责,不纠缠,而是任其自然。

毕竟,无能为力,又事不关己,何苦自找麻烦。


不强求他人,才能放过自己

人生百年,有太多看不惯的人,无法苟同的事。

可大多数人的一生,与我们甚少交集。

就像你排队买早点,遇见有人插队。

去纠正他,不一定有结果,还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即便他暂时放弃了插队,但终究是擦肩而过的人,强求他毫无意义。

不如就睁只眼闭只眼,不如就大方一些,自己做出小小的改变,让生活保持想要的状态与节奏。

记得曾有位教授,非常欣赏手下的一名学生。

他不仅有天赋,还肯努力,是难得的做科研的胚子。

在是否读博的问题上,教授与学生产生了分歧。

学生一心想回到家乡,考公务员;教授一心想将他栽培出来,成为国之栋梁。

几番劝导之后,教授没能说服学生,竟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言论。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志向,有自己的思量。

你可以给出建议,但不能强行他人遵从。

这不是好心,而是无知。

人生中的大部分烦恼,就是这般自己给自己强加的。

当你真正懂得把别人的人生还给别人,才能在自己的人生放过自己。

正如莫言所说: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余生,愿我们都能克制自己“关心”他人的欲望,在自己的人生精益求精,在他人的人生顺其自然。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 醒读君说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