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愿爱如杨枝柳,一片春盎然

 董青杰 2023-05-10 发布于北京

“寒门再难出贵子”,说这话的人估计是没有亲身寒过,以下故事真事,名字化名。

(一)

胭脂红

我愿复重生,我愿天开眼,

我愿人间莫离别,我愿心常安!

我愿力能鼎,我愿苦能甜,

我愿爱如杨枝柳,一片春盎然!

 512日,我参加仁爱助学,来到了河北雄县,走进一户叫小轩的家庭,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几只懒洋洋的大猫,这家的猫不惧人,一只懒洋洋的扭头看了我们一眼,其他几只看也不看,似乎我们就是这家的主人一样。

门帘被揭开,从里面弯腰走出来一个面色黝黑、身材偏瘦、单眼皮的少年,他一手扶帘,一手招呼我们进屋:

“普哥,来进坐,,,

我们助学活动中,一般的学生看见我们都是比较害羞,言辞文弱,唯独这一次有点被我惊讶到了,这位少年的声音稳重干脆中带着那么一丝丝的稚嫩,举止豪爽却又略显青涩。

他们家是传统的五间北房,土木结构,屋里冬暖夏凉,门前两颗柿子树,预示着老百姓最朴实的愿望“事事如意”。我们坐在他家的坑沿上,因为第一次来,我也不知说什么,只能听他们聊天,听到兴奋处,

我问“你是不是学习在班里很好呀!”

他平淡地说“嗯,还未下过前三名”。

我又一愣,这小伙真楞,一点也不知道谦虚呀!后来才知道他从小跟村里免费的武术队习武,坑旁边的木柜子生生被他手掌震坏一长条。怪不得他这么直楞。

大约过了20分钟,帘子被一副双拐揭开,进来一个容颜美貌,抹着胭脂口红的女子直接坐炕上,坑沿上拖着一双萎缩扭曲的腿。院里一只大猫紧跟其后跳到炕上,卧在女子旁边,这女子进来也不说话,打量我们一番然后从怀里钱包利索地掏出100块钱递给少年

喝令:“去~~给大家买点水去

少年也没吭声低头拿着钱出门,普哥和我们组的两个姐姐赶紧说“不用,不用,我们不渴,我们还带了好几个冰激淋呢,都没吃完,,,”

原来这才是这家的女主人,这一番举动可以判断这家女主人貌似不是一般外表看起来具有小儿麻痹的弱女子。我好奇地打开纷享销客软件,里面记载这位少年的资料:“父亲去世,跟妈妈和爷爷生活,妈妈喜欢传统文化,有按摩手艺,希望开一家按摩店”我拿着资料对着屋里这一家看,怎么没有腿疾的记载,害我一只好奇为什么一个妈妈会在丧夫之后跟爷爷一起生活很多年。

后来的聊天中才知道,爷爷一共俩儿子,小轩五岁时爸爸去世了,没过多久,叔叔也因为肌肉萎缩去世了,爷爷今年80了,还能下地干活,但养家主要还是靠残疾的妈妈。也就是说这位带有腿疾的妈妈在农村“男人是天”的环境下,并没有走夫死另嫁的老路,而是选择了一条极为艰难中的艰难的路,这些年她拖着一副残腿,不仅要抚养儿子长大,还要照顾公公的生活。她说“我以前还一直想开个按摩店,后来儿子一天天长大,做按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我一个单身女人,别人说点啥,对他影响不好,,,”

为了儿子的自尊,她连自己的理想都埋葬了,或许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给了她一个残缺的身体和家庭,也给了她聪明果敢的能力,她现在在自己妹妹的厂子里负责一把手,差不多是一个小企业的总经理吧,而这小企业因为是手工行业,并没有因为环保问题被新区建造的政策而取缔。儿子小轩从小就很懂事顾家,有一次夜里下雪,年幼的小轩起身就喊“下雪了,赶紧收柴火”;家里困难,夏天太热,妈妈喜欢吃冰激淋,小轩也喜欢吃,但妈妈让小轩去买冰激淋的时候,小轩给妈妈买的1快的,自己吃5毛的。

妈妈说她最得意的一件事是小轩前几年突然说“妈,我背你吧!”,妈妈看着他瘦小的身材迟疑不信,结果小轩蹲起马步,俯身就把妈妈背起来了,妈妈说起这段事,脸上的表情神采飞扬。

小轩不太爱说话,性格也不是很张扬,虽然从小习武耽误了很多业余时间,但是依旧稳坐学霸的位置,我看他的桌子上放着一本打开的《感悟人生》漫画书,

我问:“你也看这个?”

他说:“嗯,从小就喜欢看这类的,”

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母亲,还有这样淡定懂事的儿子,

(二)

风刀霜剑

问我何所思,问我何所忆,

问我挥泪撕手书,问我何所去!

问我从何来,问我和谁去,

问我西风往回走,怕落倾城雨!

513日,我们一行人走访了最后一个家庭,小吴的家里,据说小吴已经辍学了,可以放弃帮助了,但是奔着人文主义的关怀,我们还是去了他家,他们家在一个绿水成荫的小村庄,因为岔路口太多,我们迷路了,还好有微信这么神奇的东西,小吴辍学有了手机,我们依靠微信定位找到了他家。

   刚进巷子口,就看见一个身材高壮的老头手里夹着烟,身后跟着小孙女,老头正好带我们进了家门,小吴看见我们拘谨地一声“哥哥好!”,奶奶个子有点矮,但是一副利索的好身手,麻利地拿出花生瓜子招待我们,一副热情的高嗓门深为亲切。

   小吴虽然辍学了,屋里依然贴着一张张奖状,奖状上最早的日期写着2017年,看来小吴是去年上完初中就打工去了。

   爷爷坐在一旁时而一筹莫展不说话,时而又滔滔不绝聊起现在新区的情况,时而烦躁觉得小孙女太闹,把她推出门推到妈妈的屋里。爷爷说“这娃可好哩,从不惹事,学习成绩也好,不上学太可惜”。

资料里写着小吴“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跟着姥姥姥爷生活”,也就是说他跟林黛玉的命差不多,都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孩子,农村的姥姥家不比奶奶家,虽为男孩,但不是正根,尽管身世不幸、姥姥疼爱,寄人篱下,难免也会有“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更何况姥姥家还是一般的贫弱之家。

我记得有个千家爱助残组织的志愿者说,她们那里留下来的多半是天生残疾被父母抛弃的孤儿,如果有健全的孤儿都被领养走了,但就是收养的过程中,一般领养人都比较偏好领养女孩。也就是说,按照风俗习惯地说,一般家庭都喜欢生男孩,但是领养的话却喜欢领养女孩,这中间有对亲情诉求最微妙的人性变化,当过奶奶的人应该能懂这个吧!在回到小吴的情况,就很容易懂他为什么要主动辍学了。

当然问一下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好意思问,或许是这样的因缘导致了小吴心思敏感灵锐,虽然奖状贴满了屋但是初中毕业就不想在拖累姥姥姥爷,选择了出门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差不多半年之间,善良的陈普老师一直没有放弃过他,在陈普老师的不断劝说下,小吴终于开始有所悔意,准备重新上学,但上学的压力依旧还会有。在权衡利弊之后,陈普老师为他找了两个渠道,一个是去百年职校,一个是去文心中学,两所学习都是公益性质的学校。

陈普老师承担比较多,特别的累,累到有时候年纪未衰就开始忘事,为了不让事件再次拖延,当场联系了相关负责人,最后才把事情落定。

(三)

静以修身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奔走三千湖海,此心方定寒霜。

两天的走访很快就结束了,很多事情久久不能忘怀,仿佛就在昨天,回来的路上不知道从哪个话茬说起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我脑海里电光火石般突然闪过一个惊天秘密。

那就是我们资助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品学兼优的学霸级人物,我回到家看到后台文宣搜集的照片还有群里大家发过来的图片,再加上我在曲阳助学的几年经验,心中数了数又算了算,对的,我们接触的孤困学生中,学霸级人物占到一多半,此学霸非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霸,此学霸是品德、体格、智商都比较强健的一群人,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环境经历:贫寒、孤残、破裂、冷眼、孤独等等,,,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慈善不是救济工作”,,,此时我们平时念诵的句子不断响彻在耳畔,分不清我们这里不断的付出精力到底是损失了还是占便宜了,,,

基金会倡导我们在人事安排中,尽量采用“新人老用,老人新用”的方式,但是队长不以我卑鄙,猥自枉屈任我以队里文宣,我也算老痞子了,任此岗位也是“老人老用”了,工作熟,流程熟,人员熟,环境熟,一切都是轻车熟路,这样的因缘势必促使我骄傲蛮横的工作作风,还好有大家不断的鞭策。

上位领导曾经多次说过,“承担公益事业,最核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和他人心灵成长,而不是一时一事的结果。”我以前听不懂,可能懂了也不愿意懂,后来才慢慢懂了,但是放在实践中最为难执行,尤其在自己擅长事项的情况下,有没有承担是为了彰显才能?有没有因为熟练而给大家带来压力,有没有因为功高熟练而挤兑其他上位等等,我在这次承担中想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这些了,所以特别感恩队长给我成长的机会。

再回到开头孩子的家庭环境和成绩反比的问题,我也经常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不仅仅是在现在社会有,在古代,在国外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千金难买少年穷”“、”英雄不问出身难“等等这些谚语也说明这个问题,就是说有可能我们辛苦追求的未来和将来孩子的成长也会出现这种问题。

13号那天永强组织了妈妈们和孩子们相互沟通的环节,其中有个妈妈说为了孩子的问题找过很多门道花了很多钱,但是带着孩子到了仁爱助学,感觉止步了,这种改变或许就是想要的改变。我也很感动,助学活动给与我们的改变真的太多了,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影响,还要我们本身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处理家境和孩子问题成反比的影响,丰富的物质条件不是错,错的是我们很容易在丰富的物质条件下迷失的自己,而贫寒破碎的环境也不一定对,但是这种环境却创造了人有独立思考、静以修身的机会。能跨越这种矛盾的是浓浓不息的爱和坚持不懈的自省自律,突然发现的惊天秘密就是这些我们助学的环境里都有。

用诸葛亮的临终表文结束“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