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号称“地之阳”的中药,清香有小毒,暖气血、温经脉、止冷痛

 caimin133 2023-05-10 发布于福建
养生之人夏季最爱做的就是喝热水,懂中医养生的人除了喝热水之外,还特爱做的一件事就是“艾灸”。
艾灸在我国历史悠久,显效卓著,历来受人们的喜欢。
艾灸的原料大家都知道是艾叶,那为什么非得是艾草、艾叶,其他药材不行吗?今天我们就好好了解一下艾灸的主角“艾叶”。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湖北蕲州为佳,称为“蕲艾”。艾叶于夏季花未开时候采摘,以叶下面灰白色、绒毛多者为佳。

图片

艾叶气味清香、味辛、微苦,性温,有小毒,艾叶归肝经、脾经、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效。

而在临床上,艾叶主要有4种用处,你了解吗?

1.虚寒性出血症

艾叶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温经脉,是中药史上温经止血之良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症,尤其善于治疗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

可单用本品煎水服用,也可以与其他的温经散寒、养血止血之药同用,如《金匮要略》记载的胶艾汤,即是与阿胶、芍药等同用。

值得注意的是艾叶温经止血时,宜炒炭用。

图片

2.女子月经不调、痛经

艾草能温经脉、暖气血、止冷痛,常用于下焦虚寒所致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宫寒不孕等病症,常配伍散寒止痛、养血调经的香附、当归等药。

3.胎动不安

艾叶为妇科安胎之要药,用于治疗寒客胞宫所致胎动难安,可单用煎汤服用,也可与桑寄生、阿胶等养血益肾之药同用。

图片

4.熏灸穴位

艾叶捣绒,可以制成艾条、艾柱等物,用以熏灸体表各处穴位,能起到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之作用,用于治疗阳虚寒盛或者风寒湿邪所致各种疼痛。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艾灸的方法,以达到温煦养生之作用。

夏为阳之盛,在盛夏时节用“地之阳”艾草熏灸穴位,可使事半功倍,效果更显著。另外,艾叶煎汤外洗,可以杀菌除邪,可用此方法治疗皮肤湿疹瘙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