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程控制杂论11】微分策略的作用

 自在3333 2023-05-11 发布于四川

*** ***

在继续讨论运动控制之前,我想回过头来谈一谈PID三大控制策略中,微分策略D的作用。

之前我一直只讨论了比例和积分策略的应用,好像把微分策略给忘记了似的,实际上,在工程控制中微分策略的确用得比较少,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PID中的微分策略直接关闭。

一方面是因为比例加积分两个策略联合,很多应用都可以从容对付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微分策略的使用对于反馈信号有要求,波动明显的反馈信号往往导致微分策略的输出剧烈跳动,给控制带来麻烦,而很多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都比较容易波动。

但微分策略还是有用处的,要不然它就不会作为PID三大控制策略之一存在了。

今天我就来说说微分策略有什么作用,需要时要怎么去使用,参数怎么调整,以及怎么处理反馈信号等等。

之前已经介绍了微分策略的含义,它是针对偏差的变化的,目标值和反馈回来的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变化越快,微分策略的输出越大,而且是以压制偏差变化的方式存在的,即偏差增加,微分输出的作用就是提高实际值的方向,以减少偏差,如果偏差减少,微分输出就会是降低实际值以增加偏差的方向,总之,微分策略是阻止偏差变化的,是对偏差变化的负反馈作用。

现在我们来具体看一看它会怎么起作用。

微分策略是不能单独使用的,所以我假设是在已经加入了比例和积分策略,而且参数已经初步调整好的情况下加入微分策略的。

当系统加入一个阶跃目标输入信号,并且没有采取避免积分饱和的措施时,就是一个典型的恒值控制。

一开始是从零偏差突然产生一个偏差,这时偏差变化理论上是无穷大,那么微分策略的输出也是无穷大,限幅后会产生一个全额输出,让控制输出直接满格,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此时比例输出已经出现满格了,在限幅作用下,两个满格叠加仍然是满格。

然后实际值开始上升,偏差开始下降,微分输出会出现负值,即压制实际值提升,就好像想要维持偏差不变一样,但只要微分强度设置得不是太高,也不会产生实际效果,因为这时比例输出非常大,比如是全额输出的好几倍,那么减去一部分微分输出,仍然是满格输出,系统仍然会全力以赴地提升实际值。

接下来实际值近乎匀速提升,微分输出会维持一个基本不变的负的输出值,当偏差降低到一定程度,比例输出不太大了,会比没有微分策略时提前退出全额输出,实际值的上升开始变得平缓。

从某种角度看,微分策略在这里起到了'提前’的作用,就好像预测到实际值快要达到目标,开始提前让上升过程减速一样。

随着上升速度变慢,偏差的减少也变慢了,因此微分输出下降,但仍然是负值,一个减少的负值,作用上相当于一个增加的正值,弥补了比例输出的减少,会使得上升过程的减速被压制。

结果就是,虽然微分策略导致了实际值的上升提前减速,但却压制了减速的幅度,让上升过程不会很快变得平缓,和不加入微分策略时的情况相比,差别并不大,感觉就好像是把提前了的减缓上升作用,又慢慢还回去了一样。

当系统进入稳态,实际值不再明显变化,偏差基本上为零,这时微分策略也就基本上没有输出了。

遇到负载突变,打破平衡,导致实际值变化,偏差重新出现,这时微分输出也会出现,压制偏差的产生,而且比比例策略反应更快,比例策略要在偏差产生以后形成输出,偏差越大输出越大,而微分策略则会在偏差开始产生的瞬间就形成输出,而且一开始就很大,在偏差受到压制后,反倒减小了。

当偏差导致的积分积累出现,实际值开始重新向目标值靠拢,偏差开始减小时,微分策略的输出则会改变符号,抵制实际值的恢复。

因此,在负载突变导致的动态速降中,微分策略的作用是一开始成为压制偏差产生的主力,使得偏差不会一下子提升上来,如果积分作用够强,在微分的压制作用慢慢消失时,积分输出已经起作用了,因此动态速降的幅度会明显降低。

但在积分策略开始恢复系统输出到目标值的过程中,微分策略开始帮倒忙,会延缓恢复过程。

总的来说,微分策略的作用,在稳态期间会起到把干扰造成的变化拉平一些的作用,算是一个稳定因素。

在动态过渡过程中,前期不起作用,后期有作用但对整个过程影响不大,进入稳态后,对动态速降有压制作用,但会延缓恢复时间,总的说来,微分策略对恒值控制有一定好处,但不太明显。

现在来看看在随动控制中微分策略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假定我们采取了积分分离技术来避免积分饱和,在这个前提下加强了积分控制强度,这算是随动控制在策略上的特点,在这个情况下,加入微分策略,会发生什么呢?在初始阶段,情况和恒值控制类似,微分策略先是输出一个极大值,然后很快转为负值输出,但与比例策略的输出叠加以后,总输出仍然是满格,对结果没有影响。

到实际值接近目标时,仍然会提前让上升过程变平缓,而随着过程的平缓,微分策略输出的负值也会降低,所以情况也和恒值控制比较类似,所起作用不大。

但在实际值基本达到目标值以后,因为随动控制的目标值本身在不断变化,情况就会不一样了。

假设目标值这时开始提升,提升一段之后又掉头回落,随后又再度提升,按类似于正弦波的方式变化,看看微分策略会起什么作用。

因为目标值的变化,本来已经基本消除的偏差又拉大了,这时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微分策略,因为偏差刚刚开始增加,本身还很小,积分策略还来不及积累,反应明显慢半拍,而比例策略则跟随偏差一起增加输出,一开始作用也不大,但微分策略却根据偏差变化情况产生输出,在实际值还没有来得及变化时,目标值的变化直接体现为偏差变化,导致微分策略会有很大的输出,使得实际值很快加速跟上,很明显,微分策略在这个时候增加了反应速度,提高了动态性能。

因为微分策略的率先输出,实际值很快开始爬升,而随着偏差的加大,比例策略输出也提上来了,实际值开始跟随目标值变化,只是要滞后一步,偏差在并不大的情况下稳定下来。

偏差一旦稳定,微分策略就不再输出,控制输出主要由比例策略承担,同时积分策略也慢慢开始增加输出,正好可以满足实际值提升时需要的更多的控制输出。

当目标值开始减缓上升,并且慢慢转为下降时,偏差开始降低,但因为偏差仍然为正值,积分策略的输出仍然还在增加,只是增加变缓而已,比例策略输出虽然随着偏差降低而降低,但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正值,这时又是微分策略首先反应过来,输出一个负值抵抗偏差变小,相当于提前为实际值的上升踩了刹车。在微分策略的作用下,实际值在还没有追上目标值时,就因为目标值的减缓上升而提前减缓上升,准备跟随目标值掉头向下了。

在目标值开始下降以后,积分策略要等到实际值超过目标值才会开始降低输出,又是一个慢半拍的反应,而比例输出则随着偏差越来越小以至于变成负值,起到让实际值跟随掉头的主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微分策略一直输出一个负值,帮助刹车。

等实际值真正掉过头开始跟随目标值变化时,已经超过了目标值一些,呈现一个不大而比较稳定的负偏差,这时比例策略持续输出一个负值,抵消来不及反向的积分输出,而积分输出则因为负的偏差而持续减少着,正好对应随实际值降低而控制输出的需求持续降低的情况。

这个时候微分策略又基本不管事了。

当目标值到达谷底开始慢慢转为爬升的过程中,之前的情况又重演了,只不过符号方向改变了而已。

随着负偏差开始减小,微分策略首先反应过来开始输出正值,起到让实际值下降趋势减缓的作用,比例策略则随着偏差的变化,慢慢减少负输出并且转为正输出,而积分策略反应最慢,要等到偏差重新变成正值以后才从减少转为增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当目标值的变化趋势改变时,不管是从上升变为下降,还是从下降变为上升,微分策略都会首先起作用,让实际值做好跟随变化的准备,接下来比例策略随着偏差改变而跟上,把跟随目标的担子从微分策略手里接过来,而当实际值真正开始跟随目标值变化时,微分策略基本上就不管事了,跟随目标的担子全部转移到比例策略上,然后又从比例策略逐渐转移给积分策略。

每一次改变变化方向时,都是前期微分策略为主,中期比例策略为主,后期则主要看积分策略表现。

和恒值目标的情况不同,在随动控制中,目标值的变化导致控制输出也要不断变化,这种持续变化是由积分策略在偏差作用下积累的,因此偏差会始终存在,目标值上升时,需要偏差为正来增加积分输出,实际值略低于目标值,目标值下降时,则要求偏差为负,实际值高于目标值,跟在后面下降,因此,随动控制过程中,实际值的变化始终比目标值慢半拍,这是典型闭环控制中,各控制策略都作用于偏差所带来的必然现象。

如果不加入微分策略,当目标值突然改变变化方向时,由于比例策略反应不够及时,积分策略更是还基本没反应,所以会把偏差拉得比较大,直到比例输出足以抵制偏差的进一步增加,而由于偏差比较大,积分策略输出的积累也比较快,到后期不仅能够满足实际值变化对控制输出的需求,还有多余部分可以减小偏差,让实际值开始向目标值慢慢靠近,这样一来,实际值的变化不仅比目标值慢半拍,而且变化曲线的形状也有改变。

加入微分策略后,因为初期反应更快,实际值的滞后明显减小,最大偏差要小很多,而因为偏差没有很大,积分策略的积累有所减慢,导致偏差没有明显的减小,于是波形曲线的走形也不明显了。

下图是微分策略加入前后,在随动控制中的效果比较示意。

结论就是,对于随动控制,微分策略的加入会带来明显的性能上的改善,有条件时是应该加入进去的。

在恒值控制中,前期过渡过程中微分策略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在动态速降过程中有一定好处,在随动控制中,微分策略会带来明显的性能改善,如此看来,微分策略的加入是有益无害的,为什么在实际工程控制中,我们常常只采用比例积分控制,而把微分策略关闭呢?

问题出在反馈信号上,如果反馈信号不稳定,存在大幅度波动,就会导致偏差的波动,从而让微分策略的输出大范围的剧烈波动,总的控制输出就会像打摆子一样折腾起来,会严重影响到系统的稳定。

像水位信号,因为水面波纹的存在,总是波动着的,还有管道压力信号,因为管路弹性的存在,也会不断的振荡,等等,这些反馈信号如果要使用微分策略,就必须进行滤波处理,保留缓慢变化的趋势,滤除快速振荡部分,否则就没办法让系统稳定,而即使采用了滤波措施,微分策略的强度也不能设置得很高。

在运动控制中,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通常都由编码器产生,而编码器只有在有一个新脉冲出现时,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数据才能得到一次更新,中途是没有变化的,所以运动控制的反馈信号是阶梯形的,高速的时候脉冲频率高,反馈信号近似于连续,而在低速的时候,脉冲频率低,时间间隔大,阶梯变化的特征就明显起来了。

这种阶梯变化也属于一种突变,和波动的情况比较类似,也会在微分策略中导致输出反复突变,影响到系统的稳定。

所以,常常在低速下运行的运动控制系统,如果要加入微分策略就也需要做一些滤波处理。

另外,在随动系统中,当目标值来自外部输入时,输入信号如果受到线路干扰等,同样会导致偏差的振荡,被微分策略放大以后,也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

由于微分策略本身基本是有益无害的,调试中受到的限制主要是偏差振荡带来的不稳定,因此调试的原则也就很明显了:在确保微分策略输出不出现振荡的前提下,可以把微分策略的强度尽量调整高一些,具体的做法仍然可以是从低强度开始,慢慢增加强度,在出现振荡倾向时回退参数。

由于微分策略的使用有这样一些麻烦和隐患,所以导致了在实际工程中常常关闭这个策略,久而久之,让许多工程师养成了干脆不考虑微分策略的习惯。

为避免麻烦,对于恒值控制中对动态速降要求不高的情况,以及对性能要求不高的随动控制中,把微分策略关闭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动态性能要求比较高的控制中,就应该尽可能把微分策略用上,这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反馈信号的波动情况。

其实,由于限制微分策略使用的主要因素是反馈信号的稳定性,如果让反馈信号不对微分策略起作用,就可以避开这个问题。

不让微分策略针对偏差起作用,而是直接作用于目标值,就可以避开反馈信号的影响,这称为PI-D控制,意思是比例和积分策略联合作用于偏差,而微分策略单独对目标值起作用,因为不受反馈影响,微分策略本身并没有加入闭环,是一种前馈方式。

这种方式已经不是典型的闭环PID控制了,属于PID调节控制的变种,而在工程控制中,这样的PID变种还有很多,比如串级PID,二维PIDI-PD等等,我后面打算把这些PID变种合并起来讨论一下,所以就不在这里详述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