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苦人陶博吾书法:朴拙大气有滋味

 细雨池塘1 2023-05-11 发布于北京

观陶博吾书法展与嘉德春拍展

周六,去中国美术馆参观纪念陶博吾诞辰120周年艺术作品展。临行之前,做了下功课。

陶博吾(1900—1996),倒是长寿之人。看陶老生平经历,有些唏嘘慨叹。可能女性都有些八卦与猎奇心理,不是从专业方面先去了解。

他是陶渊明后人,一生坎坷,27岁时,承受家中丧妻、丧兄、母病等变故。后来,母亲病故,他悲痛欲绝,差点丢了性命。1958年,他被无故开除公职,后来还被列为四类分子。动乱年代,毁掉所有收藏,服过劳役……

展览作品,均是他晚年所作,八十三岁以后的作品。刚开始进入展厅,以我业余的眼光真是看不出更多妙处。幸好,相约齐老师,我也就不解之处一一询问,逐渐,对陶老作品进行细化解读,越读越有味道。

陶老行书与篆书,有一种朴拙大气气息,这是一入展厅就能体会到的。

他先后就读南京美专和上海昌明艺专,受到过谢公展、黄宾虹、王一亭、潘天寿诸先生的教导,后又专研吴昌硕篆书。行书不饰雕琢,天然质朴。

我用手机拍作品中的某两三个字,细细品味,总是有一种内动流淌的气息。

就如一个人的灵魂。这种体察,只能有所意会。

我问老师:是不是一个人的经历会深深影响他的作品?

老师表示认可,并说了一串近代书法家的名字,可惜我听完就忘了。但我想到书法不是与作家一样吗?曹雪芹苦写16载,一部不朽之作《红楼梦》问世。

解读陶老书法作品,也可以从中看出他的性格特征,这应该是互相侵染的。也许不能第一时间吸引你,但耐品,就如一位真诚的人,总是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一抹暗香

在网上,已经了解到,矍铄清瘦的陶老,诗词生动自然,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陈旧腐朽的词句,有的是清澈明心,字字从生活中来,无限接地气

如:空山旷无尘,青松多古意。莫话前朝事,转眼成尘迹。­----题空山青松图

山色空自蒙,阴雨夜淅沥。何处有人家,屋在烟云里。----题秋山暮雨图

陶老作品大部分内容写的是自己的诗词,站在他的篆书作品前,驻足很久。

陶老其篆书,得力于散氏盘和石鼓文,初受吴昌硕影响,终成自家面目。

散氏盘,我最近正在临习,看到陶老的篆书作品,因为眼力所限,还是有一些疑问。他的作品已经自成一家,不是按字帖上来表意的。

我问老师:您看陶老的作品关注什么呢?

他的变法。看一个人的作品,要了解他以前所学所吸收的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形成的。从他的作品中,笔画的细节中,看到某位书家字体的影子,哪又是自己的创造。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东西。”

这也让我明白,为何我以前一人看展时,只知好,却不知如何好。要多临多看古帖,多看名家作品,不仅看,而且要记住特征,熟烂如心。这样,才能看出展出作品的佳处来。

看完陶老书法展,便坐140去北京国际饭店中心,那里正嘉德春拍展,明天就开始竞拍了。

没去过这种拍展,且时间也就两三天,很短。

春拍这次,有个石鼓文宋拓本出现,可以说震惊朝野。标价300-500万,但有人说起码能拍到上亿。到了后,直奔书画展区,看到了橱窗内摆放的仅仅一页的石鼓文。

从大门进入时,我看到了14:00-15:00期间,有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昌运讲解《石鼓与石鼓文宋拓本的沉浮》。

真是个好机会。下回,我会写写听课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