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分钟学一个诗技】之:像关

 十耘说诗 2023-05-11 发布于北京

插画:池田遙邨

声明:
最新,最实用的现代诗实战技术。选一首令人难忘的好诗,用一分钟时间,把一个诗歌技巧讲明白。
 
 
芦花
诗/陈先发
 
我有一个朋友
他也有沉重肉身
却终生四海游荡,背弃众人
趴在泥泞中
只拍摄芦花
这么轻的东西
 
 
技法:

【像关】咏物诗,怎么写深?大家都知道,以物喻人。比如,虞世南的《咏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以蝉喻指清奇之士。再如,陈毅元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以青松喻高洁之人。

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问题,只有所述之物出场,喻指之人像个淡淡的影子隐藏于背后,这就不免使人感到“隔”。

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使你要写的物与你要喻的人紧密关联起来?有。让人与物同时登场且发生事情。比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总去洗砚台涮毛笔所以把梅花都搞上了淡淡墨痕,这是我与墨梅之间的“事儿”,之间的关联。再拿墨梅喻指我要追求的品格。相对于前两首,这位作者在想法上高明多了。

像关,全称“相像且相关”,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让物与人既相像(表面相像,内在以物喻人),又存在关系(人与物之间有事情发生)。此技法使用得当,可以使咏物深入、真实、达到所写之物与喻指之人浑然一体的奇效。

 
 
剖诗:

《芦花》这个题目有人不认同,觉得不恰当,认为通篇写的不是芦花而是拍摄芦花之人,所以题目应改为《芦花摄影师》或《拍芦花的人》。其实不然。芦花写的既是芦花,又是作者的朋友。这点不知大家看出来没有,如果没有,我把原诗调一下,可以很容易把那位朋友回归到芦花:

芦花

诗/

芦花是我的朋友

它也有沉重肉身——高高的芦苇

芦花却能四海飘荡,背弃那些杆子

芦苇趴在泥泞中

却飘起芦花

这么轻的东西

与原诗对比一看,很明显,其实芦花就是在喻指那位朋友。靠什么把芦花和它喻指的我的朋友联系起来呢?靠摄影这个事儿。

芦花

诗/陈先发

我有一个朋友

他也有沉重肉身

却终生四海游荡,背弃众人

趴在泥泞中

只拍摄芦花

这么轻的东西

在技术处理上,作者心里也有“小算盘”:我就是在以物喻人(芦花像我那位追求心灵世界的朋友),但我又在表面上让读者看起来是在写人和物之间的事儿(我那位朋友拍摄芦花)。这么一来既把人和物有机统一密切联系,又不像常规的以物喻人那样死板了。

 
 
造诗:

第一步:以物喻人

雪花

诗/

雪花之舞

冬天最纯洁的灵魂

第二步:物人关联

雪花

诗/

在文工团时

我认识一个舞者

至今还在人世旋转

她喜欢走在小雪里

她很少抖掉身上的雪花


 
重点:

此技法不易掌握,要想提升使用成功率,不妨参考以下重点:

1.题目最好起为《某物》(如,《雪花》或《雪花飘》),不要提及人。

2.正文主要叙述人,少量提及此物。

3.人要尽可能具体(如,文工团的舞蹈者),事要尽可能明确(如,走在小雪里不抖落雪花,再如,趴在泥泞中拍摄)

 
 
感悟:

隔到融,耳到虫。怎么讲?隔与融虽一耳一虫之差,但天壤之别。提示诗人,不要满足于大耳朵一听而过,而要像小虫那样细致入微。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想说的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