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小课桌】从“补足”一首诗,学会诗歌的跳跃

 十耘说诗 2023-05-11 发布于北京

                                  
开个小课桌,咱们说一说,轻松学诗歌。

大风歌
诗/刘年
 
找袜子的时候,看到了口琴
铜,黄土高原一样,锈迹斑斑
 
琴声起,青海青;琴声落,黄河黄
流浪的少年,总带着铜质的口琴
 
含着铜,如吻别冰冷的唇
深夜的风,少年一样,翻过围墙,开始狂奔
 
大地,是一支重音口琴
春风吹,青苗青;秋风吹,黄豆黄
 
 
一个朋友在学习群里发了条消息:“十耘老师能解析一下这首吗?感觉刘年的诗句和全篇的运行就是动词思维,短句也很有力量和呼应感。“黄土高原一样”“少年一样”这样的插入语对诗意起到很好的衔接和缓冲作用,但自己写的时候往往想不起来这种简单有效的策略。”

关于动词、短句、插入语的作用这位朋友说得都非常对,我就不多说了。关于这首诗,我主要想问一句:大家都能读懂吗?

其实就这首诗意思的理解而言,具有双重性,那就是,每句单拎出来都好懂,可连起来却理解得朦朦胧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原因就在于对诗歌跳跃性的掌握不够。

跳跃性,是现代诗的一个关键核心属性,也是很多诗歌写作爱好者最头疼的事。要想把这个法宝学到手,首先不是着急去创作,而是读诗,在读诗的过程中“补足”一首诗。

下面我就尝试着把这首诗“补足”。

                                                                                     
大风歌
/刘年
 
奔忙于生活,找袜子的时候,看到了遗忘在角落里的口琴
因为很久没有拿它吹曲子了,口琴上的铜,像眼前的黄土高原一样,锈迹斑斑
 
我不由得吹起口琴,从清晨一直吹到黄昏,琴声起,青海青;琴声落,黄河黄
曾经,我还是个流浪的少年,那时总带着铜质的口琴
 
现在含着铜,如当年失恋时吻别冰冷的唇
不觉已到深夜,风吹来,又像我少年一样,翻过围墙,开始狂奔
 
我们脚下的大地,不也像一支重音口琴
风一年四季都在吹,春风吹,青苗青;秋风吹,黄豆黄
 
 
你看,通过“补足”一首诗,我们不但把它读懂了,而且很快就可以发现诗歌跳跃的奥秘。蓝字部分除个别确保通顺的字词以外,大多数都是过渡连接性、解释提示性的词句,作者在初次创作时(或者在头脑中)把它写了出来,定稿时又予删去。为什么要经历这个“先写出——再擦除”过程,而不是一步到位呢?两个原因:一是一步到位难度太高不好把握。二是“先写出——再擦除”的过程既实现了跳跃,又避免了诗歌的绝对断裂,很像书法作品,笔断意连。


现代诗的跳跃不是凭空乱跳,而是有过程有依据的跳跃。我想通过一遍遍的“补足”练习,再不聪明的头脑也能读懂诗歌、学会诗歌的跳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补”百篇跳跃不难。

要消息:十耘现代诗培训班招生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想说的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