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最新方剂学课件-19驱虫剂
2023-05-10 | 阅:  转:  |  分享 
  
第十九章 驱虫剂三门峡市中医院 张俊峰一、概念 凡以驱虫、杀虫或安蛔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人体寄生虫的方剂,统称驱虫剂。
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二、适应范围   本类方剂使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消化道寄
生虫。消化道寄生虫的成因多由湿热内蕴或是食入蛔虫、蛲虫、钩虫等虫卵所致,其共同的临床表现多为:脐腹作痛,时发时止,痛而能食,面色萎
黄,或青或白,或生虫斑,或嘈杂呕吐清水,舌苔剥落,脉象乍大乍小等。若治不及时或治不得法,迁延日久,可呈现肌肉消瘦,精神萎靡,肚大青
筋,成为疳积之证。三、分类及组方特点 (1)直接驱虫、杀虫。 (2)安蛔。 驱虫
药多合清热药或温里药、消导药、补益药组方。 (乌梅丸 化虫丸 肥儿丸) 四、注意 1.注
意饮食和服药方法:服用驱虫剂要空腹服,忌油腻。 2.注意掌握剂量:有些驱虫药含有毒性,易伤正气,甚或中毒;用量
不足,则难奏效。因此,运用时必须掌握好剂量。 3.注意治疗禁忌:有些驱虫药具有攻伐之力,对年老体弱以及孕妇要慎
用。 4.注意保护胃气以善其后:服驱虫剂后,要注意调理脾胃,尤其是脾胃虚弱者,适当内服调补脾胃之品以善其后。
5.注意中西医结合,查找病源:针对虫证患者,结合生化检查,分清虫类,以期用药更为安全,准确。 《伤寒论》(A类
)乌梅丸【组成】乌梅三百枚(30g) 细辛六两(3g) 干姜十两(9g) 黄连十六两(9g)
当归四两(6g) 附子炮,去皮,六两(6g) 蜀椒炒香,四两(5g) 桂枝六两(6g)
人参六两 (6g) 黄柏六两(6g) [用法] 上十味,各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
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两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以饮送下,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现代用
法:乌梅用醋浸泡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研成细末,加蜜制丸。每服9克,日服2~3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功用】
温脏安蛔。【主治】蛔厥证。腹痛时作,手足厥冷,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常自吐蛔。亦治久泻、久痢。乌梅丸病机病机 肠寒胃热
,蛔虫内扰。治法 温脏安蛔,寒热并调。方解君臣酸辛苦并用,共奏安蛔伏蛔下蛔之功臣佐相配,平调寒热,和解阴阳以解手足厥冷,并有辛
甘化阳之功 1.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2.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配伍特点:运用
1、本方是治疗蛔厥证之代表方。 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 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甚或手足厥冷。 3、
临证加减(一) ·如果蛔虫上逆,扰乱气机,热像明显,去附子、干姜; ·如果阳气不足
,内寒较重,减少黄连、黄柏用量; ·口苦,心下疼,热比较重,黄连、乌梅加量,加芍药止痛、清热;运用
3、临证加减(二) ·如果气血不足不明显,也就是脉来不是很虚弱,人参、当归可以不用;
·蛔虫上扰,胃气上逆,呕吐也常见。如呕吐突出,加吴茱萸、半夏; ·蛔虫阻滞肠道,大便不通
,可以加大黄、槟榔,畅通腑气。5、现代研究: 有广谱的抗寄生虫、抗菌、抗炎、抗氧化以及免疫调节及增强作用,特别是有保肝
利胆、抗溃疡、促消化以及对胃肠运动的双相调节作用。 4、现代应用: 临床用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腹痛、蛔虫
性肠梗阻、嗜异症、钩虫病、血吸虫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滴虫性肠炎
、急慢性痢疾、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症、慢性盆腔炎等疾病证属寒热错杂,气血虚弱者。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之酸以收肺气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之甘以缓脾气;寒淫於内,以辛润之,当归、桂、椒、细辛之辛以润内寒;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姜、附之辛热以胜
寒;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 成
无己 《注解伤寒论》 名医方论附方:连梅安蛔汤
(《通俗伤寒论》)组成:胡黄连(3g) 川椒(2g) 白雷丸(9g) 乌梅肉(5g)
生川柏(2g) 尖槟榔(9g) 功用:清热安蛔。主治:肝胃热盛蛔动证。症见腹痛,不思
饮食,食则吐蛔,甚或烦躁,厥逆,面赤口燥,舌红,脉数。附方:理中安蛔汤(《类证治裁》)组成:人参(7g) 白术(10g)
茯苓(10g) 干姜(5g) 乌梅(9g) 花椒(3g)
功用:温中安蛔。主治:中焦虚寒蛔扰证。症见便溏溲清,腹痛肠鸣,便蛔或吐蛔,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虚缓。乌梅丸—温脏
安蛔连梅安蛔汤—清热安蛔理中安蛔汤—温中安蛔鉴别乌梅丸—温脏安蛔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散结除痞。鉴别方 歌 乌梅丸用细辛桂,
人参附子椒姜继, 黄连黄柏及当归, 温脏安蛔寒厥剂。 化虫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类) 化虫丸[组成]胡粉炒
鹤虱去土 槟榔 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各15g) 白矾枯,十二两半(3g)[用法]上为末,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服
五丸,温浆水入生麻油一、二点,调匀,下之,温米汤饮下亦得,不拘时候。其虫细小者,皆化为水,大者自下(现代用法:上为末,面糊为麻子大
小丸,每服6-9g,日1次,空腹米汤送下,儿童用量酌减)。[功用]驱虫杀虫。[主治]肠中诸虫。腹痛时作时止,往来上下,或呕吐清水涎
沫,或吐蛔虫,多食而瘦,面色青黄。病机 诸虫寄生肠中,脾胃失和。治法 驱虫杀虫。方解君:鹤虱—苦辛平,有小毒,驱杀诸虫臣佐
: 苦楝根—苦寒,有小毒,既可驱杀蛔虫,又可缓解腹痛; 槟榔—苦温,既能杀绦虫、姜片虫,又能行
气导滞,以促 进虫体排出; 枯矾—酸咸而寒,能燥湿杀虫;
胡粉—辛寒有毒,性能杀虫。 配伍特点: 集杀虫之品为一方,效专力宏,驱虫杀虫之力颇强。运用
1、本方为治疗肠道寄生虫之常用方。 2、辨证要点: 腹痛时作,呕吐,或吐蛔。使用注意: 本方药毒性较大,
要严格把握用量,不宜久服。使用后要注意调补脾胃,若虫未尽,可隔周再服。年老体弱、小儿要慎用,孕妇应忌用。方 歌 化虫丸中用胡粉
, 鹤虱槟榔苦楝根。 少加枯矾面糊丸, 专治虫病未虚人。肥儿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类) 化虫丸[组成]神曲炒
黄连去须,各十两(各10g) 肉豆蔻面裹,煨 使君子去皮 麦芽炒,各五两(各3g) 槟榔不见火,细
剉,晒,二十个(10g) 木香二两(2g)[用法]上为细末,猪胆为丸如粟米,每服三十丸,量岁数加减,熟水下,空心服(现代用法:诸
药共为细末,取猪胆汁和丸,每服3g,空心服。一岁以内小儿酌减)。[功用]杀虫消积,健脾清热。[主治]小儿虫疳。食欲不振,面黄形瘦,
肚腹胀大,口臭发热,大便溏薄,虫积腹痛,舌苔黄腻。病机 虫积中焦,加之饮食不节, 虫食之积,郁久化热,
伤及脾胃,而成疳积。治法 杀虫消积,健脾清热。方解君:神曲—消食积 使君子—杀虫消疳 两药相合,
祛食、虫之积,除致病之因。臣:麦芽—以助神曲消食之力,又可健脾和胃 槟榔—驱虫,消胀除满 黄连—清热燥湿,
以除疳热佐:肉豆蔻—健脾消食,涩肠止泻 木香—调气行滞 更以猪胆汁和丸,与黄连相合,清热之力更佳。 配伍特点: 杀虫消食并举,标本兼顾。运用 1、本方为治疗小儿疳积之常用方。 2、辨证要点: 面黄形瘦,肚腹胀大,发热口臭。方 歌 肥儿丸内用使君, 豆蔻香连曲麦槟, 猪胆为丸热水下, 虫疳食积一扫清。感谢倾听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5675428...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