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人:2016年参加抗洪防汛的记忆

 远人公益 2023-05-11 发布于安徽

防汛前线指挥部

2016年7月,合肥地区雨水大,抗洪防汛任务重,我正在肥西县桃花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分管招商、企业服务中心和上派工业区管委会等部门,参加了园区的抗洪防汛。

合肥田源精铸有限公司负责人解明田带领员工搬运抗洪物资

一、心急如焚想上阵

管委会所管辖的沿河社区地处圩区,社居委办公室离通往巢湖的“光明大堰泄洪渠”堤坝不到200米,如果崩堤,洪水倾下,将直接危及肥西县城及园区内企业的安全。

“光明大堰泄洪渠”北边连接派河,派河通巢湖。6月底7月初,连日暴雨,单位部分同事已经去圩区组织抗洪防汛。因为我分管招商,单位领导一直没有让我去。7月4日上午,我还在忙工作,一是到上派工业区,与上派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戴昭俊商工作;二是联系总部位于广东的企业负责人,催促企业已建成部分尽快投产;三是与园区招商局长陈友福商招商工作。下午,与陈友福一起到一家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变速箱的企业考察、交流。去这家企业的路上,雨下得特别大,我感到非常不安,对同事说,如果不是已经与企业约好了,下午一定要去抗洪现场。

水情严重

半路上,又收到县抗洪防汛指挥部短信通知,说沿河社区河段情况非常紧急,请县直各部门立即安排人员去支援。我更着急了,人家都支援我们,我们人都没有全部上去,不合适。我对陈友福说,下午我们去企业抓紧时间,结束后就去参加抗洪。

到了这家企业,考察生产车间,与企业负责人交流,达成了基本意向。

电话联系在沿河社区现场参加抗洪的同事,了解现场情况。同事说,现场水情已经控制住,抗洪的人非常多,我去也帮不上忙,不需要去。

我就决定,下午在单位处理好手头的公务,第二天一早去。

抢送沙包

二、大雨中抢送沙包

7月5日一早,我就赶到沿河社区,园区抗洪防汛指挥部设在沿河社区两层办公楼内。以河为界,我们园区负责这边河西岸,上派镇负责对面的河东岸,河上有座桥,联结两边。

我换好雨衣、胶鞋,向领导请示任务。领导说现场人员分工已完成,各负其责,我作机动,有需要再安排。

请熟悉情况的同事带我去现场。我们抗洪重点有两处,第一处是桥附近,因为桥的缘故,地势比左右的堤坝低;第二处在桥南边,基础较弱,4日下午发生了多处塌方,有一地方塌方约百米,情况危急,幸好处置及时,现场打桩、填沙包,才抢险成功。

桥下水位还在涨,我看桥这头靠北部分虽然垒了沙包,但是距水位很近,有点担心,就回指挥部报告,建议加高。负责这段抗洪任务的是园区建设局长顾亚东,正好紫蓬镇支持我们的人员也到现场,我带着他们去现场装沙包、运沙包,顾亚东负责码沙包。第一个沙包装好,我扛着就往坝上走,单位同事董科、余忠正、郑小东等人跟着我也扛起沙包。

第一次知道铺在坡上的大塑料皮叫“花皮”

时间不长就下起暴雨,雷电交加,水位上涨,我扛着沙包,和同事们一起在雨里冲,脸上雨水混和着汗水往下流,根本顾不上擦。

根据顾亚东建议,我将现场扛沙包人员分成面对面的两组,各组将沙包一个一个飞速地往上传,我站下面第一个位置。这样传递效率确实高,却非常耗体力,我突然感到头晕得厉害,乏力,想吐,赶忙后撤一步,蹲下,大家继续干。稍好一点,我直起腰,大声叮嘱几句,撑着去社居委办公室休息,恢复些体力后,又去做别的事。现在想想,应该是长期缺少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身体素质本身就不好,加上当时传递沙包速度太快,体力消耗过大,淌汗太多,就有些虚脱了。

我在扛沙包时,听到桥南边有人喊我,抬头一看,是在团市委时认识的《中国青年报》记者,那时我正在负责全国试点的合肥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服务管理工作。我向他打个招呼,继续干活。几天后,团省委朋友发来我两张扛沙包时的照片,我对家里人说,这真不是摆拍。

后来,在指挥部指挥的同事半开玩笑地说我,不该自己扛沙包,应该指挥别人扛。结果,当天晚上还是第二天晚上,他就被要求扛沙包带队,运抗洪材料去桥北边稍远一点的地方备用。

与同事吕森林(左)、应斌在烈日下巡堤,脚下是新建的护坡平台

三、夜里值班巡堤

那几天,现场险情不断,都化险为夷。

巢湖水位上涨,出现倒流。县指挥部决定,在桥北侧沉船建坝,拦住巢湖回流的水,保证桥南边比较脆弱的堤坝安全;取泥填塘,使桥北堤下的藕塘水后移,沿堤坝填出一个宽大的护坡平台,既加固北堤,又方便大型机械开上去作业;将桥北堤坡上、坡下的树和草全部清除,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险情。

情况紧急时,我们几乎全员上阵,各社区都组织人员参加,田源精铸等园区企业安排员工过来运送抗洪材料,周边乡镇组织人员支援,团县委带领志愿者直接参加抗洪抢险,大家每天都干到很迟才离开。联东U谷等园区企业送来方便面、面包、纯净水等物品慰问,急需石子时,联系天鑫新型建材公司,先用再说,调来大量石子。

水情稳定时,我们轮流值班。白天一班,晚上一班,单位领导带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堤上巡察一次,前、后方配着对讲机,有情况可以迅速联系。

巡堤归来

开始两个领导带队值班,水情稳定后,一个领导带队。我晚上一个人带队值班时,享受了特权。巡堤回来,其他几位同事在社居委一楼的服务大厅休息,我一个人在旁边的小办公室里休息。这间小办公室里有一把木制的长沙发椅子,可以合衣躺上面。同事们在大厅,有的将几把木椅拼在一起,躺上面;有的直接趴在桌子上休息。我们都是一身臭汗,没有地方洗澡。房间开着空调,蚊子仍然很多。

有一个夜里,我和李立新副主任带班。第二天清晨4点多钟,天微亮,我们和赵玉虎、葛宜世两位同事巡堤,巡回到桥边,坐旁边堆放的沙包上休息、聊天。这时已过5点,天渐渐放亮,在夏日清晨微凉的风里,我感觉自己看到了晨曦,就用手机拍下他们三位的照片,一夜几乎无眠的他们在晨曦里是那样地美。

7月10日凌晨1点40分,巡堤回到指挥部,自拍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没想到有那么人还没睡觉,有人留言,有人点赞,让我欣慰。

美丽的清晨(左边:李立新、赵玉虎、葛宜世)

四、一只棉纱手套的故事

7月4日及其后几天,情况危急,现场抗洪人员几乎人人拼命,浑身都是泥巴。

沿河社区民兵营长李大兵自7月2日就日夜参加防汛,7月4日下午堤坝出现严重险情时,他第一个跳入水渠,站快到脖子深的水里排险,加固坝堤。

年轻的女城管队员们也很了不起。她们穿着迷彩服,同其他人员一样冲在前线,战在雨里,人人身上都是泥巴、雨水和汗水,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很晚、没有意外情况才能离开。现场没有听到她们的怨言。

团县委组织的志愿者们表现也非常好,特别是年龄不大的女志愿者,她们有的还非常瘦弱。同样瘦弱的团县委书记王书国带头扛沙包,女志愿者们同男志愿者一道,扛着沙包就往前。

套棉纱手套的脚

千年古镇三河是5A景区,水情更重,园区组织应急分队去支援。我们这边水情严重时,请示县里将他们调回应急。

应急队员们在沿河社区大院里休息,我看到一名队员将鞋脱掉,脚上没有袜子,却套着一只棉纱手套,便问是怎么回事。

这位在部队服役过12年的同事说,他们在三河抗洪时,任务很重,脚上的袜子很快磨破,不能再穿,可是三河街上居民和商家全部撤离,买不到袜子,他们一直没有机会回家,只好光着脚穿鞋干活,脚被鞋磨破,就将棉纱手套套在脚上,减轻磨痛。

他说得轻巧,说的时候还在笑,我却心里一软,眼眶不禁湿润。这就是我的好同事们!

夜睡着了

五、当时的工作日志记录

当时还在新浪微博上记工作日志,工作日志记录了自己参加抗洪防汛的简要经历:

7月4日,星期一。下午,去一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变速箱的企业考察;沿河社区防汛任务重,想到现场去,联系同事,回说现场人多,暂不必去。

7月5日,星期二。早晨到沿河社区参加抗洪防汛工作,在桥边搬运沙包时天逢大雨,雷电交加,雨和汗一起淋下来,全身湿透。晚10点半离开。

7月6日,星期三。上午到抗洪现场。中午回单位处理事务。

桥面全部被水淹没

7月8日,星期五。上午到沿河社区参加防汛,下午回单位处理工作,晚上到沿河社区参加抗洪防汛会议,察看围堰及水位情况,11点多钟到家。

7月9日,星期六。上午,安排招商局、企业服务中心、机关事务中心人员到抗洪现场。晚,赶到沿河社区,巡堤值班,安排搬运抗洪材料。

7月10日,星期日。上午8点多钟在沿河社区交班后,回单位值班。

桥北侧建起坚实的拦水坝

7月12日,星期二。早晨赶到沿河社区,带领应斌、黄林、吕森林、解元正4名同志,分组进行不间断巡堤,晚8点,接防的李立新副主任等人到,交接两项重要的事情后离开。

 7月19日,星期二。晚,带队在沿河社区值班。

7月20日,星期三,19日夜防汛值班,几乎一夜未睡。20日上午休息,电话不断。下午召开10个拟建项目推进会;与工投招商部负责人谈入驻工投项目的范围、要求和会签时限。

桥头设置警示标牌

时光过去了四年,我离开这奋斗过五年半时间的地方也近两年。一种经历,就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祝愿我那些正在一线奋战的曾经同事们继续取得抗洪防汛的胜利。

愿大地无恙,生活安然!

(作者:吴钊,常用网名“远人”,1985年3月至1987年4月在淮南五中读书,现在合肥市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