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川轶事

 朱兴春 2023-05-10 发布于重庆

  合川因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而得名,更因钓鱼城抗击蒙古军队 36 年,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而闻名。合川自古人杰地灵,素有小山城之誉,北有瑞映山、纯阳山、琵琶山隐入城内,所谓三山不见山。城内有梓桥、青龙桥、洛阳桥藏于街道之中,可谓三桥不见桥。

        合川八景“东津渔火,涪江晚渡,濮湖夜月,瑞映清风,鱼城烟云,甘泉滴乳,金沙落雁,照镜寒波”,更是美不胜收。

       1948年我出生在合川太平门栅子口,童年在登云街大麻柳湾长大,这70多年的变迁,儿时的记忆仍历历在目……


▲1949年11月27日合川解放。

        据母亲回忆:当时在合川的只有溃逃的国民党零散队伍,晚上听见枪炮声响了一会儿,就没有动静了,家里的人都没敢起来。第二天早上开门,看见街沿上住着解放军,他们已经收拾铺盖行李准备出发。后来街上敲锣打鼓游行庆祝,才知道合川解放了。


▲街头文艺表演庆祝合川解放


▲1949年合川解放时的县政府


▲钓鱼城薄刀岭

        鱼城烟云是合川八景之一,有“钓鱼城起雾,活路莫消做'的说法。薄刀岭是从小白塔上山的近捷羊肠小道,两边山势陡峭,须连手带脚爬行!


▲合川钓鱼城护国门

        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春,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采纳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按照“城塞结合、军政结合”的战略防御思想筑城钓鱼山,将合州和石照县的治所迁入城中,屯兵积粮,广纳贤才,拉开了钓鱼城长达36年的守城序幕。


▲东渡口老街

        儿时礼拜天常过江到东渡口上游的河滩玩,捡鹅卵石什么的。


▲嘉陵江东渡渡口段

       儿时从渡口横渡嘉陵江,到对岸粮食仓库。


▲嘉陵江老堤段

        儿时夏季游泳,常从东渡渡口下河,放流直到老堤下游收流。


▲金沙碛(合川八景之一:金沙落雁)


▲鸭嘴(嘉陵江涪江汇合口)


▲涪江(小南门段)

        1960年冬天沽水期这一个大沙滩,开设人和门自由市场。我曾在这里卖粑粑被人所骗,一直追到白菜园也没收到一分钱,至今难以忘怀。


▲趸船

        小南门过涪江到南津街,'一分钱过江,划得着'。这里也是合川八景之一:涪江晚渡。


▲涪江左岸


▲别凡溪 这里也叫人和门。


▲万人坊(太平门)

          这座古牌坊,合川人称之为“万人坊”,是由古代合州民众万人集资兴建的。当时的合州民众之所以要修建这座“万人坊”,是为了褒扬和纪念一位明代合州先贤。这位先贤,就是明万历年间的一名合州籍进士胡世赏。


▲合川压铸厂(太平门)

          土地巷口前设有木栅栏谓太平门,栅子口旁是父亲开设的济生堂药房,这也是我出生的地方。


▲太平门(贤良祠旁)

        贤良祠又俗称歇凉祠,解放后在此建合川登云街小学。在此读小学五年,1961年六年级合并到太平门小学就读。花园小学(孤儿小学)迁至贤良祠。


▲合川机具厂(枇杷山)


▲洗脚溪大麻柳塆

        1956年公私合营后,原来我家的济生堂药铺关闭了,家景也再不如以前了,就搬到洗脚溪大麻柳塆居住。

        麻柳塆因为种植麻柳树而得名。麻柳塆有大麻柳塆和小麻柳塆之分。

       登云街洗脚溪是大麻柳塆,长百余米,宽不足两米,清一色的石板路,两边均是平房。进巷子口几米的左边,沿小巷上去是琵琶山。离巷口约三十米的右边有一小巷,下去便是小溪。

        小溪两岸有四眼水井,三颗大黄角树,住有四五户人家。常年在这里以生豆芽为生,黄角树下,水井边放满了生豆芽的坛子。每 天天不亮,这里就开始劳作了,一派繁忙的景象。

       沿大麻柳塆直走可到嘉陵江边,出小巷有两个黄角树院子,站在院外可看见洗馬桥,羊鼓石和东渡渡口。因东渡口过嘉陵江经大麻柳塆进城最近,这里挑担卖菜和来往的人就很多,这小巷显得非常热闹。

        大麻柳塆是我一辈子生活最艰辛的地方,也是给我童年留下快乐的地方。


▲洗脚溪

          登云街街面最低处下面有小溪,因嘉陵江一涨水,街面就常被水淹,过往须赤脚淌水尤如洗脚,故称为洗脚溪。


▲洗脚溪(楼子坎口)

       楼子坎是合川街道最高处,1981年合川特大洪水唯一未被淹没的20米街道。1953年父亲在这里开药房,我因淘气玩火差点酿成火灾,为此,被父亲痛打。这是我唯一被打的一次。


▲港子弟小学(杨柳街)

        杨柳街是全城最低处,几乎年年涨洪水被淹。外有老堤(明代胡世赏主持兴修)


▲朱家巷(高石坎)

        1966年父亲在高石坎朱家巷口药房坐堂行医。


▲朱家巷(纯阳山口)


▲纯阳山


▲纯阳观


▲清真寺(纯阳山)


▲接龙街(纯阳山一一瑞映山)


▲瑞映门


▲民生公司电灯部(瑞映巷)


▲瑞山中学

        1962 年,我考上合川第七初级中学(简称合七中),该校前身是1243年(南宋淳佑三年)创建的养心书馆,1920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创办为瑞山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初级中学。学校地处合川市主城区瑞映山之巅。上行十几步便到瑞映门(又称顺耳门)。这里是全城最高处,也是合川著名八大风景之一的“瑞映清风”。 原校门在瑞映巷卢作孚先生所创办的民生公司电灯部对面。


▲瑞映巷


▲钟古楼(申明亭)


▲梓桥街


▲久长街


▲久长街口


▲电影院

        小时侯,只有过六一儿童节或学校组织才可以看电影。一年过儿童节,父亲给了两角钱,看电影五分,吃碗面八分,买李子五分,还剩两分。


▲天福巷(久长街)

        记忆中天福巷口的张烧腊(滷肉)不错。


▲川剧团

        合川川剧团原名白宫大戏院。父亲喜欢看川剧,有时高兴总带我去。因父亲医术精良,曾治好反串花旦郭姓的儿子郭福忠而结为干亲家。


▲川剧巡演


▲柏树街


▲合川饭店(柏树街口)

        1965年9月初中毕业,被成都77信箱招收为学徒工。报到开始便住合川旅馆,在对面的合川饭店就餐。八人一桌,菜品丰盛,成为永久的记忆。


▲苏家街


▲青竹塆(苏家街)


▲县政府


▲鹿角栅


▲塔耳门


▲合川搬运公司(交通街)


▲公园路


▲工人俱乐部


▲十龙过江(石龙过江)


▲明月街


▲满店香(察院街)


▲察院街

        1981年合川特大洪水后,父亲由朱家巷迁察院街药房坐堂行医,业务从此达到鼎盛。


▲关岳庙(察院街)


▲钓鱼城宾馆


▲双牌坊


▲靛市街


▲大南街明月街口


▲大南街

        1974年成婚,夫人住大南街幼儿园对面水井巷。婚宴设在大南街的虞轩饭店。摆酒八桌,每桌仅八元,喝的跟斗酒,招待亲朋好友,也算热闹。


▲大南街中草医门市部


▲大南街饼子街口


▲云盘街(营盘街)


▲洛阳桥

        1960年,父亲参加大炼钢铁医疗队从重庆綦江回来,被合川联合医院调到凉亭子合川菜蔬二农场医院当主治医师。我常经过洛阳桥去看望父亲。


▲西市场

        1960年三年自然災害,买肉都需凭票,一日与街坊何大姐半夜排队买肥腸,好不容易排拢了,钱和票全丟了。


▲双牌坊


▲四维街


▲齐家巷(翰声书画社)


▲学昌门


▲青龙桥


▲合川涪江一桥


▲赵家街


▲南津街老车站

        合川未通火车之前,由成都乘火车到重庆快车要11个小时,到牛角沱坐公交到合川南津街老车站要4小时左右。后来开发了成都到合川的长途汽车,就少以光顾南津街老车站。再后来一桥修通,塔耳门车站兴建,南津街老车站遂退出历史舞台。


▲老码头三棵树


▲白塔街


▲文峰塔


▲合川火柴厂(1992)


▲合川火柴宣传队(1955)


▲东津沱夫妻桥

        1961年遇三年自然災害,缺吃少穿,缺燃煤遂常去华安煤矿挑煤,由华安矿上搭拖斗车到东站,挑煤经夫妻桥到南津街渡河沿梓桥街、钟古楼回到洗脚溪已是半夜。两天挑一趟,除自已烧还卖,甚是辛苦。


▲东津沱街道

        嘉陵江东津沱是合川八景之一的'东津渔火'


▲豫丰纱厂(重庆四棉的前身)


▲重庆四棉


▲八角亭


▲武装泅渡涪江


▲街道游行队伍


▲甘泉洞(合川八景之一:甘泉滴乳)


▲慈恩寺(白塔坪)

        小学去白塔坪野炊,从东津沱重庆四棉厂旁小巷,沿石阶爬陡峭山坡上白塔坪,那时只顾玩也未观看这一古迹。


▲照镜石(龙洞沱)

        合川八景之一″照镜寒波'。1961年災荒年间常去龙洞沱山上拾柴火,无心观赏这一美景。


▲特大洪水中的西市场(1981)


▲特大洪水中合川一桥(1981)

一一一一一

编辑 合阳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