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这一生,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渡

 布衣粗食68 2023-05-11 发布于湖南

有人说:“命里一尺,难求一丈。”

不知为何,很多人觉得命运被某种东西限制了,不管如何折腾,还是老样子。

哲学家尼采却说:“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

诚然,真正改变命运的,表面上是金钱、地位等,实际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若一个人富有之后,回到了原有的平凡生活,那么他的命运,已经到了极致。那些致富之后,过上奢靡生活的人,终究是一场悲剧,只会被打回原形。

因此,真正改变命运的,就是学会做“灵魂”的摆渡人。

01

低谷蓄能,坚持渡己。

很多人是害怕低谷的,因为低谷里的阳光不充分,资源不够丰富,四处是峭壁,难以爬上去。

当然,低谷的人,钱也不多,地位也没有,得到帮助的可能性也很小。

我们常常会发出感慨:“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有一个词语,叫“东山再起”。

东晋时的政治家谢安,在童年时就体现了才华,被人点赞:“神态沉着,思维敏捷,风度条畅,工于行书。”

当他长大之后,隐居会稽东山,出门便捕鱼打猎,回屋就吟诗作文,名气越来越大。

后来,他得到了朝廷的赏识,经过多次邀约后,出山做官。

历史上,靠读书起家的穷苦人,数不胜数。比方说,“锥刺股”的苏秦,成为了外交家;映雪读书的孙康,做了部郎;牛角挂书的李密,做了隋朝末年的英雄。

作家弗洛列斯坦说得好:“珍珠是不会浮到水面上的,要寻找它,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潜到水里。”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明白,人到了低谷,其实是得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沉下去,更能寻找珍珠。

“企鹅定律”告诉我们,企鹅从海水里,跃上冰面,需要一个使劲往下游动,然后借助水压把身体“挤上去”,顺势而起。

自渡的人生,是符合“企鹅定律”的。下沉不是消沉,而是积累外部的压力,集聚自己的爆发力,两者结合,就没有站不起来的道理。

当你从水底拿到珍珠的时候,自己也在灼灼放光。

02

一生慈悲,随时渡人。

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自己穷困时,靠自己;自己成功时,给别人依靠。也许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的。

凭什么要把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别人?没有人规定,你有这样的义务。

可是你什么时候,都不去渡人,那么你顶多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而不能持续走高,无法得到群众的力量。

记住一句俗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唐朝和宋朝时,但凡孔子诞辰日,都会举行重大的活动,祭奠孔子,并且邀请很多教书匠同乐,选拔一些优秀的教书匠,成为“司业”,还能得到一笔奖金,大约五百两银子。

到了清朝,很多教书匠,因为培养的才子众多,自己也名气大涨,被授予八品官员,然后一步一步高升。

乾隆时期的阮元,从小读书,经历了多年的科考,进入了官场。但是他一开始,只是提督山东学政,以教书为主要任务。

阮元教书有方,培养了很多学子,还写了《小沧浪笔谈》等书,迅速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浙江巡抚等。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你把智慧给了别人,自己也有了“桃李满天下”的赞誉,命运出现了一道亮光。

同样,你在任何一个行业里,积极帮助别人,就成为行业里的精英。这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唯有周围的人,都认可你,帮助你,才会让你更进一步。就算你没有得到帮助,起码别人不会为难一个善良的人,也是另一种帮助。

03

渡人渡己,渡己渡人。

俗话说:“你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身上。”

也有人对此提出了怀疑。比方说,世上有很多人,恩将仇报;付出的爱情,也许是一厢情愿的,不等于成全了爱情。

不要担心,你尽管去践行,你需要的回报,无形之中就会到来。

古人留下两句话:“命好运不好,必然穷到老;运好命不好,必得功名早。”

太早得到回报,不见得是好事。彻底改变命运的人,往往是大器晚成的人,是笑到最后的人。

有一个货郎,在傍晚时,遇到一个要过河、战战兢兢的老太太。

他毫不犹豫背着老太太,到了河对岸。但是老太太一句感谢都没有说,就离开了。

路人嘲讽货郎,遇到白眼狼了。货郎笑了笑,不回答。

很快,天黑了,货郎还要赶往附近的小镇。

忽然,有个小伙子在背后喊:“等等。”

原来,小伙子是老太太的孙子,送来一个手电筒,方便货郎走夜路。

报恩,不是一句“感谢”那么简单,而是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给别人最需要的东西。

做人真的不要冷漠,你给予别人帮助的时候,你的内心是温暖的,这就是命运给予最好的奖励;别人帮助你的时候,你很容易被感动,这是命运垂青于你。

04

《寒窑赋》里说:“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常常问一问自己的心,有没有欺诈别人,有没有自欺欺人,有没有志气。

接下来,你就知道怎么做了。

与其叹息时运不济,不如积极改变自己:你今天留下的汗水,帮助过的人,熬过的低谷,就是你明天的辉煌。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厄运专挑自私人,好运不亏善良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