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发动的隐蔽经济战争成为压垮前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心容乾坤 2023-05-10 发布于河北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成为当时东西方阵营中最强大的国家。为了遏制苏联的崛起,以美国及其盟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与其针锋相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而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斗争。

经过一系列的较量,美方领导人渐渐明白一个道理:对付苏联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仅靠制裁、封锁和贸易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西方的经济学家密谋,抓住苏联体制上的漏洞,找到其脆弱性和咽喉命脉,并针对这种脆弱性,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打击,削弱其国力,进而瓦解苏联经济发展基点。

苏联原本是个产粮大国,但是由于为了与西方对抗,苏联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民经济体系,而轻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受到轻视。为了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高速工业化,苏联从农业生产中抽调资源投入到重工业化中。后来因为粮食产量降低,国家储备粮持续减少,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不得不为填饱国民的肚子而发愁。

自产的粮食不够,只能从国际市场购买,然而当时国家商品结算货币是美元,想要进口粮食就得有美元外汇储备。但是当时苏联没有足够的美元,只能开始抛售国家黄金储备。单单1963年因农作物减产进口粮食,就花掉了372.2吨黄金,占当时苏联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一。

然而,一场战争扭转了这一切。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阿拉伯国家为主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其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价格从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由此引发。

然而幸运的是,苏联恰好因为60年代在西伯利亚发现大型油田,石油产量持续攀升,从年产量不到2亿吨上升到6亿吨。暴涨的油价,使得石油收入水涨船高,常年困扰苏联的外汇储备和粮食问题居然奇迹般地解决了。

石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快速增长,给苏联带来源源不断的美元外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伯利亚优质石油大量产出,造就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繁荣,也使得这时的苏联能够快速扩张,并一度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上风,苏联的国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

除了进口粮食,苏联开始大量进口设备,很多国内有能力生产的设备也开始进口,反正钱多不怕花。因为石油收入暴涨,20世纪70年代制订的各种发展科技、生产民用产品、提升工业竞争力出口创汇的经济政策,也就此搁置。

苏联还利用石油收入到处支援第三世界国家,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石油价格持续10年维持高位,造就了苏联经济的持续繁荣。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达到美国的80%,军事上已经全面超越美国。如战略导弹就超出美国40%,战略核力量的开支是美国的3倍。1978年,美国军队有210万人,苏联则有440万人;美国陆军拥有坦克1.05万辆,而苏联则达到惊人的5万辆。

与如日中天的苏联不同,同一时期的西方则因为石油价格高涨、能源短缺、生产力衰退,经济陷入全面停滞。此时的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不能自拔。十年间,先后有250多万美军参战,5万余人战死,30多万人负伤,投入的军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国内的民众反战情绪也日益高涨,美国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尼克松上台后,开始调整全球军事部署,缩减亚洲兵力,并宣布开始从越南撤军,其原因也不外乎是政府口袋里没钱了。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改善,渐渐扭转了70年代冷战中与苏联竞争下的不利地位,提高了自身实力。在中东地区彻底分化了阿拉伯联盟,把沙特阿拉伯从苏联阵营中争取到自己一方,这为后来美国发动对苏联的经济战奠定了基础。

而此时的苏联领导人却还沉浸在自己的“超级大国梦”中。巨额的石油收入,不但没有解决苏联经济的不平衡,反而更加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如果此时苏联能够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高科技,生产民用产品,提升工业竞争力以提高出口创汇,扩大粮食生产等措施,那么后来的结局或许会有很大的不同。

此时的苏联依旧严重依赖粮食进口。1970年,苏联进口谷物为220万吨,到1985年,就增加到4560万吨,市面上近四成的粮食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短短十几年间,苏联从一个能够粮食自给自足变成了粮食进口国,全世界六分之一的粮食都被苏联进口用来填饱老百姓的肚子。

美国人很快就发现了苏联这一致命弱点。20世纪80年代,罗纳德.里根上台,他根据时任中情局局长威廉.凯西的汇报,不断实施围绕消耗苏联硬通货美元的措施:通过消耗掉苏联现有的外汇储备,只要石油价格下跌,苏联收入减少,其经济就会陷入困境,继而没有足够的美元进口粮食和设备,再利用经济困境激化苏联内部的民族矛盾,最终将苏联肢解。

美国一方面秘密资助阿富汗的游击队,把苏联拖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潭,消耗其国力;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措施加大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裁,让苏联被迫拿出部分石油收入来支援盟国,单单波兰一年就需要大约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另外,美国还联合西方盟友对苏联进行全面技术封锁,以阻止苏联获得提高石油产量和修建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关键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美国精心设计的计划终于得到了回报。从1985年开始,苏联石油产量见顶,开始缓慢下滑。此时美国宣布为沙特提供安全保障,通过提供最先进的预警机和毒刺导弹,与沙特结成反苏同盟。沙特则宣布加大石油产量两倍以上,石油价格几个月内就暴跌到10美元一桶。

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影响,苏联的财政收支严重恶化,仅1986年一年苏联的外汇储备就减少了三分之二。随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和亚美尼亚大地震,更使得苏联的状况雪上加霜。

1990年,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苏联几乎被西方玩弄于股掌之上。为获得西方的贷款进口粮食,维持国民经济运转,苏联开始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改革,大规模收缩自己的势力范围。粮食问题导致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主义运动高涨,各加盟共和国纷纷要求独立,最终庞大的苏联解体了。

一场隐蔽的经济战争,使得一个拥有上万枚核弹、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国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