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著名石窟:山西篇01
2023-05-10 | 阅:  转:  |  分享 
  
中国著名石窟:山西篇石窟星火暖心,众佛悲悯渡人。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这石窟的诞生。它是弘扬
佛法的场所,佛教信徒的精神家园。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兴于中国。在历史长河中,与中华文化艺术相融合,达到了世界石窟艺术的巅峰,一尊尊造
型和风格不一的石窟佛像,精彩绝伦,美轮美奂,历经沧桑和磨难,愈发显得庄严、深沉。原来除了著名的四大石窟(大同云岗、洛阳龙门、甘肃敦
煌、天水麦积山),国内竟然还藏有这么多美丽而壮观的石窟,一起来看看我国最美的石窟大全,有空一一走遍这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的石窟瑰宝。
北魏疆域(齐魏时期)及重要石窟分布图 山西是石窟寺、摩崖造像保存较多的省份,共发现283处,石刻及造像碑遍及全省各地。山西石窟寺的
开凿始于北魏,至唐代时达到极盛,宋、元、明、清历代也均有开凿,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石窟造像艺术序列,呈现出自公元5世纪以来中国佛教石窟
造像艺术的清晰脉络。北朝时期的大型石窟多以皇家的实力兴造,小型的窟龛和造像则多为民间和地方所造,遍及当时佛教的流行区域。现存石窟主
要分布于晋北、太原、晋中、吕梁和晋东南,以大同云冈石窟和太原天龙山石窟为代表。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武州山,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始凿
于北魏和平年间,主要洞窟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分东、中、西三区,现存洞窟45个,附属窟龛207个,造像
5.1万余尊。雕造技法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以来石雕艺术的优秀传统,创造出云冈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直接影响到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窟
的造像,进而影响了敦煌的北魏石窟,对隋唐以后中国雕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窟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龙山石窟开凿于
东魏、北齐时期。东魏石窟为一组形制相同的双窟,窟平面方形,三壁三龛式,窟顶雕有大莲花和飞天,人物造型秀骨清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北齐时期的洞窟前均雕凿仿木结构形式的前廊,造像也一改北魏、东魏时期的清像秀骨风格,而注重人物健壮肌肉结构的写实。此外分布于晋中和晋
东南等地的北朝中小型石窟和摩崖造像,大多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期间,对于研究北朝石窟的发展演变和传播路线具有重要意义。隋唐时期的石窟大
多分布在北朝佛教信仰的区域内,在山西共发现87处,主要分布在太原、晋中、临汾和晋东南地区。太原天龙山石窟是唐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天
龙山唐代石窟共15窟,西峰第9窟为唐代诸窟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天龙山石窟的中心。造像神态安详,装饰华丽,尤其是菩萨娴娜多姿的造型
,代表了盛唐艺术的典型特征,学界称为“天龙山样式”。宋元时期山西保存的石窟有30多处,规模一般较小。较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太原龙山石窟
、交口千佛洞石窟及清徐香岩寺、交城竖石佛窟龛。太原龙山石窟,为国内稀有的道教石窟,开凿于金元之际,由道教全真派道人宋德方主持开凿,
现共存9窟,有三清、天尊及玄门列祖等石雕造像65尊,技法较多继承了传统雕造艺术,具有庄重浑厚的风格。明清时期,开凿石窟的活动在全国
已很少,但山西仍在继续,为石窟艺术写下了精彩的尾声。明清石窟和造像主要分布在临汾和晋东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有平顺金灯寺石窟、平定冠
山明代夫子洞石窟。金灯寺石窟开凿于明嘉靖、隆庆及万历年间,共存大小洞窟14个,其中最大的为水陆殿,窟内四壁雕刻连续的水陆道场浮雕画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冠山的夫子洞是一座罕见的儒教石窟,开凿于明嘉靖年间,共3窟。主窟内雕有孔子及弟子颜回、曾子像及石案1方,雕像
神情凝重,手法朴素洗练。山西境内保存汉代至明清时期的摩崖造像和石刻也十分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有三门峡栈道题刻、中条山东汉铜矿题刻、和
顺蚕儿崖造像、孟县千佛崖造像、祁县石佛崖造像、霍州千佛崖造像及吉县挂甲山摩崖石刻等,佛教造像风格与同期的石窟寺造像相似。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