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影《西安事变》,常为两个情节叹惜:一是应该杀了老蒋;二是少帅不该送蒋回南京。 那时我们不懂历史! 现在才知道:老蒋杀不得! 现在我终于明白:张学良必须送老蒋回去! 1936年,中国主要矛盾已经从国共之间内部矛盾转变为中日之间外部矛盾。 一、事变前 (一)我方 长征结束,度尽波折的5万多红军总算有了暂栖之地。 但陕北毕竟是一块贫瘠的土地,红军的到来加重了负担,不是长久之计。中共高层高瞻远瞩,筹划了多种可能:一是徐向前、陈昌浩率西路军打通河西走廊,谋求苏联支援;二是向中原突围,跃进江浙,最不济也可在富庶的江南建立根据地;三是东渡黄河,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反蒋抗日。但无论哪一种计划,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稍有不慎,万丈悬崖!这时候我们非常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契机! (二)老蒋 通过两年多努力,终于将“赤匪”挤压在陕北,同时顺带削弱了红军沿途路过的各地军阀势力。老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他计划将张学良东北军、杨虎城十七路军再做一次炮灰,大大削弱他们,然后派出精锐正规国军将“共匪”一举消灭。事实正一步一步地接近他的构想! (三)张杨 清末以来,东北军阀林立,张作霖靠出卖民族利益得到日本人撑腰,渐渐一家独大。也许是野心膨胀,也许还没有混蛋到底,张作霖成为“东北王”之后,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已经不大听日本人的。日本人很实际:既然不能利用那就除掉。日本人策划了“皇姑屯”事件,事后张学良子承父业。 张学良既不是英明神武,也不是软蛋:张学良杀杨宇霆巩固自己地位,显示出他有一定手腕;中东铁路事件则又体现了他幼稚和冲动。中东铁路事件一直到现在都被大家认为是张学良的爱国表现,但实际上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说:那时很年青,看俄国人不舒服,就想动动它。结果这一动不要紧,当场被打得屁滚尿流,同时为他在日后西安事变中的命运打下了伏笔。他的命运还与中东铁路事件有关?是的,历史就是这么巧合! 张学良被老蒋招安,一枪不放丢掉东北,一时被国人口诛笔伐,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马君武的“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后人多替张学良放弃东北涂脂抹粉,但事实就是放弃了,这终究是张学良一生的耻辱!谁也掩盖也无济于事!我说句公道话:张学良没那么英明神武,但也不是完全的绣花枕头! 正因为如此,张痛定思痛,再也不愿意当冤大头了,所以才促成后来的“西安事变”,这符合辩证法! 张不是漫无目的来到关内的。 他是带着和结拜大哥共执河山的愿望入关的。 入关后他才知道犯了此生最大错误:一是“大哥”许多承诺不兑现;二是关内军阀挤压他;三是,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东北军背井离乡,家乡父老还在日本人铁蹄之下,东北军内部人心思动,几个派系的斗争日益激烈! 张学良从最开始的无所谓,到最后做梦都想打回东北去。 他知道靠自己回不去,找日本人吧,是杀父仇人,与虎谋皮! 找“大哥”吧,不可能的,是“大哥”让他撤回关内的! 剩下的只有一条路了:找苏联人!于是他申请加入共产党,但斯大林一看,这不是闹中东铁路事件的那个王八羔子嘛!现在想加入共产党?门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军被老蒋派去围剿陕北红军。张开始根本没把6万红军看到眼里,哪知一打就吃了大亏。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要找苏联嘛,眼前中共红军不就是最好的跳板和联系员?! 杨虎城将军一直是被历史低估的了角色,其实他的一生与张少帅比起来不遑多让,而且西北人骨子里的淳朴、忠诚与革命彻底性更胜少帅一筹。 他年青时曾经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虽说文墨初通,但英雄豪气呼之欲出! 这样,1936年,在中国西北形成了中共红军、东北军、第17路军三位一体的局面。 蒋介石为打破僵局,督促张杨尽快剿“匪”,他飞赴西安。 二、事变中 西安事变前张最后一次劝说“大哥”统一抗日。 蒋气得一拍桌子:“孺子不可教也!” 张抹着眼泪走出来了,心里无奈之极:既然大哥执意如此,那休怪竖子无礼了! 在清华池,小张动手了! 消息传到延安,人心大快,“蒋该死”也有今天! 12月12日晚,中共给张杨发电报:“紧急时诛之为上!”此时,只有张闻天比较冷静,他建议不杀,但不是主流意见。 16日,斯大林综合权衡指示中共:不杀,联蒋抗日! 18日,头脑冷静下来的中共致电南京:召(开)抗日救国代表大会,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事变伊始,我们提出的条件很多。但随着张学良临时送蒋回宁,“三位一体”的格局被打破,我们在和谈条件上一让再让,但我们获得了最大胜利:我们赢得了国内暂时和平,不用担心老蒋背后打黑枪,统一抗日战线初步形成。 三、张学良为什么执意送老蒋回南京 什么地方不好去呢,张学良为什么非要送老蒋回去呢?! 是的,当时张学良最好的办法是送蒋介石回南京,因为张的选择并不太多! 一是东北军少壮派和元老已经兵戎相见,内乱已现,张学良再出现,是向着元老派,还是少壮派?无论向着哪一派,都得无数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事实上,他已经无法驾驭这支他父亲建立起来的军队了!西安事变结束后,东北军在历史舞台上永远地消失了! 二是老蒋是全国抗日领袖,无论国共还是其它党派,对蒋的领袖地位是承认的,而他,对“大哥”进行了逼宫,无论怎么辩解,他把大哥逮起来是不争事实! 三是苏联(斯大林)是不认可他,更不可能维护他! 四是盟友中共也是在国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抗日! 茫茫天下,何处为家?张学良只好选择送“大哥”回南京,以全“忠义”! |
|
来自: 冬不拉拉 > 《国民党人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