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孝威(不以仕宦望子弟,望诗书世泽引之弗替左宗棠家书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3-05-10 发布于江苏

我平生对于仕途升迁一事最没有留恋爱慕之意,也不在博取功名富贵方面对子弟寄予厚望。谚语说:“富贵怕见开花。”(人在富贵的时候怕见到鲜花盛开。)我本一介书生,有幸能官居高位,从寂寂无闻到显贵亨通不过短短数年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快了。世间万物绚烂达到巅峰的时候,正是将要走下坡路的征兆,我所能够做的唯有竭尽所能,将安邦定国视为我的使命,向上报效国恩,向下拯救黎民,做我一生应做的事,为你们留些余地、攒集些福泽。你们如果更能积累培养德行学识,相比寒门子弟,加倍勤奋用功,那么我们家族世代形成的诗书传家的遗泽,或许就能够流传下去而不被其他风气所替代,不至于有朝一日将其折损耗尽了!

这里短短一段,表明了左宗棠的两个观点:一是“不以仕宦望子弟”。他自己曾经三次参加会试,后来因为科考之路坎坷而放弃,专心经世致用之学,不料却因军功立享尊荣。即使身居高位,他还是希望子弟不要汲汲于仕宦,而是要勤苦力学,诗书传家。二是希望依靠自己尽心尽力地报国为民而使家族长盛不衰。他担心家族由盛转衰,所以从自身和子女两个维度进行努力,一方面希望通过自己的尽忠报国为子女积善修德,《周易》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力图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另一方面希望子女比普通的寒素人家还要加倍勤苦力学,依靠真才实学安身立命,保持家族的兴旺。

可以说,这两个观点对现在的父母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首先,诗书传家久。“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以来的传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一句通过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的《千字文》而广为传诵,宋真宗《劝学文》中的“书中自有千钟粟”激励读书人刻苦求学,“官本位”思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哪怕是当代家长,仍有不少人羡慕周围的官员能够带来资源和地位。左宗棠作为一名专制社会中的朝廷重臣,能够明确提出子弟不必从政,不囿于“官本位”的传统,无疑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其次,为人父母者率先垂范,带领家族成为积善之家。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师”。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一天两天容易,要长期坚持就难了。难能可贵的是,左宗棠做到了,他尽忠报国,勤政廉民,崇俭广惠,胸怀天下,为子女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事实证明,左宗棠的家教是很有成效的。晚清同乡王先谦赞曰:“君子以为文襄治家有法,及夫人之循分达理,皆近世富贵家所罕见,兹可谓贤明也已!”民国时期杨公道《左宗棠轶事·家教》条载:“公(左宗棠)立身不苟,家教甚严。入门,虽三尺之童,见客均彬彬有礼。妇女则黎明即起,各事其事,纺织缝纫外,不及外务。虽盛暑,男女无袒褐者。烟赌诸具,不使入门。虽两世官致通显,又值风俗竞尚繁华,谨守荆布之素,从未沾染习气。闻至今后人均能遵守遗训,无敢失坠焉。”其子孙后代秉承家训,正直立身,自强不息,在医药卫生、教育界等领域代有闻人,而从未出过膏粱纨绔、危害国家社会的不肖之徒。这些足以证明左宗棠的家教思想的巨大成功和家训在左氏家族教育中起到的恒久影响力和积极作用。

需要补充的是,以“曾左”并称的另一位中兴名臣曾国藩,也在家书中不厌其烦地强调“不从政不从军”和“花未全开月未圆”等诸如此类的家训,与左宗棠的家教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两个家族都家运绵长,家风不坠,可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普通人看到别人家族兴旺发达就滋生嫉妒之心,无计可施便阿谀奉承,看能不能得到一点好处。我们家的子弟,要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游和杜绝无聊的诙谐逗趣为第一要务,不能一高兴就得意忘形,忘记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傲慢和放肆的样子。

一个人向上向好的根源还是在于“勤苦力学”四字,只要能够耐受艰苦、勤于劳作则自然能戒除骄奢淫逸的念头,只要肯立志努力学习则自然会消除闲游懒惰的念头,而学业和品行才能与寒门子弟不相上下。你在家族子弟中年龄大一点,性格胆识也较容易开通觉悟,所以我希望你能自我勉励,做个好榜样,鼓励弟弟们做到“勤苦力学”。

左宗棠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从现存家书来看,直接写给长子孝威的信件最多,寄予的希望也最大。其中原因有二:一是希望长子孝威担负起做榜样的责任。常言道:“长兄为父,老嫂比母。”意思是子女中当老大的就应该承担家庭的责任,就应当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帮父母操持家务。特别是父亲不在家的时候,“为父”隐含了当兄长的不仅要照顾弟妹,主持家务,还要肩负教育、培育的责任。弟妹与老大感情上不仅是一种兄妹、姐妹亲情,还含有一丝类似跟父母之间的那种养育之情。左宗棠长年在外征战,尽管周夫人持家有方,但是她身体不好,所以,父亲希望长子孝威能够主动承担起“长兄为父”的责任,从家中事务到家风培育等方面都有所作为,赢得弟弟妹妹们的尊敬,能够替母亲和千里之外的父亲分忧。二是孝威“性识颇易于开悟”。通过长期观察,左宗棠发现了儿子们各自的特点,相比之下,对孝威的评价较高,所以对他倾注了更多心血,这也是因材施教。

这两条,对于当代的父母颇有启示。一是培养子女对家务的关注,为他们创造历练的机会。子女最后都要走向各自的家庭独立门户,从小开始就应该让子女对家庭事务进行参与,培养他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成为袖手旁观者或坐享其成者,这样对孩子走向学校、社会和广阔的人生舞台都是大有帮助的。若不是独生子女家庭,可以让老大多思考一点和多担当一点,但是也要避免造成老二或老三的惰性和依赖。最好是让子女都成为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的人,这样走出家门后才不会手足无措,父母也不用为“巨婴”不会独立生活而担心。二是对子女因材施教。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既能激发潜能,又避免拔苗助长。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相互尊重、不断反思、善于学习、共同成长。

古人经济学问都在萧闲①寂寞中练习出来。积之既久,一旦事权②到手,随时举而措之,有一二桩大节目事办得妥当,便足名世。目今人称之为才子、为名士、为佳公子,皆谀词③,不足信。即令真是才子、名士、佳公子,亦无足取耳。识之。

润儿今岁原可不应试,文、诗、字无一可望,断不能侥幸。若因家世显耀竟获侥幸,不但人言可畏,且占去寒士进身之阶,于心终有所难安也。尔母于此等处总不能明白,何耶?

七月初一日书于漳州城大营

今译

古人经世致用的能力和学识都是在寂寞清静中修炼出来的。只有日积月累积淀得越来越多,有朝一日行使职权处理事情时,才能将平生所学随时发挥出来并处理得当。如果有一两件大事办得妥当,便足以留下名声。放眼望去,当今被称为才子、名士、佳公子者,都是世人的阿谀之词,不值得相信。即使是真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也没什么可取之处,他们不一定能够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你应当把这些话铭记于心。

润儿(孝宽)今年原本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文章、诗词、书法没有一项有优长的地方,所以万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如果因为我们家世显耀而侥幸成功,不但流言蜚语可怕,更重要的是占去了寒门学子晋升的通道,我每每想到这里心里便感到十分不安。你母亲在这件事情上总是看不开,想不透,为什么呢?

左宗棠教导孝威牢记厚积薄发与名实相符的道理。古来成就大事者,无一不是紧紧抓住空闲时间积学储才,能够有效管理好时间,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一旦机会来临,便可一展身手而名垂青史。他告诫儿子不要艳羡现在那些所谓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他们都是言过其实之辈。即使其中有些是真正的才子、名士、佳公子,以左宗棠的标准,这些人并没有多少经世致用的才干,更缺乏独当一面的历练,都是些好名之人,不值得效仿。另外,孝宽的学识还够不上参加会试的水平,即使这次凭家世侥幸成功,也是名不符实,不仅会带来流言蜚语,对他本人的成长和家族名声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这样就会占据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士子晋升的名额,阻碍他们的发展。野史和笔记都说左宗棠颇为自负,睥睨时人,从这封信中也可看出些端倪。不过,左宗棠在写家书时基本上还是清醒冷静的,不发妄言无稽之谈。信中一方面说当今的才子、名士、佳公子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应该是言之有据的;另一方面,他要孝威“笃根本、去浮华”,脚踏实地多坐几年冷板凳,连孝宽去会试都不允,担心他滥竽充数占去机会,会阻碍寒门学子的晋升之阶。这个想法连一贯支持他的贤内助周夫人都不赞成,可见他对子女要求之严格,还甚于周夫人。左宗棠要求子女耐得住寂寞清贫,老老实实勤苦力学,不要妄想暴得大名;不希望他们少年得志,而更希望他们像自己一样大器晚成,应该是回顾自己一生历程后的金玉良言。其思虑之深远与胸襟之宽阔,都值得我们深入领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