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大讲堂 | 夏晓虹:梁启超的戏剧理论与创作

 顺其自然h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5月5日,“人文大讲堂”第四讲开讲,著名学者、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晓虹在学院昌平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全院师生作了题为“梁启超的戏剧理论与创作”的讲座。

图片

夏晓虹教授开展“梁启超的戏剧理论与创作”讲座

       夏晓虹教授首先将梁启超的戏剧理论总结为三点。第一,梁启超将戏曲定义为广义的“诗”,将曲本视为最高等级的文学,同时也是最得力的启蒙工具。第二,梁启超提倡“诗乐合一”,他认为明代之前,文学家多精通音律,有韵的文字都可以入乐,然而明代之后,诗与乐分离,精英阶层放弃谱写雅乐与俗剧,是放弃了教育与影响民众的责任。他认为戏曲“诗乐合一”,又兼具小说所有的娱乐性,是改造国民品质的精神教育之要件。第三,梁启超从西方视角着眼,认为戏曲是优美文学的一种,应走取法西方文豪的道路,向莎士比亚、弥尔顿、拜伦、伏尔泰等学习,例如用中国曲本体翻译外国文豪诗集,而这既是梁启超启蒙大众的方式,同时也是兼顾他自己的文人雅兴。

戏曲剧本《新罗马传奇》

图片
图片

粤剧《班定远平西域》封面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夏晓虹教授以梁启超的戏曲剧本《新罗马传奇》与粤剧《班定远平西域》为例,谈论了梁启超的戏剧创作。不论是“以中国戏演外国事”的《新罗马传奇》,还是调和“中西诸乐”的《班定远平西域》,梁启超都力图使它们成为启蒙大众、改良社会的利器。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表现内容的革新之外,音乐、服装、化妆、表演等变革也随之发生。夏晓虹认为,表面上看,是梁启超接受了通俗文艺的形式,实际上是实现了戏曲内涵的高雅化,因为所演的都是当时最新的学理和知识。梁启超自谓是在俗剧中开一新天地,此言不虚。

粤剧《班定远平西域》剧本

图片
图片

粤剧《班定远平西域》乐谱

       此外,夏晓虹还与大家分享了梁启超对她学术研究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史学视野。发现历史细节、追踪事实真相,是她的学术兴趣所在,也是她做研究的最大动力。夏晓虹深耕近代中国研究多年,她关于梁启超的戏剧理论与创作的研究,也是在清末民初中国的历史图景中谈论的。她特别提到,关于梁启超的研究目前仍有很大不足,梁启超的海外戏剧活动、他对戏剧发展的影响等仍有很大研究空间。梁启超的戏剧应该被纳入更大的研究版图之中,例如,《班定远平西域》对于粤剧改革意义重大,同时,它是把严肃“教育”而非轻松“娱乐”置于首位的学校剧,应该放在学校剧的发展脉络中考察。夏晓虹受惠于梁启超的史学视野,她此次的讲座也令大家获益匪浅。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夏晓虹与我院师生就梁启超戏剧观、梁启超对后世戏剧的贡献,以及晚清与五四的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供稿、图片:人文学部

审校:顾泽惠

责编:陈予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