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8 平衡:领导的驭人之术?

 王肖杰 2023-05-11 发布于山东
孩子,如果你考试得了第一名,但班级优秀却给了第二名,你会作何感想?是不是愤愤不平?
我在机关工作的时候,年底先进工作者给了一个口碑很不好的科长,结果谁也没有争。为什么?大家都理解领导的难处:几名骨干科长业绩、水平难分伯仲,其中任何一位得了先进其他人都会不服,都会影响工作,而让最不先进的科长当先进,能激励这位后进者,因为他自知不足以当先进,既然给了,下一步要更努力;同时也减少了先进者之间的矛盾,反正自己盯的几个人都没得到,这样更有利于整体工作的推进。这是领导的平衡。
你可能会生气地说:“那干得好的人不是吃亏了吗?”表面上如此,实际上却不会。因为提拔的时候,还是干得好的人提拔得更快。你可能还会追问:“几个科长干的都很好,先提拔哪个呢?甲提拔了,干得好的乙、丙不照样有意见吗?”当然会,但这个时候,平衡的艺术又显灵了:尽管提拔名额有限,可还有其他的好处,比如出国学习、外出考察;内部的好处用完了,还有外部好处,比如提拔调任。
如果好事都让一个人占了,结果会怎样?那就打破了平衡,这个人可能得到了职位等好处,但同时也会受到同事嫉妒,时不时的会遇到软绊子,至少是消极配合,所以他遇到的问题一点不比不提拔少。这是人为打破平衡之后的自然平衡,事情总会走向平衡。
为什么会这样呢?举一个五行的例子就能明白。金木水火土之间既相生又相克,如果只相生,这个系统体积会越来越大、速度会越来越快,最终的结果是崩溃;如果只相克,这个系统的体积会越来越小、速度会越来越慢,最终的结果是死亡。平衡才有活力,也更长久。老子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意思是谁能让浑浊的东西慢慢的沉淀,变得清澈?谁能让静止的东西动起来,慢慢焕发生机?据说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就让人写了这副对联挂在家里。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存在的常态就是平衡。自然生态会自然平衡,人类社会也是一样,不平衡一定会带来恶果,比如贫富分化。
当然平衡不是绝对的,而是有弹性空间的。同样的贫富分化,在印度就不是什么事;如果印度的情况出现在中国,恐怕人民早就揭竿而起了。
有意识的搞平衡,目的是减少矛盾,促进和谐。和谐为了整体,但代价可能是个人利益受损。如果你正好是受损者,要知道这是成人世界的常态,不必难过;还要知道,受损者往往是优秀者,因为不优秀的人无损可损。《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优秀者受损失是合乎天道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兄弟两个人,日子过得不一样,妈妈会更偏心过得不好的儿子,这是人之常情。
人就是这样,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付出也会越多,看起来能力大的人吃了亏,事实上能力小的人艰难之处更多。把人生拉长了看,扣除运气因素,人与人的得失差不多,富贵的代价是勤劳,躺平的代价是贫贱。所以,富翁别羡慕渔夫在沙滩上晒太阳,渔夫享受了闲适也不要去嫉妒富翁的奢华。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未来你当领导带团队的时候,一定会面临平衡的问题。此时要考虑的是如何安抚受损者,想好如何补偿后再作决定。如果不能马上兑现,一定要把此事挂在心上,否则很容易伤了先进者的心,结果是整体利益受损;后进者得了好处,也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为了整体利益。
平衡是一种艺术,艺术没有客观标准,拿捏之妙,存乎一心,平衡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好友需要,分享给T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