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什么是“贼风”,可能没几个大夫能给患者说清楚

 谷山居士 2023-05-10 发布于上海



小编导读



《内经知要》第一段里提到一个问题,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具体的语义和词解,秦老已经做了基本的解释。我想从整个中医学的层面上去谈一下对这句话的认识。 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


Image

尽管这是养生的道理,但我认为每一个愿意学习中医的人,都应该牢记在心。为什么呢?因为这句话不单单是养生的一个基本道理,它同样是中医医生在分析疾病和判断疾病时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医从来没有把人看作是一个孤立的人,而是把人放在了自然这个大圈里, 强调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中医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人禀阴阳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是自然界的一个产物,是地球上特有的一种生命,而且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生物,他和自然的关系是休戚相关的。

中医学正是从自然这个角度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什么是虚邪贼风呢?古人做了很多解释,我们就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吧:春天温暖的时候,刮来的应该是东风,如果这时候刮的是西风,恐怕就是“在其时而无其气”。因为,本来春天的东风可以使万物生长,但如果此时刮的是那种杀厉之风,那恐怕就应该是致病的因子了,就不是和风,而是邪风。

夏天,树上的树叶都生长出来了,整个季节都处在向上生长的过程,那么这时候应该刮南方温和的风,但如果这时刮的是北方凛冽的风,“在其时而非其气”,人就要得病了。古时候,人们既无空调,也无暖气,就得跟着自然走。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里就应该有不同的气候变化,假如没有了这个变化,或者是违背了这个规律的时候,中医就叫“虚邪贼风”。这种风,你要及时地回避,这是古人的一种养生观。

结合我们现在,自然界的风越来越少,而人类的风却越来越多。夏天,本来是应该热的时候,但人们唯恐不冷,一到夏天就用空调,于是就看到很多空调病,我想这就属于“虚邪贼风”的范畴。

又如,为什么我们临床所用叶的药大都要夏天采,而用根的药则要冬天采呢?这是因为夏天草药的营养成分全到了外面的枝叶上,而根上基本就没有什么了,所以你夏天采的人参还不如萝卜,就是这个道理啊!只有早春和晚秋采的人参质量才好,才有作用。

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夏天人的气血也全到外面来了,而内里就显得相对不足。就如人们所说的苦夏,一到夏天就不想吃饭。其实你并没病,主要是你气血不在里边,你里边脾胃的运化功能处在一种相对缺血的状态,你的气血都出来了,所以你见什么都觉得腻,不想吃。

那么,这时候人的毛孔就处在一种开放的状态,这种开放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毛孔开放,气血到了四肢,有助于四肢的正常运动;二是毛孔开放出汗,把身体内多余的东西通过汗液从毛孔排出来。如果这时候你偏要反其道而行,吹空调,让毛孔处于一种闭藏的状态,你想能不得病吗? 

反之,秋冬季节,人的气血全到里面去了,外面就处在一种相对不足的状态。内里气血非常充盈,能够处在一种调和的状态,所以冬天除非吃了那些腐败不洁食物,或感受“非其时之气”,否则很少有人闹肚子。这说明,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中医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火”,讲的都是自然界的异常气候变化 或者是正常的气候变化在不同季节中所反映出的不同状态。从养生的角度讲,是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而从医生的角度讲,看病时首先辨别是外感还是内伤。

什么叫外感?如果风、寒、暑、湿、燥、火侵袭了人体,使得人体的内部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那就是感受了外邪。

因此,患者来了,你首先应该想到现在是秋天还是春天,是夏天还是冬天!

风、寒、暑、湿、燥、火既是自然气候的正常变化规律,而当它失调的时候又是致病的因素。你应该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这种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或者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对患者有没有影响,他是不是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