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分钟学一个诗技】之:莫测

 十耘说诗 2023-05-11 发布于北京

声明:
最新,最实用的现代诗实战技术。选一首令人难忘的好诗,用一分钟时间,把一个诗歌技巧讲明白。
 
 
诗/刘年
 
鹰出现了,狼对天空肃然起敬
鹰开始俯冲,群山避让
 
狼驮着鹰,往灌木丛狂奔
鹰,被树枝撕掉
 
剩下两只鹰爪
扣着狼背,紧紧不放
 
望乡岩托着鹰巢,像个皱纹满面的老人
对着天空,举着空空的碗
 
 
技法:
【莫测】艺术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空间的艺术,一种是时间的艺术。诗属于后者。它不像绘画能够一眼入目整幅作品,而需要从前到后阅读,这期间就会有时间差和顺序差(比如,读第一句时在八点十分一秒,读第二句是在八点十分三秒……)。聪明的诗人会“玩儿好”这个时间差和顺序差,让你读完这一句永远不会猜到下一句写什么;相反,有一些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还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使人读一句而知全篇,索然无味。
莫测,是指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内容和情感等把握,尽量让读者不能猜测出接下来写什么。此技法使用得当,能够提升诗歌跌宕起伏,聚焦注意力。
  
 
剖诗:
“鹰出现了,狼对天空肃然起敬”,读完这行,一般都会以为狼在仰视鹰的雄姿,因为按照惯例,鹰和狼之间是井水不犯河水,没有什么交集。那么作者接下来很可能要写鹰在天空中如何展翅翱翔,击长空,穿白云,时时还伴有狂桀的长鸣。
但作者是这样写的吗?不是。“鹰开始俯冲,群山避让”——这个动作非常突然,鹰还没有“精彩亮相”就突发行动了。接下来作者要写什么?理应通过狼的视角,看鹰如何抓狡兔,或捉捕其他食草动物。
但作者是这样写的吗?又不是。“狼驮着鹰,往灌木丛狂奔”——啊?鹰的俯冲原来是奔着狼来的。狼毕竟也不是善茬儿,驮着鹰往灌木丛狂奔。接下来作者怎么写?在去往灌木丛的路上,要么鹰知难而退(当然这种可能性较小,因为题目是《鹰》),要么狼被鹰制伏或控制住。
但作者是这样写的吗?还不是。“鹰,被树枝撕掉”——鹰输了。接下来就该写鹰如何鲜血淋漓如何悲壮了吧?
依然不是。“剩下两只鹰爪/扣着狼背,紧紧不放”——这个画面冲击力太强了,鹰的全身都没了,但还剩下两只不服输的爪子。鹰死了,但鹰没有输。接下来,该赞美褒扬鹰这种身死志坚的精神了吧?
不是,不是。“望乡岩托着鹰巢,像个皱纹满面的老人/对着天空,举着空空的碗”——转而写鹰的空巢,什么意思?这种英侠精神并没有传扬和继承,而是成了空空云烟。
 
 
造诗:
寻塔
造诗/十耘
 
天无佛塔
我向上
背后红尘
成七级浮屠
 
(题为《寻塔》。首行既然“天无佛塔”,那接下来我本应在地上寻,却写“我向上”寻。为何还要向上登寻呢?上面有山,接下来有可能会写在山顶遇塔。但并没有这样写,而是写“背后红尘/成七级浮屠”。也就是说,塔并没在天上,也没在地面,更不是在山顶,而是我为寻塔而从红尘到天的方向攀行的轨迹。佛塔是一种过程而非结果。)
 
 
提示:
此技更重在理念,须重点掌握。创作时要绷紧“莫测”这根弦。
 
 
感悟:
当今社会,注意力已是一种稀缺资源,好的诗歌懂得时时抓住它。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想说的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