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人:曾经的讽刺民谣《哪有心思学大寨》

 远人公益 2023-05-11 发布于安徽

(巢湖边)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上世纪70年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标语还到处可见,我很小就熟悉。

老家小徐村东南不远的茶壶山被改造成层层梯田,老舅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曾去干过活。村南灌溉水渠两边的堤坝,我们称“大埂”。老舅告诉四、五岁的我,我在大埂上喊他,他在茶壶山上能听见。有一天,我真跑到大埂上喊他,他晚上回来,问他有没有听见,他说听见了。

村子离巢湖近,我们村和周边的村都有人下巢湖捕鱼虾。渔船简陋,木制,椭圆形底,四、五平方米大,上面围一圈木板作为船帮,几道铁箍箍紧,刷桐油晾干,安上桨,就可以用。老家人称之为“大盆”。

村里有《哪有心思学大寨》民谣,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民谣讽刺下湖捕鱼挣钱的人,认为这些人捕鱼挣钱,日子变好,就会没有心思学大寨:

鸡一叫

头一伸

大盆到了焦湖心

网一撒

鱼一拉

一天挣个七八块

哪有心思学大寨

焦湖,是巢湖的别称,老家一带,都称巢湖为“焦湖”。这首民谣还有些微差别的版本,内容基本一致:

鸡一叫

头一伸

大盆到了焦湖心

男的拉

女的卖

一天卖个七八块

哪有心思学大寨

这两首内容基本一致的民谣,反映出当时的农村集体行为与农民个人经济行为之间的矛盾关系,当时情况,农民的个人经济行为必须服从农村集体行为,没有经过批准的个人经济行为可能就不正当、不名誉、不光彩,容易受到谴责,甚至可能受到打击。

同时期,巢湖对岸的庐江县也有类似民谣:

小板车

毛驴带

一天能赚七八块

千张干子当小菜

哪有心思学大寨

学大寨当然不能影响。问题在于,一天挣到这七八块钱,日子过好,就肯定没有心思学大寨?一天不挣这七八块钱,日子不好,就有心思学大寨?

(作者:远人,安徽肥东人,合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曾代表所在工作单位参与《合肥市志》两轮的修志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