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党特级上将——蒋介石

 兰州家长 2023-05-11 发布于甘肃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国民党军统帅。特级上将:浙江省奉化县人,1887年10月31日出生。

蒋介石七岁开始在私塾读书,十五岁娶奉化县岩头村毛福梅为妻。1910年3月18日生蒋经国。

蒋介石十六岁从毛思诚读书。十八岁时,赴宁波,在箭金公学随顾清廉读周秦诸子、孙子兵法和中国的哲理著作,想当一名军人。

1907年二十岁,考入袁世凯在保定办的陆军速成学堂,第二年被派往日本深造。

1908年至1909年,蒋在日本东京士官学校预校振武学校学习,加入了同盟会。1910年,孙中山从檀香山回日本作短期停留,陈其美将蒋介石介绍给孙中山。

1910年,蒋入士官学校,编入高田炮兵第十三联队当士官候补生。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蒋介石、张群等一些青年士官生即由日本回国抵上海,11月3日,陈其美夺取了上海,成为上海都督,蒋被陈提升为攻击先锋队指挥官、沪军第五团团长。1913年春,蒋参加孙中山发动的讨袁战争,受命攻击江南制造局,两番攻击均告败,并被英国巡捕缴械。沪军都督杨善德下令缉捕蒋介石,蒋被迫逃进陈其美的娘姨姚怡诚卧室内,遂纳姚怡诚为侧室,姚氏没有生孩子,就将戴季陶与外室生的儿子领来代养,这就是蒋纬国。孙中山和陈其美去日本后,蒋即在上海混迹于江湖。拜黄金荣为师,并与洪帮头子虞治卿、青帮头子杜月笙等结为好友。

1914年8月,蒋再度到日本,向孙中山宣誓效忠,并受命去上海和哈尔滨活动反对袁世凯,但均告失败,又返日本研读王阳明、曾国藩、胡林翼的著述,并研究军事战略。

1916年5月,蒋被孙中山派往山东潍县居正的革命军中当参谋长。

1918年,蒋在上海设立了一家商品交易所。由于他对投机的奥妙了解得非常透彻,经过一年时间,赚了一百万元,为孙中山筹措了一笔活动资金。

1920年,蒋受孙中山之命重返军职:10月,到达汕头参加陈炯明的部队进军广州。

11月,蒋不愿与陈共事而回上海,与苏州女子陈洁如同居。后蒋与宋美龄结婚时,蒋介石给陈洁如十万大洋,叫她到美国去“深造”。

1921年10月,蒋返回广州,受孙中山之命拟订进军两广进而统一中国的作战计划。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围攻总统府。17日,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后改为中山舰),率海军与叛军对抗:孙中山急电蒋介万“事急盼即来此”:蒋到广州登上永丰舰为孙中山作随从,乘英轮转香港,抵上海。9月间,蒋介石写出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歌颂孙中山,痛斥陈炯明,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孙亲为作序:有人摄下了孙中山坐在藤椅上,蒋身束武装带,威武地站在孙中山身后的镜头,此照广为散发,大大提高了蒋的地位。10月间,即被任命为许崇智的第二军参谋长。次年2月,孙中山回广州设大元帅府,蒋又被任命为大本营参谋长。

1923年8月16日,蒋介石去苏联考察。

1924年1月蒋向孙中山复命,满口“民族斗争”、“阶级斗争”,还说,“总要打破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横暴野蛮势力,方才可以说是革命彻底成功”,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孙中山派蒋筹建黄埔军校,又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1924年10月广州发生商团叛乱,蒋介石承担了孙中山交给的率黄埔学生平叛的任务。11月,陈炯明叛乱,黄埔军校的学生组织东征部队进行第一次东征,取得了胜利;次年3月12日,孙中山于北京逝世,5月间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叛变,东征的学生军即刻回师广州,取得了胜利;8月20日廖仲恺被刺去世,蒋乘机把刺廖的罪名推在最有实力的粤军统帅许崇智、国民党元老胡汉民身上,派学生军包围了他们的公署,逼迫胡汉民出国,许崇智逃亡上海。蒋当上了广州卫戍司令。他把黄埔军校的两团学生军组成国民革命第一军,蒋自任军长。10月间,黄埔学生军和部分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肃清了军阀陈炯明的势力。;至此,蒋成了广东的实力派。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攫取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革命军总监的要职。

1926年3月,蒋介石蓄意制造“中山舰事件”,逮捕了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共产党员)、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又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的住宅,缴了卫队的械。接着蒋又提出了“整理党务案”,并获得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规定共产党人不能再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部长。蒋由此改组中央党部,当上了组织部长(陈果夫代理)和军人部长以及国民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后来说,“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是国共力量“消长的分水岭”,实际上是蒋走向反动独裁的分水岭。

两广统一后,蒋介石极力主张北伐。1926年5月,设立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总司令部。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先后任命蒋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蒋介石举行了总司令就职典礼,李济深为总参谋长,邓演达为总政治部主任,并任命了第一至第八军各军长。27日,从广州出师北伐,苏联顾问随军出征。

北代军先后占领长沙、武汉、南昌、杭州、上海、南京,给吴佩孚、孙传芳以沉重打击。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蒋介石扩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政治野心也大大膨胀起来。他把总司令部搬到南昌后加紧了同帝国主义和旧军阀官僚的勾结。他公开向外国记者发表谈话,表示对帝国主义的“友谊”,要求英美“援助”。同时派吴铁成、戴季陶去日本谋取支持。

针对蒋介石的反革命独裁活动,3月10日至17日,在汉口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使一切政治军事外交财政等大权”“集中于党”的决定,规定凡重要军官的任免和出征动员令,都须军委会决议,并经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通过后才有效,撤销中央军人部长,以此削弱蒋的权力。蒋没有出席这次全会,但仍被选为常委、军委主席团成员,并继续担任革命军总司令。

1927年3月26日,蒋介石到达上海。接着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5日,蒋发布了《清党布告》和《清党通电》,下达“已克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的指令,下令通缉著名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一百九十余人。按蒋的指令,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省相继“清党”,白色恐怖笼罩了反动派控制区。

17日,武汉国民党中央下令开除蒋介石党籍,免去他本兼各职,“着全体将士及革命民众团体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18日,蒋在南京成立了与武汉对抗的政府与党部,并举行阅兵典礼发表杀气腾腾的反共演说:“要哓得共产党是非打不走的,非我们消灭他,他就要消灭我们。”

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举行婚礼。10日,南京政府任命蒋为总司令。

1928年2月2日,蒋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政委主席和军委主席。从此,党政军权再度集中于蒋手。

蒋复职之后,立即下令“北伐”。2月15日,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l6日和冯玉祥、阎锡山相会于开封,商定以蒋、冯、阎、李分任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司令,蒋为总司令,四方合力向奉军进攻。

1929年1月,蒋在南京召开了“编遣会议”,决定将现有的八十四个军,计二百七十二个师,裁减为六十五个师,六十万人。蒋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强调“统一”和“集中”要求各集团军“奉还大政”、“归命中央”,企图收拾蒋系以外的军阀实力派。但遭到各派反对。

自1929年3月至1930年9月,先后爆发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和阎、冯、李联合讨蒋的中原大战。结果蒋一举打败了桂系,收编了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李宗仁、白崇禧、黄绍蛇通电下野。冯玉祥也被迫通电下野。中原大战中,蒋依靠美、英和浙江财阀的支持,利用反蒋各派间的矛盾,使用金钱收买和分化瓦解的政治策略,尤其是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摺护“中央”呼吁和平的“巧电”,进兵关内,历时五个月的中原大战宣告结束,冯的部队被全歼,阎又龟缩到山西,桂系仍退回广西,从能他们失去了问鼎中原,与蒋一决胜负的实力。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在军事上把主要力量放在消灭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准备召开“国民会议”,准备当总统。而对日本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主义,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

1930年12月初,蒋拼凑杂牌八个师约十万人,三十架飞机,以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总司令,十八师师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结果被毛泽东指挥的四万红车打败张辉瓒及其部下九千余人被俘。

1931年4月何应钦率兵二十万分四路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剩”,结果被三万红军打得一败他,被俘三万余人。7月间,动员三十万人,蒋自任总司令,以陈诚、罗卓英,赵观涛、卫立煌、蒋鼎文等嫡系部队为主力,并聘请英、日、德籍军事顾问随军指导,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苦战两个半月,以折兵十七个团,损失三万余人而告失败。

1931年七八月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万宝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煽动战争狂热,叫嚣“应用中村事件的机会诉诸武力,一举解决各项悬案”。8月22日,蒋介石却在南昌演讲中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9月11日,通令东北军:“遇有日军寻衅,务必慎重,避免冲突。”16日,又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九·一八”后,蒋在南京市国民党员大会上一再鼓吹不抵抗主义,“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对日主张暂取逆来顺受的态度,以待国际公判。

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激起了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反对。在全国抗日怒涛冲击和反蒋派的咄咄进逼下,12月15日,蒋通电下野,辞去国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职务,飞回浙江老家,由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孙科任行政院长,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为中央政治会议常务委员。“一·二八”上海抗战前夕,蒋的亲信党徒乘机叫嚷促蒋复职。1932年1月中旬,汪精卫赴杭州与蒋会晤,21日,蒋、汪联袂入京,蒋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总长。

1932年6月,蒋在庐山召开豫鄂皖湘赣“清剿”会议,确定第四次“围剿”红军。在武汉成立了“剿匪总部”,蒋自任总司令,调集兵力九十个师六十三万人,对苏区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但“围剿”部队被中央红军歼灭三个师,被俘一万九千余人,遭到失败。

指介石不甘心“剿共”的失败,1933年在南昌再次召开所谓“剿匪会议”,调集一百万军队,二百架飞机,向红军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还聘请德、意、美等国的军事顾问,并亲自编制了《剿匪部队训练要旨》、《剿匪手本》等。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苏区被占领后,遭到大屠杀。瑞金被杀害十二万人,平江被杀害十三万人,宁都有八千三百多户被杀绝,闽西有五百多个村庄被毁掉。对红军的西进北上抗日,蒋介石调集部队进行尾追、堵截、包围。

1935年11月12日至23日,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蒋被推选为中常委副主席(胡汉民为主席)和中政委副主席(汪精卫为主席),林森为国府主席,蒋接任汪的行政院长。

12月4日,蒋介石又从洛阳飞到西安,率二三十万大军停在平汉和陇海线上,逼迫张、杨服从他“剿共”命令。如张、杨不服从,他就将东北军调到福建,十七路军调到安徽,然后借机搞掉张、杨的军队。同行的有陈诚、卫立煌等嫡系将领。7日,张学良向蒋再三“劝谏”,继以“哭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两人激烈争辩达三小时之久,最后蒋把桌子一拍,大声说:“你现在就是拿手枪将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变。”第二天,西安一万多学生请愿,蒋又让张学良去制止,若学生不服从,则“格杀勿论”。这进一步促使张、杨加紧“兵谏”的准备。

12月12日凌晨,张、杨发动“兵变”,扣押了蒋介石和陈诚、卫立煌等。事变后,张、杨联合发出通电,说明事变动机完全出于抗日救国,对蒋本人“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并提出八项主张。应张、杨电邀,中共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三人为代表,罗瑞卿、李克农、童小鹏为随员,乘张学良所派专机于17日抵达西安。22日,南京方面正式派出代表宋子文、宋美龄、戴笠等。23日,三方开会商谈。谈判结束后,蒋对张、杨答应的条件是:一、准备抗日。二、陕甘宁青新五省交张、杨负责。三、东北军与十七路军每月五百万元薪饷,按月由中央拨给。四、停止剿共,红军改编问题由张学良负费。五、所有参加西安事变人员,一概不究。蒋对共产党答应的

条件是:一、日本侵入华北,必须抗战。二、划陕甘十八县,宁夏三县,共二十一县为边区自治政府,属中央管辖。三、中央承认共产觉军队编成三师。四、中央逐月供给军费六十八万元。五、如与日本开战,中央每月供给枪弹八百万粒。六、以上条件在手续上必须经行政院通过,并宜布全国。当然事后证明蒋介石没有遵守以上条件。“西安事变”即告和平解决。

随后,蒋介石于26日返回南京,陪同前往的张学良被扣押,终身监禁。接着,蒋开始分化瓦解东北军,并陆续将其调出西北。后又逼杨虎城去职出国,杨回国时又将其扣押,1949年在重庆将杨虎城将军杀害。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接受人民的团结抗日,但一有机会就义反共。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与共产党重新合作和对日政策,发表了国共和平统一的宣言,但又通过了一个《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根绝赤祸”的策略方针由武力

“剿共”改变为“和平统—”。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时,蒋在全国舆论压力下发表庐山谈话,表明了“不屈服、不扩大之方针”。蒋连续会见美、英、德、法大使,要求各国进行调解,表示愿按国际公法和国际条约接受斡旋。北平、天津失守后,蒋主张“决战”,认为“现已到最后牺牲关头,已无和之可言”。接着,释放沈钧儒等七君子出狱并开始释放政治犯。

8月20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将南北战场划分为五个战区,蒋自任第三上海战区司令长官。同时制定了作战方针:“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限兵力守南各港口。”22日,蒋介石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9月11 日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9月22日,蒋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次代表大会上制定了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的路线。

7月26日,中,英、美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10日,日本向美、中、英、苏发出乞降照会。11日,蒋介石赶紧下达三道“命令”:一是要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二是要其嫡系部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三是要伪军“切实维持地方治安”,“趁机赎罪”,抵抗人民军队受降。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投降。蒋当日即命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日军可暂保有其武装及装备,保持现有态势,并维持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听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

9月2日上午,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旗舰上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宣称“休养生息”、“民主宪政”、“军队国家化”的所谓内政三方针,主动要求恢复中断了的国共两党谈判,为全面内战争取准备时间。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三次给毛泽东主席打电报,邀其赴重庆谈判。28日下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抵重庆。毛泽东的毅然赴渝。在谈判中,一切提案都由中共提出,而蒋对谈判却毫无准备。双方代表经一月紧张商谈,于10月10日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在国际国内和平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于1945年12月31日,同意签订《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蒋介石一面公开下达停战令,一而秘密下达作战令。他声称:“停战令对国民政府军队为恢复中国主权而开人东北九省,或在东北九省内调动,并不影响”。这样、停战令生效前后,双方争夺战略要点的斗争十分激烈。形成了“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1月13日至5月20日,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大小进攻三千六百三十五次之多,使用兵力为二百五十八万余人,强占解放区村镇二千零七十七个,县城二十六座。

5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还都南京。

蒋介石在将近十个月的打打谈谈之后,自以为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从6月15日起先后蛮横地向中共提出五项要求:人民解放军必须退出(一)陇海路以南的一切地区;(二)胶济线全线;(三)承德及其以南地区,以及冀东沿海;(四)东北除黑龙江兴安两省、嫩江省中部北部及延吉地区以外之所有各省;(五)六月七日后中共在山东、山西两省从伪军手中解放的一切地区。并声明中共如不退出上述地区,则国民政府不能考虑停战问题。于是停

战谈判中断。6月26日,蒋介石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

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内战。

全国内战爆发,蒋介石由开始实行全面进攻战略到重点进攻战略,到重点防御战略,在全国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从1946年7月至1950年6月的四年中,共损失兵力800多万。蒋分石于1948年3月召开“行宪国大”,当选总统,1949年元月被迫下野。4月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先后解放南京、上海,抄了他的老巢。5月逃往台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蒋分石在台湾仍然挂着“中华民国”的招牌。朝鲜战争爆发后蒋曾兴致勃勃的要反攻大陆,结果被美国断然拒绝。有生之年他一直心心念念的反攻大陆,最终无果。1975年4月5日在台湾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