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护视力,艾灸这里

 小毛头书屋 2023-05-11 发布于四川
1
有一次,用眼久,眼睛干干胀胀的,点艾条,灸右眼(闭目,对着眼睛画圈圈找吸点,不可直灸眼球)。
几分钟后,左眼渗泪,眼球润了,睫毛湿了,一滴两滴......有的从内眼角涌出,滚到鼻翼,有的从外眼角出来,落到脸颊,哟,每颗泪的起点与路径居然不同呢。
过了一会,右眼开始流泪,和左眼不同,不是一滴两滴的出来,像瀑布般冲刷,以泪洗眼,以泪洗面。
手中的艾条,像一只滴眼液,隔空向眼睛输送“眼药水”。
艾灸前,眼眶像一口快烧干的锅,眼球紧绷,挣脱“出锅”,有一半仿佛已浮出“水面”,得不到滋润而干涩。
灸完后,眼眶像一汪深深的“潭水”,深达颅内,眼球重新没入水中,明润清新,疲倦全无。
灸完后,眼球放松了,眼球周边肌肉放松了,眼球周围的血管神经放松了......松松松......松出无限空间,眼球在眼眶和整个头颅的空间感,像一颗星星嵌在银河系,深远辽阔。
Image
2
艾条对人赋能,人也对艾条赋能,艾条在不同人手中,威力不同。
灸法对,艾条像被施了“法术”,如金箍棒,千变万化,应需而生。
眼睛干时,它化为一只滴眼液,润眼明目。
嘴巴干时,它化为一杯清茶,舌底生津。
上火发炎时,它化为一盆水,退火祛热。
着凉受寒时,它化为一把火,驱寒升阳。
胃胀肠堵时,它化为充气宝,气足浊出。
体倦脑空时,它化为充电桩,满血复活。
有时,艾条像直径几毫米的电线,向身体输送一股股细细的电流,远端或麻或紧。
有时,艾条像直径几米的水管,向身体输送一阵阵粗壮的水波,远端或如温泉淹没或如海浪拍打。
Image
Image
Image
3
除了对着眼睛(闭目)画圈圈找吸点,还可在太阳穴,睛明穴,瞳子髎穴找吸点。
Image
艾灸头面部,对艾灸技术要求相对高,等无论怎么灸、灸哪里都不上火时,再灸头面。
技术不到的,先灸脚,如足临泣穴和太冲穴。
Image
别小看灸脚,老祖宗“头痛医脚”的智慧,不是说着玩的。
说说三个“头痛灸脚”的例子。
第一个是后脑勺痛。
Image
Image
第二个是一翻身就头晕(上医院看,说是“美尼尔”),我灸其脚上的地五会。
Image
第三个是我头痛,之前详细写过——
有一次,可能是陪安安去公园玩受了风,到家侧脑勺忽然一抽一抽的疼痛,隔几分钟抽一次,抽的瞬间头痛欲裂,无法入睡。
头部神经掌管全身,头部一抽,心跟着被扯似的难受。
以前从未出现过头痛,对头痛了解甚少,毕竟在头,还是有点担心,但外面天寒地冻,不想上医院,先自己试试吧。
在抽的部位周围摸到一个痛点,痛则不通,到底哪里不通呢?
痛点在胆经循行路线上,头痛医脚,在脚上的地五会找吸点,灸完一根艾条,头痛大减,顺利入睡,醒后继续灸一根,好了。
Image
4
相对身体其他部件来说,眼睛较脆弱,更易过劳,灸一根艾条,好不容易补起的能量,目不转睛盯电子屏幕两小时就耗光了。
电子屏幕的光和热,如一团邪火,除久视带来肌肉层面的紧张和压力,还默默“灼烧”津液,十年前没怎么听说“干眼症”,现在比比皆是。
一时过劳,艾灸可救,经常过劳,积劳成“疾”,积重难返,神仙也得“放弃治疗”啊。
保护视力,补救不如预防,用眼习惯更重要,老生常谈那些......腰背正直的坐姿,用眼45分钟休息5分钟。
灸头面或灸脚,多用于“治标”,缓解眼花干涩酸胀等临时不适。
青少年忽然视力下降,一手抓用眼习惯,一手艾灸,先“灸标”,再“灸本”,灸本,从督脉着手,比如驼背的,大椎到脊中往返找吸点,比如干瘦干瘦的“竹竿子”,至阳到命门找吸点,比如尿床换牙晚的,命门到腰阳关找吸点。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