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中国古建专栏 壹 · 用材 古建筑墙体使用的材料有砖、石、土、木、竹等。 砖与土是传统建筑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建筑材料,在砖没有诞生之前,古建筑的墙大部分是由土或者石头、木头围合而成。具体使用材料与当地盛产什么材料息息相关。 在砖诞生之后,人们发现这种材质相对其他材质具有更良好的防水、保温、防侵蚀等作用。于是人们开始将砖运用在建筑墙体上。 但一开始的砖一般用在官式建筑上,因为砖的生产技法还没有普及开时,砖的造价比较昂贵,普通百姓用不起。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砖才慢慢走进普通老百姓家。 ![]() ![]() 贰 · 用途 古建筑墙体广泛应用于城墙,单体建筑屋身,群体建筑的院墙,地形有高差的边缘部位,构筑物与树木、花卉等外围保护范围等。 墙的诞生主要是防御功能,能够遮风挡雨,提供庇护。 此外,墙也有划定界限的功能。可以将一个空间分成几部分,或者将某个空间单独分出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 ![]() ![]() 叁 · 墙体名称 墙体在建筑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叫法——有山墙、檐墙、槛(kǎn)墙、扇面墙(后金墙)、隔断墙等。 ![]() 1.山墙: 位于建筑物两端位置的围护墙。 因建筑的形式不同有不同的做法和名称,屋顶为硬山称为硬山山墙,屋顶为悬山称为悬山山墙,依此类推还有庑殿与歇山山墙。 在硬山建筑中若山墙伸出屋顶,当毗邻的建筑发生火灾时能有效地阻隔火势蔓延的,又称为封火山墙。 安徽一带的山墙会高高凸起,高于屋顶正脊,人们称之为马头墙。 这种墙体类型它除了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外,因其位于屋子两侧,加上其中间的小而精的天井,整个屋子会形成特殊的气流关系,冬暖夏凉。特别是夏天,能明显感受到屋子内的温度比屋子外的温度要低了好几度。 ![]() 而潮汕地区的山墙则有所不同,同样是高于屋顶正脊,但没有高出很多。另外潮汕的山墙会有五行之说。即根据金、木、水、火、土,会有五种不同类型的山墙形式,不仅仅是对风水学的信仰,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 ![]() 2.檐墙: 檐檩之下,柱与柱之间的围护墙。在后檐位置为后檐墙,在前檐位置为前檐墙。 在官式做法中,前檐部位一般不设置前檐墙,多为槛墙与槅扇门窗。而在北方民居建筑中,则一般前后檐墙都有。 ![]() 3.槛墙: 位于建筑前檐或后檐位置,墙上设窗户,用于通风采光。 ![]() 4.扇面墙: 又称金内扇面墙,主要指前后檐方向上、金柱之间的墙体。 5.隔断墙: 又称架山、夹山,砌于前后檐柱之间与山墙平行的内墙。 肆 · 形式类型 1.平面形式: 有直墙、曲墙(罗圈墙)、八字墙、折线形墙。 ![]() 2.立面形式: 有云墙、花墙、迭落墙、爬山墙、罗汉墙。 ![]() ![]() 伍 · 功能类型 古建筑墙体功能类型较多: 有院墙、影壁、挡土墙与迎水墙、女儿墙与护身墙、城墙、宇墙、夹壁墙、金刚墙等。 ![]() ![]() ![]() ![]() 中 国 古 建 编辑 : 吕泽嘉(LV-REASON) 审核:悟道工作室 |
|
来自: 迷人的三道茶 > 《中国古建筑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