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名师邓中甲教授,中医方剂学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wlqcc 2023-05-10 发布于重庆

邓中甲(1943-1922),江苏省江阴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方剂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也是中国现代中医方剂学大师,中医高等院校教材《方剂学》主编,对中医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他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积极探索疑难杂病的治疗,尤其对肿瘤的治疗具有独到见解,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邓中甲在高中时,患双眼球后视神经炎,引起视神经萎缩,西医认为失明是迟早的事。后来,家人带他到北京中医研究所求医。在中医的治疗下,他的眼睛最终得以痊愈。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对中医产生了特殊的好感,从此爱上了中医。1963年,他如愿考取了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圆了学习中医的梦想。

经过7年严格的教育,1970年,邓中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省泸定县中医院工作,1979年调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工作,先后任方剂学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同时,定期在附属医院临床出诊。

邓中甲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方剂学,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方剂学专家。在多年科研、临床和基础上,他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方剂学思想,对现代中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认为,方剂学是一门研究治法与方剂的理论与临床运用的学科。在“理、法、方、药”一起构建起来的中医学中,“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 ,“方”与“理”衔接与“药”密不可分,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受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托,他主编了“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即新一版《方剂学》。该书体现了现代方剂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很多创新的地方,特别是非常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掌握。比如,中药的配合问题。一般情况下,中药在复方中功效的发挥受到环境、剂量、炮制、煎服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调控这些因素,消除、减弱药物的毒副作用,充分发挥其功效,需要全面把握配伍技巧。

原有的方剂教材,学生往往难以掌握。但是,这部分既是学科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在新版教材中,邓中甲通过总结归纳历代医家所积累的配伍规律,加入自己的科学成果,不但完善、丰富、发展了中医方剂学理论,提高了方剂学教学质量,而且对提高学生的临床配合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该书将指导组方的理论,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以及增效、减毒等配伍技巧巧妙结合,而且还在总结配伍规律方面做了很多大胆尝试。该书在评审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医界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该教材是中医方剂学的集大成者,体现了当代方剂学的最高水平。

此外,邓中甲在中医临床方面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他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对肿瘤的治疗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在临床上收到了显著疗效。

除了《方剂学》教材,邓中甲还著有《邓中甲方剂学讲稿》《女科良药——芍药说》《中医学基本思维原理十讲》​《百病之主--桂枝说》《至阴之品——地黄说》等专业著作,他的这些作品对提高中药配合能力,提高组方能力和临床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从业者、爱好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专业著作,非常值得阅读和收藏。

注: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