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挖呀挖,挖个诗人来种花

 林歌作品 2023-05-11 发布于河南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诗》等,计2000万字。

谁说文人都是骚的,网红都是刷的,豆腐都是渣的,鲜花都是牛粪插的?

宋单父就不这样。

宋单父是大唐开元年间人士。

名如其人,但宋单父却恰恰相反,为人一点儿也不单,爱好非常广泛。

他擅长吟诗,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他擅长饮酒,鼻子一闻,就能知道年份、品质和产地;

他擅长音乐,古典、民族、流行,信手拈来;

他感情专一,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

他种出来的花,可不施肥牛粪,而是倾注了自己的满腔心血。

通常,诗、花、酒、曲、艺术等,都是一件很花钱的事儿,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

要不然,搞出来的都是地下艺术。

所以,宋单父并不是一个缺钱的人。

因为他有一个很赚钱的身份:花师。

这个身份,是大唐玄宗皇帝敕封的。

除了身份的封赏之外,还赐了他好大的一笔钱,一笔足以支撑他舒舒服服、开开心心地搞文学创作,搞吹拉弹唱。

玄宗皇帝之所以敕封他为花师,当然是因为他擅长种花,特别是牡丹花。

他培育出来的牡丹,有千余种,其中以尤是红白相间的牡丹,最令人称绝。

那个时候,玄宗皇帝刚刚纳了杨家玉环入宫,封了贵妃。

而贵妃最喜欢牡丹,宫廷内,兴庆池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处、华清池旁等处,种满了各色牡丹花。

她常常游赏花间,流连其中,自比国色,如痴如醉。

唐玄宗听到了宋单父的名声,便将他招至骊山,进职为皇家种花师,专为杨贵妃培植珍贵的牡丹。

在唐玄宗这位榜一大哥和杨贵妃这个榜一大姐的加持下,宋单父一跃成为当时流量最大的种植播主。

看着骊山,皇帝专门为他腾出来的土地,宋单父是意气的,是风发的,是咄咄逼人的。

相信他的歌唱出来,不是软糯糯的童音,而是糅合了苏东坡的“大江东去”的豪迈,和柳三变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情。

只见他站在花丛最浓密的地方,扶着花锄,端着酒,举手如猛虎出林,投足如蛟龙入海,动作扭捏翻飞,歌声虎虎生风:

在陛下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牡丹,开红白的花。

在贵妃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那最美的一朵,娘娘羞了它。

在大唐的诗坛里面,挖呀挖呀挖,用平仄的格律,说美美的话。

他之所以如此嘚瑟,是因为他不仅通过分株和嫁接之法,掌握牡丹基因变异之术,培养出各种花色的牡丹,还在于他反季节,通过催花之术,让牡丹逆季节开花。

其方式,就是将牡丹花放在土窑里面,然后

烧火,让土窖内温度升高。

有了适合的温度加持,牡丹花即使是在隆冬时节,也可以绽放。

这应该是最早的温室大棚了。

——宋单父如果能够早生个几十年,估计武则天也不会迁怒于牡丹,贬谪到洛阳了。

——当然,如果没有牡丹的洛阳贬谪,可能也就没有焦骨牡丹这种神奇的物种了。

柳宗元平生最喜欢牡丹,曾写出“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来表名自己的喜欢程度。

对于能够培育珍稀牡丹花种的宋单父,更是赞誉有嘉,直接称其“凡牡丹变色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单父高兴的时候,会唱“在大唐的诗坛里面,挖呀挖呀挖,用平仄的格律,说美美的话”了。

如果他能够预知未来,说不定还会唱:“在大宋的词坛里面,挖呀挖呀挖,用长短的句式,你使劲地夸。”

毕竟宋代人对跟宋单父一样的种花师,也是当成大师进行尊崇的。

比如,欧阳修手下,就有一个超级“大网红”种花师,人称姚氏。

他培育除了牡丹的绝世品种,有“牡丹花王”美誉的姚黄牡丹。

这种牡丹的花色,为淡黄色,花形状似皇冠,华丽而尊贵。

有这样一套独门的手艺,姚氏种花人想不发财都难呐,据说只是到大户人家里指点一番,便开价千金。

动动嘴就是千金,可比做直播容易多了。

——同比例兑换成现在的人民币,怎么着也得百万了吧。

据说那位“挖呀挖呀挖”的小姐姐,连续直播了好几天,才得到百万的打赏。

当然,种花师之所以受到热捧,跟当时的人们对于花卉的热爱有关。

从平民,到士大夫,再到皇宫内苑,皆热衷于花卉事业,所以爱花风气日渐昌隆。

花开的时候,他们会举办各种名目的赏花盛宴。

碧桃花开的时候,士大夫们会举杯相赏,名“爱娇之宴”。

红梅盛放的时节,人们会携尊对酌,举行“浇红之宴”。

海棠盛开的时候,人们会对镜贴花,举行”暖妆之宴”。

牡丹花开时节,满京城的人会为之疯狂,纷纷举行“惜香之宴”。

等到所有的花都落了,你以为人们会消停了。

不,他们会举行“落花之饮”的恋春宴。

反正这些古人们,会想着法儿的,给自己找个由头,痛痛快快地吃喝一场。

人们对花的热爱,由此而知,有多疯狂。

种花人这种职业,有多受人追捧,也就可想而知。

既然有种花人,当然就有卖花人。

比如,李清照有一首《减字木兰·卖花担上》,写得就是卖花人的故事。

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的大致内容是说,李清照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了一枝含苞待放的花。

她怕丈夫赵明诚看了这娇艳欲滴的花之后,觉得自己不如花漂亮。

但是呢,她却又偏将这花插在云鬓间,要让赵明诚看看,到底是花美还是人娇。

李清照用调皮的词风,为我们展示了当时买花卖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街上到处欧式挑着担子的卖花人。

他们以马头竹篮盛着牡丹、芍药、棣棠、木香、酴醿、蔷薇、金纱、玉绣球等花色,歌叫于市,买者纷然。

——那场景,跟郭德纲的《叫卖图》现实版似的。

至于花的价格,会因稀有程度,不一而足。

便宜的,一两文一枝者有之。贵的嘛,可以买到七八千钱一枝。

就跟现在的直播网红一样。

有的人,又说又笑又掉书袋,一个晚上卖不了几样货。卖出去的货还没有退回的多。

有的呢,不说不笑,只知道吃吃喝喝,刚上架货物就秒灰。

这就是命。

但是,如果我们将我们擅长的东西,做到极致,则可以逆天改命。

比如,你擅长做饭,就努力地研发菜品,激发味道,说不定可以成为饭仙人。

你擅长写文字,就多读多写优质文章。整天被一些外物耽误了动笔,怎能有绝妙文章、浩浩流量。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让我们做个有准备的“种花人”,读尽世间好书,看尽世间风景,待到机会来时,可以伸手抓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