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程控制杂论4】简析PID

 自在3333 2023-05-11 发布于四川

PID,就是比例(P)、积分(I)、微分(D)这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PID调节器,是比例积分微分三种控制策略组合的调节器。

PID调节器里,三种控制策略是并列进行的,它们各自产生的控制输出是互相叠加在一起的。

之前已经讲过,额外加在控制系统的原始构成之上的部分,都属于校正环节,是用来校正系统的运行性能的,同时,也可以把这些校正部分称为系统的控制策略。

我就来简单的讲一讲什么是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策略,然后再简单的分析一下它们是怎么起作用的,各自有什么优势和缺陷,又应该怎么组合才能更好的起作用。

我用一个日常的例子来讲一下这三种策略,家庭教育。有的朋友可能很讨厌我把教育当作控制,他们认为不应该去控制孩子,但按工程控制的语义,教育就是控制,教育是有目的的,而且也有手段,能够影响孩子的成长,符合控制的定义。

首先记住,闭环控制是要拿实际情况和目标做比较,得出偏差来进行控制的,所以,控制策略是针对偏差来起作用的。

假设你对孩子成绩的期望值是九十分,可孩子只考了六十,那么就有三十分的偏差,所以你很严厉的督促孩子,去努力学习,我们假设你用出了六成的力道,下一次孩子考了七十五,偏差减半了,你的力道也减半,再下次孩子考了八十五,你就只拿出一成的力道了,如果某一次孩子考了九十五,你不仅不督促了,反过来告诫孩子要劳逸结合,别把身体弄坏了。

这个教育方式用的就是比例控制策略,控制强度与偏差成比例,偏差大,控制强度就大,偏差小,强度就小,偏差反转,控制也反转,在这个例子里,比例系数是2,即三成偏差给出六成控制力度。

实际成绩低于目标,是负偏差,就用正的控制输出,当实际成绩超过目标,就成了正偏差,控制输出就得是负的了,也就是要让孩子减负了,这样的方式叫做负反馈,总是去减小偏差,自动控制都是闭环负反馈,没有用正反馈的,正反馈就是捣乱的,所以以后我也不提了。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当孩子考了六十分,出现三十分偏差时,你只用到三成的力道去督促,下一次考了七十,按比例应该给出两成的督促力道,但你把上一次的三成加一起了,一共用了五成力道,再下次考了八十,那就再加一成力道,如果考到了九十,那就不加不减,维持之前的力道,除非成绩超过目标,才会减少一点力道。

这就是积分控制策略,只要存在偏差,就不断的累加控制输出,每一次累加的量按比例来,偏差大累加得多,如果偏差反转,控制并不反转,只是开始减少控制输出。

不管孩子有没有进步,只要没达到目标,就越来越严厉,这样的家长有没有?呵呵,看来采用积分策略的家长也是有的哈。

再假设一种情况,孩子一直差不多考九十分,你基本不管孩子的学习,有一次孩子的成绩突然掉到八十,你就紧张起来,严厉督促,但下一次孩子又考了八十,你就不管了,后来孩子成绩又回到九十,你反倒告诫孩子不要用功过度。

这就叫做微分控制策略,不考虑偏差大小,只关心偏差变化,偏差增加了,就给出控制输出去压制变化,如果偏差减小了,控制输出还会反转,还是在压制变化,总之,微分控制策略,就是一种抵制变化的策略,只对变化敏感。

这样的策略显然不适合单独用在教育上,实际上,工程中也不会单独使用微分策略,微分策略是辅助策略,要配合其他策略使用的。

好了,现在你大致上应该知道PID这三种控制策略是什么意思了,下面我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它们的特点,当然不能再用教育举例,得用工程方面的例子,那样才方便量化分析。

举一个调速控制的例子,就拿汽车举例吧,先做几个假设:控制目标是速度稳定在每小时八十公里,汽车的阻力假设与速度成线性,初始阻力是最大动力的20%,八十公里时速下,阻力是40%,在10%的合力下产生的加速度,每一控制周期能够提升一公里时速。

现在单纯采用比例控制,比例定为5

一开始汽车没有动,偏差是八十,按比例应该拿出400%动力,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是100%,这叫做限幅,扣除阻力,合力是80%,于是下一周期时汽车的速度达到八公里时速。

这时按比例应该拿出360%的动力,实际上仍然是100%,但这时的阻力上升到22%了,于是下一周期时,时速应该是15.8公里,算16公里吧,就这么继续下去,时速差不多按23313845525965这样增加下去,但这个时候按比例就应该输出75%动力了,阻力则达到了36%左右,合力是39%,所以下一周期的时速,只能提升到69公里。

再然后呢?时速会按7171.77272.272.3这样上升,最后也就差不多稳定在时速72.3附近了,这时按比例计算输出动力是38.5%,而阻力差不多也是这么多,所以没有加速度了,稳定了。

一开始因为偏差很大,比例策略导致控制输出全力以赴,汽车速度很快提升,在接近目标以后,按比例的控制输出很快下降,慢慢趋于稳定,从这个角度,比例控制策略的表现是相当好的。

但问题是,它还没有达到目标就稳定下来了,于是有了一个比较大的稳态误差,控制精度不高,这就是它的缺点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比例控制是以偏差为基准,按比例进行输出的,如果没有偏差,那就是零输出了。

在我们的例子里,要维持八十公里的稳定时速,需要有40%的输出来克服阻力,按比例就需要七八公里时速偏差,才能给出这个动力,所以偏差就消除不了。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控制输出不是系统输出,这个例子的系统输出是速度参数,而控制输出是动力大小,是控制策略产生的输出,在执行环节里起作用。

既然偏差出现的原因是需要它来按比例提供一个控制输出,那么如果提高控制比例,是不是在同样的输出下,偏差就会小一些?

这是当然的,比如说,如果把比例从5提高到十,那么维持40%的动力输出所需要的时速偏差就降低到四公里,控制精度提高一倍。

或许你觉得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只要把比例提到很高,那么偏差就可以降到很低,精度就很高了。

这个是不行的。

任何变化都需要一个过程,当实际值接近目标时,比例控制策略会快速降低控制输出,让上升趋势平缓下来。但控制输出的降低不是瞬间完成的,总有点滞后,在控制比例很高的时候,这就可能出问题。

拿汽车的例子来说,控制输出其实是油路阀门的开度,通过改变供油量来改变动力输出,从控制系统发出命令,到阀门开度实际关小,再到发电机动力下降,是有一个过程的,至少零点一二秒的时间吧。

这个短时间滞后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在控制比例很高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假设把控制比例提高到一百,那么在前面的例子里,时速达到七十九公里之前,都会是全动力输出,相当于油门踩到底的情况,超过七十九公里,偏差的减小就会迅速导致控制输出降低,但那一点滞后反应却足以让时速冲过目标。

一旦冲过目标,按比例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制动力输出,也就是会踩下'老刹车’,时速会迅速降低,然后呢?又来一次全油门,于是就会出现全油门和老刹车交替的局面,这个时候汽车的时速可能变化不大,比如在78~82之间来回,看上去也不过分,但旁边的司机一定以为这辆车发精神病了,'轰’'哧’'轰’'哧’的响个不停。

所以,采用比例控制策略时,比例是不能设置太高的,因为系统的执行环节不可能没有一点滞后。

如果在控制参数达到目标的时候,可以没有控制输出,那么比例策略是不是就不会有偏差了?的确如此。

举个例子,一个定位控制系统,就好比地铁到站准确停车那种,这个控制环节的控制输出应该是速度,当然速度本身也需要控制,所以这是一个双闭环控制系统,内环是速度控制系统,外环是位置控制,它的控制输出就作为内环的目标值。

当定位完成,实际位置和目标一致时,就应该停下,也就是没有速度了,也就不需要有偏差来维持速度,因此,外面的位置环是可以单独采用比例控制策略的,而且可以没有偏差。

但如果是位置跟踪控制就不行了,这时目标位置是变化的,意味着要求系统一直有速度输出,那么单纯比例控制就同样会始终存在着偏差了。没有流量输出的容器液位控制也是这样,液位达到目标时是不再有流量输入的,那么就可以单纯采用比例控制策略,但对于有流量输出的液位控制,单纯比例策略就有偏差了。

这就是比例控制策略,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缺点就是稳态下不能消除偏差,精度不高,需要和别的控制策略配合使用,但比例控制策略可以说是主力策略,不可缺少的。

现在再看看积分策略,它能不能单独使用?

如果积分策略的累积比例比较高,那么它会很快累积出比较大的控制输出来,会远远超过稳态下需要的控制输出,那么它就肯定会冲过目标,冒出去很远,然后才反方向累积,让控制输出减下来,但这样又会反方向过冲,形成衰减振荡,而且振荡幅度会比较大。

如果降低累积比例,过冲的情况就会缓解,甚至可以消失,但一开始会很久都累积不出足够的控制输出来,显得反应非常迟缓。

但积分策略在最终稳定下来的时候,不是零输出,而会是一个正好能够达成平衡的输出,因此,积分策略能够做到理论上没有偏差。

你看,积分策略好像恰好和比例策略相反,它反应慢,容易出现振荡,但最终能够有很高的稳态精度。

积分策略更不适合单独使用,但如果和比例策略配合使用,就可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比例和积分策略配合使用,就称为PI策略,在PID调节器里关闭掉微分策略,就是这种控制方式了,实际上,在工程实践中,PI调节策略要比PID调节策略用得更加普遍,具体原因我后面再讲。

现在我利用之前的例子中的假设,但加入积分策略,来看看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在时速达到六十公里之前,比例5的策略都会导致控制输出为全输出,因此系统的表现应该和前面例子一样,时速会以81623313845525965这样的序列上升。

但之后就会不一样了,因为有了积分策略。

当时速达到65公里的时候,积分产生的控制输出应该是多少呢?最好是稍微低于稳态时需要的输出,也就是35%左右,如果太高,最后会冲过头,如果太低,在偏差减小导致比例策略退出时,就给不出需要的输出来,假设我们就是按这个原则来确定累积比例的。

时速在65公里时,比例输出是75%,积分输出是35%,两者相加就是110%,实际输出100%,阻力差不多36%,合力64%,因此下一周期时速应该是71公里左右。

这时比例输出45%,积分输出又累积了一点,差不多37%,相加之后82%,阻力上升到38%左右,合力44%,再下一周期时速是76公里左右。

这下子比例输出只有20%了,积分输出38%,合计58%,阻力39%,合力19%,时速会上升到78公里。

继续,比例输出10%,积分38.5%,合计48.5,阻力39.5%,合力9%,时速会上升到79公里。

不用继续算了,后面比例输出越来越低,积分输出会缓慢的接近到40%,时速会慢慢逼近目标,不考虑干扰波动的话,最终会完全稳定在目标值上面。

前半段是比例策略在表演,积分策略躲在比例策略背后悄悄的进行积累,继续体现比例控制策略反应快速的特点。

到后半段就是比例策略和积分策略的交接班了,随着慢慢地接近目标,偏差减小,比例输出越来越小,因此加速度也越来越小,系统参数从上升曲线慢慢变成水平线,而积分输出则慢慢积累上来了,到最后比例输出基本消失,系统参数在目标附近稳定下来,积分输出也基本不再积累了,系统进入稳定状态,控制输出由积分策略产生。

对于恒定的目标值,这样的调节控制称为恒值控制,对应的,目标值不断变化的调节控制,就称为随动控制。

对于恒值控制,比例策略和积分策略这样的配合,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达成满意的结果,系统参数一开始以最快速度上升,达到目标附近慢慢过渡为稳定状态,快、准、稳三者都实现了。

那么微分策略用在什么地方呢?用在随动系统中。

随动控制的目标是不断变化的,比如一开始在增加,到某个时候达到最大值,然后就开始减小,到达某个最小值后又掉头增加,就这么不断变化,而且变化一般不是预设的,而是临时改变的,随机的。

系统输出参数在比例和积分策略控制下,会追踪目标值变化,在目标值增加时也会增加,但多少会落后一点,不可能完全追上。当目标值开始掉头减小的时候,因为还没有追上目标,所以比例策略的输出仍然还是正值,积分也还在继续累积,系统不会马上跟随目标掉头,还会继续增加,直到实际参数超过目标,比例输出才会反向,积分累积值也会开始减小,系统参数这时才会开始慢慢掉头,整个就是慢半拍。

如果加入微分策略,那么在目标值掉头的时候,虽然偏差仍然是负值,但开始很快减小,微分策略是抵制变化的,你要减小,我就让你增加,于是微分策略会输出一个负值,效果就是让系统参数跟随目标值掉头,在和比例与积分策略的输出叠加以后,也许不会马上真的让实际值掉头减小,但也压制了继续增加的趋势,有了提前跟随目标掉头的辅助作用,就有点像弯道超车的情况一样,提前切过去。

所以,微分策略的作用是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让系统在随动控制中慢半拍的现象减弱,跟随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微分策略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变化很敏感,而且是以偏差变化为依据的,如果实际值的反馈信号出现波动,微分策略也会做出反应,去压制偏差的变化,如果反馈值变化比较剧烈,那么微分策略的输出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振荡,结果导致系统也振荡起来。

水面是会波动的,因此水位检测的反馈信号就也会波动;管道是有弹性的,在液体流动时会有弹性振荡,导致压力反馈信号有波动,诸如此类,所以反馈信号出现波动振荡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对使用微分策略很不利。

在需要采用微分策略的时候,一般需要对反馈信号进行滤波,把高频率的变化振荡过滤掉,只把相对缓慢一些的变化趋势反馈回去。

好了,关于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策略,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比例策略是PID调节控制的主力策略,产生快速反应,并且构成比较稳定的架构,积分策略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稳态偏差,提高控制精度,而微分策略的效果则主要是改善动态性能,提高系统的跟随性。

这就是PID调节器能够在大多数应用中都有良好表现的原因,不愧为一把'万能钥匙’。

有了这样的初步了解,后面我就要讲一些具体的调节控制了,先不忙谈PID调节器解决不了的问题,把PID用好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