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秦汉都城看天子居中而治,从秦砖汉瓦看古人象天法地

 静逸阅读 2023-05-10 发布于北京

我们从古代都城的遗迹中可以看出,都城轴线的出现与完善,这反映了古人在都城建造过程中的思想意识,所以有“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说法。

在夏商周时期,都城的宫殿、祭祀建筑、主要街道之中已经出现了中轴线的元素。

曹魏时期的邺城可以看出最早的中轴线建筑群,经过隋唐宋辽金各个时代的逐次演变,两千年的都城建设实践为元明清时期北京的建设提供了范式参考和思想基础。

自秦汉开始,都城的建设中就处处都能体现象天法地、居中而治、取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汉朝又将这一中央集权的形式延续了400多年,都城不仅是政治权利的中心,而且有非常高的象征意义。

秦咸阳城

上图为秦朝咸阳城的构造示意图。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成果表明,咸阳的建筑结构比较松散,有一个中心城,周围散布着许多离宫别苑。

从空间布局上来看,宫城分为南北宫;宗庙位于城外,与宫城分离;在宫殿区还设有苑囿。

很多文献记载,咸阳的建筑规划与天象有关,“象天设都”的思想最早在咸阳得到了体现。

比如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再比如在汉末的《三辅黄图》中有:

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东汉班固的《西都赋》中也说: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

水神骑凤纹空心砖残块

上图为咸阳宫殿遗址出土的“水神骑凤纹空心砖残块”,现藏于咸阳博物院。

这块空心砖出土于咸阳1号宫殿遗址,根据专家推测, 1号宫殿是秦咸阳宫的主要宫殿之一。

在这个遗址出土了很多这种类型的空心砖,砖面上的图案同有立凤、卷凤和水神骑凤等三种。

砖面上饰有水神形象,说明秦朝信奉五德终始学说,认为“秦为水德”。

汉长安城

上图为西汉的都城长安城。其历史从刘邦五年开始,一直到东汉建武元年,共经历了207年的时间。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长安城的形状近似方形,《考工记》中有“旁三门”的记载,与图中所示相符合。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但中轴线并未位于都城的中央,而是在全城偏西的位置。

东汉洛阳城

上图为洛阳城平面图,是东汉的都城。其历史从建武元年开始,到初平元年被董卓焚毁,共经历了165年的时间。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东汉都城洛阳城垣的形状并不规则,绕城一共有12座城门,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城市。

城内有南北两宫,两宫各有一条中轴线,从中间通过。南宫的中轴线向南延伸,一直伸出城外,灵台与明堂等礼制建筑排列于轴线两侧。

此时整个都城的对称布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城市中其他重要的功能建筑还散布在其他各处。

“与天无极”、“与天毋极”瓦当

上图为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与天无极”瓦当和“与天毋极”瓦当,现藏于西安博物馆。

汉代瓦当中与“无极”有关的,有七种情形:“与天无极”、“与天毋极”、“与天无亟”、“长生无极”、“常生无极”、“长乐无极”、“与华无极”。

“毋”假借“无”,与“无”是一个意思,“无极”也就是“无限”,汉代多处使用“极”字,与天文中的“北极”有双关含义。

四神纹瓦当

上图为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四神纹瓦当”,现存于西安博物院。

关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早在春秋时代,古人就根据天文观测将天空中的28宿分为东南西北四组,每组七宿,各用一种动物代替。

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皆西首而东尾,此龙、虎、雀、龟(蛇)被称为“四灵”。

“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汉瓦当上的“无极”字样和表示方位的神纹,都表现了汉朝时期人们“象天法地”的朴素宇宙观与哲学思想。

纵观秦朝、西汉和东汉这一时期的都城建设,其特点表现为:进一步模仿天象布局,礼制观念在建筑中进一步深化。

礼制观念在建筑中的深化可能与儒家地位的提升有关,比如建筑的命名,有儒家化倾向。

在都城建筑的具体方位上,宫殿位于南部、市里位于北部,前朝后市的格局大体形成;宫殿内部也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祭祀场所也大都安排在南郊,这些都符合礼制的理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