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落海外381年的家族,2004年回中国认祖归宗:我们的根在广平府

 历来现实 2023-05-10 发布于北京

公元1636年,明朝商人田好谦带领着十几个手下踏上了北去的路程。

田好谦自幼便开始经商,不同于寻常商人,他所走的这条线路是一条跨国线路:那便是“辽东——朝鲜”商路。

这条商路并不算太平,在当时的辽东是明朝抗击女真的最前线,战事频繁,有战争就会有流民,有流民就会有强盗,虽不至于九死一生,但也称得上是提心吊胆。

但越高的风险,往往意味着越高的利润,在这里,有着海量的松子、貂皮、人参、东珠、药材等珍稀货物,只要平安运回北京,那么便能够获得数倍利润,正因如此,田好谦才愿意铤而走险。

然而,令田好谦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出发,将彻底断绝他的回家之路。

因为就在这一年,皇太极正式宣布对明朝开战。

公元1636年末,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在田好谦抵达朝鲜没过多久,皇太极便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发兵讨伐。

清军兵强马壮,朝鲜国王李倧自知不是对手,最终在当年12月30日,亲自前往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正式归降。

田好谦这边生意还没做完,朝鲜就已经玩完了。

皇太极在收服朝鲜之后,并未久留,而是转头向着明朝辽东地区发起作战,明清交战的战场,恰好位于田好谦回国的必经之路上,使得田好谦不敢前进。

当时田好谦并不是毫无选择的,清军虽然残暴,但是人数较少,正在汉地大肆招兵买马,比如在1637年,皇太极就扩招了四旗的汉家子弟。

只要田好谦愿意归顺,想要某条出路并不是难事,然而对此,田好谦却本能地选择了拒绝。

田好谦是广平府(河北邯郸)人,他所在的田氏家族祖上曾经出过御史大夫和兵部尚书,到了他这一辈没能读书入仕,本就已经愧对列祖列宗了,现如今如果投靠满清,恐怕到了天上也无颜见先辈,因此,田好谦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向清军低头。

无奈之下,田好谦只得继续在朝鲜逗留,寄希望于明王朝能够派兵平定清乱,辽东早日恢复太平,尽快归家。

然而,田好谦的这一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当时的明王朝已经行将就木,到了崩溃的边缘。不单单面对着满清的入侵,在国内也面临民变四起的困局,回天乏力。

田好谦一直在鸭绿江附近逗留了大半年时间,期盼能够有奇迹发生,然而现实还是让他失望了,虽然崇祯皇帝极力调兵抗敌,但在战场上,明军的阵线还是一道道丢失,到了最后,整个辽东都已经彻底沦陷,田好谦的回家之路,被彻底堵死。

无奈之下,田好谦只好退回到了朝鲜,准备在这里先行安顿下来。

当时兵荒马乱之际,田好谦随身携带的货物和金钱很快便消耗一空,此时的田好谦也彻底沦为了一个普通难民,跟随着人群,漫无目的地前进。

为了能够混口饭吃,田好谦加入了朝鲜军队,但是,哪怕到了这里,他也依然备受歧视。

当时流落朝鲜的中国人不少,几乎个个都想要混进军队,朝鲜本土士兵对他们有排挤现象,每次吃饭的时候,朝鲜人都会以近乎“喂猪”的姿态,将食物扔在地上,可哪怕如此,仍然会有一群人冲上去争抢。

面对这一幕,田好谦十分不满,因此他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受用这嗟来之食。

田好谦的举动吸引了朝鲜军官的关注,询问他为何不吃饭?

不曾想,田好谦却十分郑重的回答道:“我中华乃礼仪之邦,宁死不能失节,怎能为小失大?”虽然已经饿得身体消瘦,但是田好谦身上的品行谈吐与众不同,令人惊奇。

这起事件之后,朝鲜军官将田好谦推荐给了一位叫做“具公”的朝鲜将领,田好谦得以成为了具公的幕僚。

关于这位具公究竟是谁?目前没有定论,但可以推测大概是十五世纪时期朝鲜重臣“具寿永”的后裔。

具寿永曾经参与过“中宗反正”,策二等靖国功臣,封绫川府院君,其后人也多出俊才,可以说田好谦凭借着自己的品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新的前途。

具公本人很推崇汉文化,对于田好谦颇为欣赏,因此,他曾经极力拉拢田好谦,希望他永远留在朝鲜,但是对于他的拉拢,田好谦最终还是拒绝了。

在田好谦的内心里,始终埋藏有一颗回到家乡的种子,面对具公的极力拉拢,田好谦表示:自己留在朝鲜只是暂时的,如果未来有机会,还是要回到故土。

看到田好谦如此坚持,具公也不再挽留,最终同意了田好谦的想法。

田好谦才识出众、见多识广,在具公麾下他最后居然坐上了管家的位置,可以说是具公的贴身心腹。

很快,具公身边有一个部下发动兵变试图反叛,田好谦及早察觉,并亲自领兵马前去平叛,这起事件让具公对田好谦刮目相看,随后具公便向当时朝鲜国王举荐,在家乡始终没能入朝为官的田好谦,居然在朝鲜成功进入朝廷,成为一名正式官员。

田好谦曾经先后任高丽通政大夫、龙骧卫副护军等要职,官居二品。

在朝鲜这段日子里,田好谦结了婚,并且生有四男三女。然而,虽然生活过的还算不错,但是想要回到故乡却愈发困难。

此时的明廷已经偏安江南,诺大的北方尽数沦为清廷掌握,田好谦也曾经萌生过带兵抗清的想法,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毕竟历史的车轮是厚重且巨大的,单凭田好谦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从挽回。

田好谦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望着家乡的方向,长自叹息。

虽然在朝鲜社会里过的还算不错,但是田好谦始终坚持着汉文化的习俗和传统,并且要求家人也像自己这样做。

他对自己子孙们下过死令,要他们无论何时都要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要忘了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晚年的田好谦思乡过度,到了后来居然还哭瞎了双眼,可惜的是,命运并没有垂怜他,在1687年,田好谦怀揣着无限的思念去世,享年57岁。

田好谦去世以后,他的这份思乡之情并没有消弭,到了他的儿子田会一这一辈,还特地在朝鲜建立了一座中国风格的小村:取名为“风正村”,并且祖祖辈辈在此生活。

这个名字源自于田好谦老家的名字:广平府风正村。虽然离家万里,但是他们仍然牢牢铭记着自己的血脉。

由于田好谦教导有方,田会一成年以后也进入朝鲜朝廷做了官,1706年,田会一抓住朝鲜向宗主国进贡的机会,主动请缨,踏上了故土。

田会一来到北京城以后,忙完手头的工作就立马派人四下进行打听,询问有没有广平府的老乡。

幸运的是,当时的广平府恰好出了一位举人,名叫田思齐。

田思齐虽然不是风正村人士,但也是就住在距离田好谦家乡不远处的鸡泽县,如果对照族谱来看的话,两人之间有着一定的血脉关系。

看到家乡的亲人,田会一十分激动,他把朝鲜田氏的所有人员姓名写好,又拿出了父亲田好谦的一副画像交给对方,以此希望能够进入族谱。

田思齐回到家乡以后,经过一一比对,确定了田好谦正是他们大家族中的一员,因此便按照田会一补充的谱系,将田好谦后代这一支填了进去。

至此,时隔半个多世纪,田好谦的一脉终于完成了认祖归宗。

虽然恢复了联系,但是,身处于朝鲜这一脉的田氏后人并未回到故土,因为在当时,这一支血脉已经在朝鲜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人,如果轻易舍弃的话,那就是另一出悲剧了。

正因如此,当时双方唯一的接触便是每隔上几年便进行通信来往,但哪怕即便如此,田会一也已经十分满意。

为了使得后人不忘血脉,田会一还在朝鲜的风正村里立下了石碑,记载了这段往事,让祖祖辈辈都牢记自己的血脉。

直至几百年后,每一个田氏子弟的墓碑上仍然刻着中文的“广平府田氏”字样。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以清王朝战败告终。迫于军事失败的压力,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将朝鲜半岛割让给日本,朝鲜进入到了日据时期。

至此,朝鲜田氏与广平府田氏的交往出现中断。

当时的广平府田氏由于担心亲人,曾经多次花费重金托人送信,希望朝鲜远亲能够回到大陆生活,但是始终未能恢复联系。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眼看着要与这支远亲完全断绝联系,广平府田氏族人坐不住了,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的主持之下,田氏族人发起了最后一次送信。

当时的田氏宗族财力有限,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众人筹集资金,选中了两个田姓青年,背着一本厚厚的家谱徒步前往朝鲜。

这两个人一直走了数月才赶到鸭绿江边,然而,当时的日军早已对此进行了封锁,二人几番尝试都已失败告终,最终他们随身携带的盘缠花完只得一路讨饭回了家乡,无功而返。

而另一边,朝鲜田氏族人也多次试图能够联系到家乡,通过海路送来了一封信件,这封信件虽然收到了,但是当时的华北正面临战乱,田氏宗族自身难保。最终只是委托了秀才出身的田金标给朝鲜的田氏同胞回信,描述了大致的状况,然而,这封信寄出去便石沉大海,究竟有没有收到,谁也不知道。

之后便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由于朝鲜田氏生活在朝鲜南部,也就是后来的韩国,由于外交关系紧张,直到21世纪,双方之间也一直没能取得联系。

朝鲜田氏和广平府田氏之间,居然出现了长达七十年的断绝联系。

但尽管如此,双方仍然没有放弃过寻找亲人,韩国田氏十九世田明焕老人在临终之前特地嘱咐儿子田文俊,一定要找到在中国的亲族。

而中国风正村田氏十九世田顺国也交代自己的孙子田连平说:“朝鲜三八线附近还有一支咱们的远亲,如果你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找到他们,毕竟咱们可是一家人!”

但说起容易,真的找起来又何其困难。

三八线长达两百多公里,附近居住着上千万人口,田姓本身也不是小姓,在这茫茫人海之中,究竟该如何去寻找呢?

令田连平没有想到的是,在2004年,自己突然接到了一通来自韩国的电话,传说中的韩国远亲,居然主动打了过来!

打电话的人是高丽海运株式会社的CEO田文俊,原来自从田明焕去世以后,田文俊接过了家族的接力棒,便一直苦心寻找自己的家族。

好在当年的记载十分详细,通过结合地图进行分析,田文俊很快便锁定了自己的家乡正是河北省邯郸市的风正村。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田文俊向该村村委会打去了一个电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现如今的广平府田氏,仍然存在着,并且不断繁荣壮大。

谁也没有想到,时隔74年,双方居然通过一通小小的跨国电话,再度恢复了联络!

再联系到自己的家族以后,田文俊激动万分,他带领着自己的家人在当年六月坐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踏上了回乡祭祖的道路。

虽然双方言语不通,但是这种骨肉亲情是能够共鸣的,在祭奠完先祖之后,广平府田氏后人还拿出了巨大的族谱,为韩国田氏族人登记造册。

此时的韩国的田氏族人已经发展到了将近二百人的规模,这些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投身商业,现如今已经活跃于韩国社会各阶层,其中不乏大商大官,堪称光复家门。

谁也未曾想到,延续360年的家族,在这一刻,重新恢复了统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