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8年毛泽东在走廊碰到温玉成,问道:你一个人去?单枪匹马去?

 君临天下100 2023-05-10 发布于湖北
大叔侃侃侃
关注作者 获得积分
关注
来自重庆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指挥部一片欢腾,因为前线传来捷报, 40军首战告捷。

彭德怀将此战定性为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第一枪,于是立即上报给了毛泽东。

收到这个消息,党中央组织研究决定,将这一天定为抗美援朝战争入朝参战的纪念日。

这个打响第一枪的40军正是由温玉成带领的,他也是从抗美援朝一开始打到结束的少部分将领。

就是这么一个人得胜回国之后,某次前往主席办公室开会,偶遇毛泽东正在走廊抽烟,看到他便问:“你一个人?单枪匹马去?”

温玉成自己都被问懵住了,到底安排自己去哪?主席竟然用如此严肃的口气来问!

老将军的回忆

1983年南京,一位老人对着自己的老伴轻轻讲述着自己这么多年的战斗经历,这是属于他的记忆,也是属于共和国革命史的记忆。

这位老人就是温玉成,他思索了片刻开始讲述自己记忆里的那一次次自己参与过的战斗。

当时正是抗日时期,江苏省的沙洲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因为此地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交通运输与情报交流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伪军希望将这个地方快速拿下,而国民党也有着自己的私心所以不阻止日伪对该地区进行清乡政策。

所谓的清乡政策就是在重点水路运输位置架设障碍物,然后日军以封锁巡逻为主,搜索进攻主力。

组成一个筛查清剿新四军的大型搜捕网络,不同于以前的拉网式搜捕,这一次他们采用梳篦式推进,对我军进行层层的紧逼。

敌人的这次清乡态度非常坚决,不管是从日军及伪军的行动规模,还是从他们行动残忍度上来看,新四军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日军共计派出将近两万人,并且在该地区建立了430个据点,他们无休止得进行着反共的宣传。

甚至威胁道家中若有一人抗日,则灭一家,若果有一家人知情不报,那么将其邻里十家屠杀。

就在这种不利的逆境下,我军化整为零,在多处进行反清乡活动,以极少数的兵力与敌方作战十多次。

不但如此,在当地抗日群众的帮助下,我军不但对敌方的各处据点进行了有效的破坏,还公审处决了一批汉奸特务,在当时可以说是大快人心。

在反清乡得到一定成效之后,我军决定扩大战果,9月25日温玉成带队从水路出发绕道进入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锦丰、三兴沿江地区,并建立根据地。

在部队会合之后我军不幸遭遇到日军的搜索队,温玉成果断下令将搜索队伏击拿下,不过由于夜神逃走的几名日军必定带着大部队卷土重来。

温玉成在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之后,做出了向西转移的决定,在经历了数次遭遇战之后,部队到达新海坝。

我军的先头部队发现前方出现了大量的日军及伪军,于是温玉成指挥部队占领有利地形准备进行反击。

但是由于敌人的部队人数众多,我军必须迅速过江才能保住有生力量,这时几位指挥员关于之后部署的安排有了分歧。

包厚昌认为可以找“关系船”进行运送,直接过江;曹德辉建议将部队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分批过江。

温玉成充分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这两个计划都存在巨大隐患,当时他们本想请示上级的指示,奈何在部队转移过程中唯一一部联络电台已经损毁。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温玉成拍板决定就地与日伪军进行正面作战。

在数次打退敌人的冲锋之后,眼看日伪军的增援部队就要来临,到时候他们面对的就是敌人完整的合围。我军决定立刻撕开包围口子,冲破重围。

陈新一当时担任先锋,温玉成负责殿后,革命战士们凶猛扑向敌人。在战士们的浴血厮杀之下,大部队终于突出重围,来到徐家高桥。

当时的徐家高桥唯一可以渡河的木桥早已被敌人破坏,奔流的河面上仅有几根木桩矗立。

温玉成当即下达渡河命令,他安排会游泳的同志用一根根绑腿连成一条长绳。

在河面组成一个可以供人漂浮拖拽的扶手,之后不会游泳的同志扶着这根绳索进行过河。

当时正是长江的汛期,百米宽的河水水流湍急,正当部队进行过河作业的时候,日伪军发觉了我们的部队,只见他们居高临下开始对我军进行扫射。

温玉成临危不乱,一方面组织突击队进行反击,为部队过河争取时间,一方面指挥大部队快速进行渡河。

在突击队战士们以巨大的伤亡,让温玉成他们完成了游泳横渡横套河这件壮举,温玉成忍住对牺牲战友的悲痛继续向西挺进。

西撤澄西的过程中,我军由于对当时的地形不熟,数次被打散。于是通过当地爱国民众的帮助,乔装打扮,历经千难万险才到达苏中。

温玉成将军对自己的妻子说,这是他的一次挫败,也是他军旅生涯中最危险的一次战斗。

但是正是由于这次的挫败,他吸取了巨大的经验教训,在日后应对敌方清乡战术的战斗中有了更严密的部署与行之有效的反制措施。

实事也证明了这点,温玉成之后成为了著名的18旅旅长,经过休整回到沙洲,展开艰苦卓绝的第二次反清乡活动,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18旅正是解放后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的原型。

铁脚师长的来历

回忆了自己那惨痛的教训,老人喝了口热茶,带着骄傲的微笑继续讲述自己荣光的时刻。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露出自己的无耻嘴脸,撕毁两党合作协定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员,解放战争打响了。

当时的温玉成接到组织的安排前往东北,建立东北民主联军。他的铁脚师长大名也是这个时期打下的!

温玉成带着一个架子团来到东北,所谓的架子团就是只配备了干部的光杆队伍。

他们在当地进行共产主义宣传,得到一众劳苦大众的拥护,并且带着慢慢壮大的队伍在哈尔滨的周边开始剿匪。

在整合收编了几支地方武装势力后,温玉成的这个架子团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具有3个团5200人的部队,成立东北民主联军独立二师,他本人担任师长。

正是这个军队在东北吉林发现国民党二十一师的踪迹,温玉成率领全师一路追击。

整个追击过程中他们经常步行一天一夜咬死不放,穷追猛打,国民党军队早已跑不动了,于是国民党军官带兵投降。

第二年独立二师又对长春的陶屯火车站进行长途奔袭,用了三天时间到达作战地点,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成功截断敌人的补给运输线路。

1948年温玉成又率军拦截逃跑的敌方部队,他们全军步行从公路两侧跑到敌人前方,以神兵天降之势堵住敌人。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杀死敌人无数,并且生擒敌军官兵4000多人。

在之后数场战斗后东北全境解放,温玉成开始率部南下,配合我军大部队一路解放沿途各地。

可以说温玉成的部队是用一双铁脚从黑龙江打遍全国,走到了广西。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得到一个称号“铁脚师长”!

抗美援朝的辉煌过往

温夫人看着老伴那骄傲的样子,对他说,你还没有讲到你最喜欢讲的抗美援朝,温玉成陷入了沉思。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就是当时担任40军军长的温玉成对这段记忆的开始。

此时的温玉成所率领的部队以机动性好,穷追猛打的作战风格获得了旋风纵队的称号。于是40军是第一批被选入志愿军的部队之一。

当时的美国认为我国刚经历两场大战,根本没有能力对朝鲜战争进行干涉。另外美军的军备武器比我军先进太多,他们根本没有把解放军放在眼中。

彭德怀指挥整个志愿军入朝之后准备在德川、宁远这一带建立防御体系,再进行防守反攻。

而就在温玉成所率40军先锋部队抵达这两个地点的时候,实现全自动化的美军也同时到达。

彭德怀随即改变策略,下放权利给各团部指挥,命令他们随机应变独立处置。

温玉成发现敌军6师主力正准备经过丰下洞、两水洞和北镇前往碧潼,这里有一个战略要地就是温井。

那个地方一面是九龙江一面是大山,十分适合伏击。于是他当机立断安排部署。

正当敌人慢慢进入伏击圈的时候,状况发生了,他们竟然停下行军,就地埋锅造饭。

正是这个行为,后面的敌军并没有进入我军的伏击圈,当敌军在四周寻找做饭的柴火的时候,发现我军挖战壕的新土,于是立刻开枪。

我军战士也没有迟疑,马上给予反击,一场艰苦的战斗打响了。

一个战士因为弹药消耗完毕,抱着爆破筒就与敌人同归于尽;一干战士在弹药打光后,直接用刺刀与石块与敌人拼杀到死……

这样英勇的一幕幕一直在温玉成的眼前浮现着。

战斗持续到下午才以我军全歼敌人而结束,当天晚上我军就趁势攻占了温井。

据统计40军在第一次战役中连续战斗了十二个昼夜,杀敌无数,缴获了大量的军需补充到原本装备匮乏的志愿军中。

在第二次战役中,协助38军39军正面进攻美国一个师,一直将敌军追赶到三八线地区。

第三次战役中,40军突破美军防线强渡汉江,打到水原附近。

第四次战役可以说非常惨烈,为了打破敌军的北进,我军来不及休整便发动了横城战役全歼敌人两个师一万余人。

然而在砥平里遭到敌人优势兵力的剧烈反抗,在敌军大批援军的威胁之下不得不战略撤退。

第五次战役40军先是向南割裂美军防线,通过5天急行军到达指定位置。

然而美军的军事力量太过强大,面对飞机无休止的轰炸,及坦克的肆意横行,我军的进攻被消耗殆尽。

彭德怀指挥当时命令全军退守,这时的40军已经消耗过大,只好留在后方修整待命。

之后40军便开始执行坑道战与战术反击战等小规模高频次战斗,直至抗美援朝胜利,全军胜利回国。

40军在温玉成的带领下全程参与了五次抗美援朝中的战役,他们在三年期间歼敌俘敌数量高达四万人之多,但是也付出了两万余人的牺牲。

温玉成成为整个抗美援朝全程参战的军长,这支钢铁之师为朝鲜的和平解放、中国的保疆卫土事业上做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

在1955年大授衔时,温玉成被授予开国中将之衔,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高度赞扬。

时至1968年,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主席问过温玉成才知道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调令,于是告诉他希望他执掌北京卫戍区司令一职。

温玉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感谢了主席的信任,并且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命。

他上任两年便被调去成都军区担任副司令员,这一调动并没有让温玉成心存不满,反而在与军区司令自己的老战友梁兴初配合默契,工作兢兢业业。

这样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1989年弥留之际握着自己老战友陈仁麟的手交代了一句:“老哥,革命一辈子,我先走了。”

这一句话说得平静,却透出老将军对革命的赤诚。

终于老将军终于平静的离开,他的家人也将他的骨灰留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与无数英烈共眠。

温玉成将军一生戎马,在战场建功无数,党与人民不会忘记他的丰功伟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