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在菜籽坳,感受红色氛围

 昵称45109175 2023-05-11 发布于浙江

老木孔菜子坳位于贵州省金沙县木孔镇信安社区境内的一处山梁上,距南渡乌江指挥所16公里,距遵义会议会址61公里,距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76公里。是原黔西县老木孔与湾子乡、石刘乡、天堂乡等地的结合部,方圆十多里,山上大树林立,灌木丛生,小道从山林间蜿蜒穿过。1935年4月5日红九军团为阻击尾追中央红军南渡乌江的敌军,在这里打响的“老木孔伏击战”被后来的军事专家称之为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经典战役。

这片红土地,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如今,当我再次站在宽阔的纪念碑广场上,眼前看见的,再已不是荒山野岭、荆刺丛生的景象。巨大的发展变化,令我百感交集。

占地约20亩的纪念碑及广场,醒目耀眼,高入云霄的纪念碑碑体为钢混浇铸,外用花岗岩镶嵌。碑体正面上刻有“红九军团菜籽坳战斗胜利纪念碑”字样,这是原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黄火清亲笔手书的碑名。碑体背面是红九军团北上时,时任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王守道亲笔书写的碑名“红九军团菜籽坳战斗遗址纪念碑”。碑体下端由大理石砌成,正面刻有菜籽坳战斗简介,其余三面有红军形象浮雕。整座纪念碑碑座呈圆形,用青石板砌成,正面建通道至广场,分三段台阶,中间用暗红色砖铺成,犹如红地毯。松柏树和宣传牌坊屹立两边,肃穆庄重恢宏,其余三面均设阶梯上下。

纪念碑正面

纪念碑背面广场中间地坪上写有1935字样,标明伏击战的年代,两边塑有无名红军英雄雕像等,边上有草坪和停车场。东南角的游客接待中心里摆放着战场的沙盘,陈列着有关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菜籽坳伏击战等的文字图片资料。一条公路穿境而过,连接沙土镇和木孔镇,另一条沿纪念碑旁穿过丛林抵达镇政府汇入县道,称为产业路。

公路边上的山庄为人们提供了饮食服务,鲜活美味的乌棒鱼、萝卜丝炒腊猪肉、香辣脆嫩的柴火土鸡让你垂涎三尺,食欲大增。

菜籽坳战斗遗址所在的信安社区是国家红色美丽村庄示范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验区。“老木孔战役” 作为贵州省160多个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节点之一,已被纳入国家长征文化公园重点打造。这里还是市级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吸引了众多体验“重走长征路”的游客和有关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调研,国家、省市县媒体用不同的视角报道了这里。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之子罗新安经多年的寻找,也来到了这里,亲自看看父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染红的这片土地,追忆父亲在这场战役中的丰功伟绩。

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之子罗新安(前排右三)一行来菜籽坳缅怀革命先烈

各地到此缅怀先烈、接受教育的干部职工、学校师生、社会团体更是数不胜数。

沿产业路往下行不远处便是“万人坑”。一条石板小道直通坑边,松柏树像卫兵一样肃立在两旁。坑边平台上建有祭祀台、红军塑像和宣传墙。呈喇叭型的万人坑原来叫旋坑,在菜籽坳伏击战结束后,因为时间关系,红军只能简单埯埋了一部分在明处的战士尸体就迅速撒离了。我祖父何二顺弟兄5个和李银安等人把牺牲在林草丛中、沟壑坎边的红军抬到坑里掩埋,后取名为万人坑。当地人为了不糟蹋阵亡红军的遗骸,都不去万人坑放牧,更没人去乱砍滥伐,也不倒垃圾在这里,很少有人接近它。

如今,这里树木成荫,荆草密茂,鸟鸣花开,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红军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也滋润了这里的花草树木,使这道山梁显得更加郁葱茂盛。我站在当年埋葬红军的万人坑遗址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安息吧,红军!这里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

菜籽坳伏击战阵亡红军安息地——万人坑

广场边有一条3.6公里的红军石板步道,顺山而上下,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红军不怕苦和累,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鼓舞着建设者,他们用人背马驮将一块块石板,一袋袋石沙水泥运进森林里,开辟了这条蜿蜒曲折的步道。步道途经关牛洞、拐子洞、瞭望台、观景台。指路标识牌、革命英模简介、有关战斗简介等牌坊沿途随处可见。漫步在林荫步道中,有树木散热纳凉,呼吸新鲜空气,观赏繁花绿叶,心情特别惬意,累了在建好的木凳上憩息或在步道管理室休息。

走在步道上,少时在这里放牛割草砍柴、铲草皮灰,干农活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我们来到一沟壑处,我和母亲曾在这里铲过草皮灰,铲到不少子弹壳和红军遗骸。后来我们挖了坑把遗骸埋了起来,还垒了个小坟,弹壳则拿回家,或做黄杠柏枪或送人做烟杆嘴,剩下的保存至今。在距沟壑不远的土坎前,我一位姓蒋的表哥曾经在这里砍荒,偶尔拾得过一挺机枪,惊喜如狂。表哥把机枪拿回家去后,成天抱着擦洗,擦得亮锃锃的。后来枪交公了,他还为此生了一场病,时不时端起锄头在院坝里冲啊杀的,还是流落在这里的一位军人用土办法给他治好了病。

森林中的红军步道

在距遗址不远的山顶悬崖处就是当年红九军团菜籽坳战役的指挥部——关牛洞。关牛洞洞门不大,门口乱石嶙峋,树林遮蔽,很难被发现。洞深不远就300米左右,稍宽处倒可容纳上百人,时有蝙蝠飞窜或爬在洞壁上。如今的关牛洞,洞口边是醒目的洞名,洞口有铁门把守。洞里塑有红军雕像,或站岗,或围坐桌边议事。1935年4月5日负责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的南渡乌江的红九军团菜籽坳伏击战就是在这里指挥完成的。有诗云:“翠岫天成一洞天,神工铸就指挥间。群英巧布丛林阵,击溃敌军七个团。

打造中的菜籽坳战役临时指挥地关牛洞

洞口林边不远处原是一片荒地,年轻时我曾和生产队里的乡亲们在此薅苞谷,休息时,有满头银发,胡须花白的老者,刁着烟杆给我们讲红军的故事来消除疲劳。老者话阐子一打开,一下子讲了好几个真实的故事。他说水井坎张大爷家收留了一位脚被崴了的红军,为防土匪发现,把他藏在牛圈楼上的苞谷壳中养伤。红军伤好后离开时,送给张大爷一条毯子以表谢意。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他又说,还有个是师家窝凼的张家也收留了一位腿部受伤的炊事兵。受伤的红军不能动弹,他家把他藏在一间隐蔽的屋里,备好饭食和水,放在他身边。白天上山砍柴就锁上门,待天黑才回家,把从山上采来的草药给他敷上,就这样七天后,红军的伤好了。走时,留下斗笠和碗筷,换上张家的衣服找部队去了。

在一处石壁上较低位置,写着“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敢打必胜”十二个光彩夺目的大字,较高处则是因势就形绘制成的一面军旗,巨大的军旗犹如一片红霞,映红了菜籽坳。

顺着山路往下,经过步道管理室,再迂回往上走,便是拐子洞。拐子洞是红军诱敌入瓮后,隐藏的地方。此洞虽在林边,但洞口很小,又在石岸下,被洞前的峦石和荆刺遮挡,不易被发现。如今的拐子洞有红军塑像和铁门把守,一条简易的石头路通向洞内。

菜籽坳伏击战红军隐藏地——拐子洞沿着步道继续往上走,来到山上,瞭望台矗立在山顶的森林中,不远处便是观景台。两个台均由铁板焊成,高约10多米,共二层,有楼梯上下,占地不到百平方米,犹如城市的立交桥。站在瞭望台上可看到伏击主战场的全景,关牛洞、拐子洞早隐藏了踪影。茂密的植被覆盖着山谷,一条道路蜿蜒于山谷间。   

站在观景台上,视野开阔,眼前就会浮现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中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两军对阵的场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十年,可枪炮声、拼杀声、呐喊声仿佛依然回荡在这山谷中。

林中瞭望台 

菜籽坳伏击战主战场全貌

如今的观景台四周,分布着贡茶公司、辣椒公司和野茶籽加工厂,绿油油的茶叶,绿红相依的辣椒遍地都是,形成了一幅红绿相间的美丽画卷。

穿梭在观景台下的林中步道上,沁心亭、木马翘等都热情地向你招手,静等着,欢迎你的到来。

步道边的沁心亭

步道边的木马翘从山上下来,东北角进村入口处便是菜籽坳的养马田,有一组红军冲锋上阵的塑像,下书“从胜利走向胜利”,斜面草坪上一块石头标明“信安”的字样特别醒目,路边小型免费停车场墙上是红色文化长廊。这些让人感到热烈、火红、上进。一棵百年古树香樟是这里的地标树,又称“红军树”。1935年4月初,红军长征经过养马田,扎营休整时,部分红军战士就背靠这棵香樟树席地而坐。陶家老人再三邀请红军进屋休息,红军婉言谢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香樟树越长越大,红军在老木孔不进农家屋打扰乡亲的故事,便传为佳话。人们为了铭记历史,纪念红军,都亲切的称这棵香樟树为“红军树”。

如果说这棵香樟古树是这了纪念红军,那这里的“红军井”“红军墙”就是红军为老百姓补漏水井和以墙为掩护从土匪手里夺回群众财产的见证。当年,我大伯和李银安曾经在这里保护过一位失散被土匪追杀的红军,护送他过底水河到遵义。红军送皮包给李银安作纪念,拿刺刀给我大伯防身。大伯临终时叮嘱我大哥,一定要保存好红军留下的刀,至今这把刺刀还在。

如今的菜籽坳,无论你走在哪一条山路,哪一片树林,都能倾听到当年红军的故事,感受到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