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岁月:四十四年后再相见,当年送给别人抚养的女儿说不恨父母(草根作家)

 摩羯天尘 2023-05-11 发布于上海
知青情缘 2023-05-11 00:00 发表于上海

https://mp.weixin.qq.com/s/6jObn83JRhMc2Gl8JJayCA



知青岁月:

四十四年后再相见,

当年送给别人抚养的女儿说不恨父母


作者:草根作家



     2023年4月23日,北京老知青刘顺意和马凤娟夫妻俩来到了阔别四十四年的西双版纳,看望他们当年的老朋友,也意外见到了当年送给别人抚养的亲生女儿秀秀。


     刘顺意夫妻俩这次来西双版纳,是应好友的邀请前来的。离开西双版纳四十多年来,他们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西双版纳这块红土地,无时无刻不思念着他们挥洒汗水生活了十年的第二故乡,可因为这里有他们不忍心揭开的伤疤,四十多年来他夫妻俩一直不敢踏上这块红土地。

     事情的来龙去脉,还要从刘顺意和马凤娟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当知青说起。

     1969年夏天,初中毕业后,刘顺意和他的好同学马凤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边疆建设,他俩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四季如春的西双版纳,被分派在橄榄坝农场砍坝烧荒栽种橡胶树,为祖国的橡胶产业做贡献。


      刘顺意他们所在的分场七队是一个新建的连队,几排新建的茅草房就是支边知青和农场工人们的生活区,大家吃住都在这几排茅草房子里。新来的支边青年休息了两天,连队发给每人一把砍刀,大家就投入到了紧张又繁重的砍坝烧荒生产中去了。

      上山砍坝的第三天,马凤娟就遇到了麻烦,一砍刀下去,草丛里突然飞出了黑压压的一群马蜂。马凤娟没见过这阵势,吓的她一声尖叫抱头就跑,幸亏一位农场的大姐有经验,上前把她按倒在草丛里。

      等蜂群散去,那位大姐把马凤娟拉起来,马凤娟的头顶、耳后和额头三处被蜇伤,她疼痛难忍,抱头痛哭。

      听到马凤娟的哭声,刘顺意扛着砍刀跑了过来,看到马凤娟额头和耳后已经红肿了,他焦急地问大家,这该怎办呀?那位大姐说:“快回队部医务室,让卫生员给处置一下。”

      刘顺意领着马凤娟跑到医务室,医务室的卫生员陈春荣(知青们都喊她陈姐)用肥皂水给马凤娟清洗了一下被蜇伤的部位,就让她回去休息。当时马蜂蜇伤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让时间慢慢减轻疼痛。

      过了整整一夜,马凤娟才感觉疼痛减轻了一些,但额头上蜇伤的部位还红肿一片,第二天刘顺意又领着她到医务室处置了一下蜇伤的部位,马凤娟就忍着疼痛上山砍坝去了。

      因为那次蜇伤,刘顺意和马凤娟算是和卫生员陈姐认识了,陈姐还特意问了刘顺意和马凤娟的名字。其实,陈姐的年龄也不大,她当年二十岁,是卫校毕业的学生,懂得一些医疗卫生知识,能处理包扎伤口,也能处置感冒发烧的常见疾病,但和医院的医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砍坝烧荒的生产任务很繁重,只几天的功夫,新来的知青们手上都磨起了水泡,胳膊酸痛难忍,感觉都快抬不起来了。


      经过了四五个月的劳动锻炼,大家都累瘦了晒黑了,手上磨出的水泡变成了茧子,他们才慢慢适应了繁重的生产劳动。刚到农场的那段时间,要不是刘顺意处处关心照顾着马凤娟,马凤娟说她很难坚持下来。期间两次感冒,都是刘顺意陪着她到医务室打针开药的,刘顺意的鼓励关爱让马凤娟感到了温暖,也为她鼓起了勇气。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1975年1月下旬,那年刘顺意和马凤娟一起回北京探亲过春节,一路上刘顺意给了马凤娟很多关爱和照顾。冷了,他会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马凤娟披上。困了,他的肩膀就是马凤娟的依靠。渐渐地,马凤娟和刘顺意的同学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马凤娟爱上了善良又有担当的刘顺意,她的父母也支持她和刘顺意谈恋爱。

      那年从北京回来,刘顺意和马凤娟给卫生员陈姐带来了北京的糕点和特产,陈姐结婚的时候,刘顺意和马凤娟都参加了陈姐的婚礼,都送了一份厚礼。从那之后,他俩就和陈姐还有陈姐的丈夫成了好朋友,就如亲戚一样。

      1978年1月中旬,刘顺意和马凤娟回北京探亲,双方家长都说他俩也不小了,都二十五六岁了,也该考虑婚事了。当时他们连队也有结婚的知青,但很少,有两名女知青嫁给了农场的工人,也有一对北京知青领取了结婚证。

       从北京回到农场,刘顺意和马凤娟也有了领取结婚证的打算,只是看其他知青都不着急结婚,他俩也是犹豫不决,也想等等再说。

      那年初秋,马凤娟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很害怕也很紧张,就找刘顺意商量该怎么办。刘顺意一时也没了主意,他俩就去陈姐家让陈姐帮着拿主意。陈姐笑着说:“看你俩这点出息,这有啥为难的,到场部开一张介绍信,领一张结婚证,把孩子顺利生下来就完事了,多简单的一点事情啊。”

      听了陈姐的指点,他俩顿时镇定下来,第二天就到场部开了介绍信,到民政部门领取了结婚证。但他俩没请酒席,马凤娟不想让别人知道她未婚先孕的事情,她觉得有点难为情。

       后来农场的工友们看马凤娟显怀了,就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陈姐听到了风声,她就站出来说:“人家小陈和小马早就扯证了(领取了结婚证),人家不想让大家破费,所以一直没请喜酒。我看他俩这样做大家也不领情,干脆让他俩摆酒席,咱大伙都准备掏份子钱吧。”

      陈姐当着大伙的面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连队里再也没人说三道四了。

       1979年3月份,就在知青回城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时,马凤娟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 女儿出生后,刘顺意给女儿起名刘文秀,小名叫秀秀。女儿的到来,并没给刘顺意和马凤娟带来多少喜悦,因为知青回城已成定局。

       孩子还没出满月,马凤娟就到医务室找陈姐,问她孩子的户口要不要落上。陈姐告诉马凤娟说:“听说和当地工人结婚的知青暂时不能回城,你们两人都是北京知青,这对回城没有影响,但不知道有了孩子能不能让回城。还有一个问题,孩子回到北京,你们北京那边能不能给孩子落户口啊?”

       刘顺意四处打听有关带着孩子回北京能不能落户的情况,可时间过去了十多天,还是没得到准确的消息,寄给父母的信也迟迟没有回信。看知青们都在陆续回城,刘顺意和马凤娟也着急了,他俩商量了一下,初步有了想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的想法。

       陈姐听说他俩想把孩子送人,她觉得不妥,就劝他俩要慎重,不然以后会后悔的。马凤娟也很纠结,她说把孩子带回北京,要是落不上户口,也是麻烦事,孩子没有户口就是黑户,长大了不能上学也没有工作,那咋生活啊?

       又纠结了好几天,陈顺意和马凤娟还是决定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看他俩拿定了主意,陈姐就对他俩说:“我娘家哥哥结婚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孩子,我哥和我嫂子早就想抱养一个孩子,你俩要是舍得,就把孩子给我哥吧,他们指定会疼爱孩子的。但有一点,既然把孩子送给他们抚养,以后就不能再反悔。”

       马凤娟和陈顺意答应了陈姐的要求,陈姐就把孩子抱到了她哥哥家。抱走孩子的时候,刘顺意和马凤娟两个人抱头痛哭。

       随后,陈姐给马凤娟拿来一百五十块钱,说钱是她嫂子给的,让马凤娟买点营养品补养补养身子。马凤娟哽咽着说:“姐,我俩不是卖孩子,这钱绝对不能收。”马凤娟说完,又拿出五十块钱塞给了陈姐,让她给秀秀买奶粉喝。

       当年5月27日,陈顺意和马凤娟回到了北京。陈顺意的父亲得知他把孩子留在了西双版纳,上去就是一脚,差点没把他踹趴下。一连好几天,陈顺意的父母都逼着他去西双版纳把孩子要回来,陈顺意说不能反悔了,实在是没办法把孩子要回来了。为此,陈顺意的父母难受了好久。何止是陈顺意的父母难受,陈顺意和马凤娟心里更难受。


       到了1980年秋天,陈顺意才和马凤娟举办了婚礼,因为孩子的问题,他父母很不情愿让他和马凤娟举办婚礼。

       1981年初冬,马凤娟生下了一个男孩,他们才渐渐淡忘了留在西双版纳的秀秀。1983年六一节前夕,马凤娟给秀秀买了衣服和玩具,还给陈姐寄去了五十块钱。后来陈姐回信说,以后不要寄钱寄物,尽量少联系,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之后的日子里,陈顺意和马凤娟很少给陈姐写信,也不敢再提及秀秀的事情。

       后来陈顺意和马凤娟双双下岗,因为忙于生计,他俩也就渐渐把秀秀淡忘了。

       到了2007年,陈顺意的儿子结婚的时候,他夫妻俩突然想到了留在西双版纳的秀秀,陈顺意接连给陈姐写了好几封信,却一封回信也没收到。

       2019年秋后,有几名同学重返西双版纳,陈顺意和马凤娟犹豫了好久,他俩最终还是没有同行,他俩不想去触碰心灵的伤痛。

       去西双版纳的同学们回来后,陈顺意才得到了陈姐的消息,退休后的陈姐两口子早就去了景洪市,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了。

       接到陈姐打来的电话时,马凤娟呜呜痛哭。陈姐原本邀请刘顺意两口子去景洪看看,可后来因为疫情,刘顺意两口子迟迟没能去景洪。

       2023年3月份,生活在景洪的陈姐再次邀请陈顺意夫妻俩去西双版纳,也就有了开头的场景。4月23日,陈顺意夫妻俩来到了景洪市,是陈姐的侄女陈文秀开车从机场把他两口子接回家的,当然,陈姐也一起去了机场。

       第一眼看到陈文秀时,刘顺意的眼睛湿润了,陈文秀和马凤娟长得太像了,一看就是母女俩。陈文秀也热情地跟他俩打招呼,还笑着说:“我姑姑常说,你俩是姑姑最好的朋友,你们当初把女儿送给别人抚养也是无奈的事情,你们的女儿不怨恨你们……”

      听了陈文秀的话,刘顺意和马凤娟抱头痛哭。原来,陈姐早就把实情告诉了秀秀。当年陈姐把秀秀抱到她哥哥家,落户口时没改名字,还是叫文秀,只是随了她陈家的姓,小名还是叫秀秀。

        刘顺意夫妻俩在西双版纳呆了三天,期间也看望了陈姐的哥哥嫂子。陈姐原打算陪着刘顺意夫妻俩回农场看看,他俩都说不想去了。离开西双版纳的时候,陈文秀拉着刘顺意和马凤娟的手叫了一声爸爸妈妈,还说过两年就去北京看望他们,并送上了提前为他们准备的礼物。

        分别的时候,刘顺意夫妻俩搂着文秀呜呜痛哭。陈姐却笑着说:“和孩子相认是好事,是幸福的事情,哭什么呀,秀秀是个明事理的孩子,当初你拿钱给她买奶粉的事情我都告诉了秀秀,秀秀不但不记恨你们,还挺感动的,她说吃过妈妈的奶,喝过妈妈掏钱买的奶粉,她很幸福。”

       听了陈姐的话,刘顺意夫妻俩再一次抱头痛哭。

      从西双版纳回来,秀秀几乎是天天给他们视频,爸爸长妈妈短地叫个不停。听到女儿亲切的称呼,刘顺意和马凤娟心里既温暖又愧疚。刘顺意说,他夫妻俩为此事愧疚自责了几十年,现在女儿原谅了他们,他们心里总算轻松踏实了一些。

       马凤娟说:岁月静好,念起便是温暖,年轻时我没能好好珍惜,我只想认真地陪伴着女儿过好余生。


        是啊,岁月静好,念起便是温暖。愿曾经的伤痛和眼泪都随风而去,沉淀下来的都是曾经的美好和幸福的回忆。



作者简介



     朱成金(笔名:草根作家),男,汉族,一九六六年出生于山东平阴。
    本人现生活在吉林延边,自由撰稿人,从事网络写作,中国乡土文学论坛散文栏目版主,今日头条特约作者。著有长篇乡土爱情网络小说《山水情深》、中篇乡土爱情网络小说《悠悠陕北情》——接续路遥前辈的人生、《草根诗歌集》等,作品散见于《新文化报》、《老年日报》、《长白山诗词》、《家庭百事通》、《延边广播电视报》、《读写新天地》等报刊杂志,业余时间从事自媒体创作。


荐读








【知青情缘】朱成金(草根作家)文集(1)(260篇)



261. 知青岁月:我是济南知青,因为爱我留守在了鲁南的一个小山村(草根作家)


本文由作者授权《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荐读:

【知青情缘】作者文集(85集/2357篇)(截至2022.12.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