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运河与苏州文化名片 朱栋霖

 澳大文化论丛 2023-05-11 发布于江苏

要:宋代时的苏州著名文人很少,但是到了明朝清朝,苏州文 人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其根本原因在于大运河提供与开启了新的庞大的 资源。明朝开国一百年后,浚通大运河的效益开始溢出,而苏州成为明 代大运河最为得益的城市。大运河孕育了昆曲,昆曲诞生于昆山,但苏 州很快成为昆曲的发展重镇。苏州地处吴地,在苏州吴地水文化与昆曲 紧密融合,昆曲及其唱腔最能够反映苏州水文化的特点,而水磨腔就是 太湖、大运河水文化中诞生的音乐演唱艺术。大运河的经济活动促成了 明清苏州经济繁荣,丰茂的经贸活动,吴地水文化,孕育了昆曲的诞生, 促进了昆曲风格的成熟。

关键词:苏州;大运河;昆曲;水磨腔

一、大运河与苏州 讲起大运河和苏州,我想起一首诗和一幅画。一首诗,就是唐伯虎

的《阊门即事》。它讲的就是大运河流程到了苏州阊门这一段的繁盛景 象: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1

唐寅诗写的是明朝中叶苏州阊门河运商贸的盛况。在这样的环境中 产生了昆曲。

其实苏州过去并不总是这样的。苏州和杭州,虽然在南宋范成大《吴 郡志》称“天上天堂,地上苏杭。”苏杭并称,但是其实宋代以及之前, 苏州与杭州地理环境乡土风貌、农业经济,都堪称丰茂,但苏州在文化 方面和杭州不能比。宋代苏州没有多少有名的文人,苏州全国有名的文 人有两个,范仲淹、范成大,其余有名的文人贺方回、吴文英、姜白石, 寓居姑苏,都来自杭州的,他们是两面跑来跑去的,而杭州本地文人就 很多,文化形态丰富,你看周密《武林旧事》就知道。

但是到了明朝、清朝,苏州的文人总数超过杭州,有人统计几本大 的辞书《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各地文化名人总数排序, 苏州排名第一,杭州第二。据统计,自周、秦、汉、唐、宋元至明、清 两代文人的籍贯,历代文人的分布中心由北逐渐向南移,南宋开始南方 文人增多,明清最盛。有籍贯可考者,明代文人数 1340 人,南北比为 8713,清代文人数 1740 人,南北比为 8515。其中明代,苏州籍文 学家 196 人,杭州籍 77 人;清代,苏州籍文学家 176 人,杭州籍 173 人。苏州文人数量最多,在明、清两代始终排名全国第一。这是从明朝 中叶开始。

为什么发生这个情况?从明代开始,南方经贸与文化总体迅速超越 北方。苏、杭两地,地理风土资源接近,苏州又超越杭州?

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大运河提供与开启了新的庞大的资源。 始建于隋代的大运河,到元朝后期南北大乱,大运河已经不通了。

我们江南是通的,但是长江以北,元末大乱已经不通了。明成祖永乐帝坚持要迁都北京,文武百官都不赞同,这么大的一个朝廷、各部衙门, 那么多人,以南京为都,有江南的经济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迁都北京, 其中一个大问题就是朝廷与各部部委的供给,巨大的财政需求,从何而 来?本来苏州杭州资源输运南京很方便,北方地瘠贫穷,何来供给?永 乐坚决要迁,建造紫禁城前后 20 年,三次大火,第四次留下了现在紫 禁城。这就需要供给全北京、朝廷各部委的用途。用了下令浚通原大运 河势在必行,这大大有利于南北交流,扩大财政来源,北方朝廷控制南 方,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这是明朝开国五十年间的事。事当明朝开 国一百年以后就到了明朝中叶,浚通大运河的效益开始溢出,大运河沿 线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市镇通州、天津、济甯、淮安、扬州、 镇江等地都得益于运河经济效益。最最得益的是苏州。虽然苏州杭州都 在运河的南方,但是苏州比杭州更得益。为什么?北方的货物到南方来 进行经贸交流,到苏州方便,到杭州还需走三、四天路程。上世纪我们 乘机器轮船一个晚上苏州到杭州,那时候手摇的船不要三四天?苏州北 端枕长江,从西南经长江的货物在苏州落地交易,也较到杭州经济。所 以苏州成了明代大运河浚通之后最最得益的城市。明代笔记《寓圃杂记》 记“吴中近年之盛”:“迨成化间,余恒三四年一入,则见其迥若异境。 以至于今,愈益繁盛。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重盖,壶 觞垒盒,交驰于通衢。水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 于绿波朱阖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1明代中叶,经济改革的成果 见效,苏州蹭蹭蹭地上去了。

苏州宋朝的平江图,石刻苏州地图,至今陈列于苏州碑刻博物馆。 宋代苏州城是个端正长方形的格局,城内三横六纵以河流划分格局,方 城周边是城墙。请看左手下方有一条白带,就是大运河到了浒墅关就分出两个分支,一支从南下面过来到了苏州城的西南角,就这儿是胥门; 还有一条支流从北面过来经过白洋湾到虎丘、山塘街到了阊门这一段。 运河到苏州分成两各分支,又环绕苏州城墙一圈,往下端往南到杭州, 东出葑门往东就到上海。上海一条最重要的河——苏州河。哪里来的? 苏州来的。整个苏州,苏杭的水资源就是太湖和大运河两个交汇水流域。 苏州、杭州,都是运河之城。

在宋平江图大运河经无锡过枫桥。在平江图左下方西南,就是到了 盘门。那里有吴门桥,苏州最高桥,也是江苏最高单孔石拱桥。我小时 候看到吴门桥的船队运输情况。

二、明代中叶至清代:城市化 商业经济 文化产业 从吴门桥再往西转北上,就到了阊门,阊门并不是一直这样繁盛的。

白居易诗称:“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可见从阊门望出去, 莽莽田野与军营。但是到了明代中叶,阊门就是一片繁盛景象。这是明 代中叶仇英画的《清明上河图》,仇英画的就是苏州,就是刚才的吴门 桥,那里高桥耸立,商铺林立,人流繁杂,大运河上川流不息。仇英和 文征明、唐伯虎、祝枝山都是明代中叶,嘉靖年间,和魏良辅同时代。

又过了两百年,到了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徐扬献了一幅图《盛 世滋生图》给乾隆。图上这里还有个吴门桥,商业更加繁华了。随后这 是到了胥门,大运河入苏州的一个交汇处,胥门河上商船来来往往,河 岸商铺林立。这样繁盛就连续到了阊门。

请注意《盛世滋生图》图片显示,阊门城里面是比较冷清的,而城 外非常繁华。这什么讲究呢?这就是大运河经济,苏州的经济的繁盛都 在阊门外运河两岸,南码头、北码头,南濠街、北濠街。大运河这一段 沿着北端过去是三塘街。图上就是山塘街的繁华,这和昆曲都有关系。《盛滋生《姑繁华画人物 12000 多

商铺 200 多家,运河上的船有 200 多条船。唐伯虎《阊门即事》说“黄 金百万水西东”。清代称:“自吴阊至枫桥,列市二十里”,“金阊一带, 比户贸易,负郭则牙侩辏集”。

三、大运河水激荡出苏州文化名片昆曲 大运河孕育了昆曲。昆曲当然诞生于昆山,昆山现在最得益,名气

最大,但是其实昆曲的发展苏州很快成为重镇,很快转移到苏州。明朝 苏州产生了很多昆曲家。张凤翼,这是苏州城内文起堂故居。张凤翼写 了很多戏,《红拂记》《灌园记》《祝发记》《虎符记》,当年都盛演,我 们还没有发掘。他的书都出版,刻有版画。没有人演怎会刻什么版画?

明代,苏州诞生了很多剧作家。 不是说衹有河岸边才是运河文化,大运河沿苏州城墙环绕苏州城一周,苏州的护城河就是运河。苏州城就是运河之城。杭州运河也不是到 了拱宸桥、卖鱼桥结束了,杭州城也是运河之城。

大运河经苏州往南,就是著名的宝带桥,宋朝的,宝带桥再往南就 是吴江。昆曲吴江派所在地,沉璟的家乡,吴江派创作的好多戏都是现 在昆曲舞台经常演出的剧目。昆山写的戏开创性的。吴江派创作的《义 侠记》《明珠记》《西楼记》《狮吼记》《翠屏山》《望湖亭》《水浒记》, 昆曲吴江派不宣传,大家都忘记了。

运河再到南就是杭州,杭州贡献了越中派,清朝诞生了经典《长生 殿》。

运河到了扬州。扬州的盐商主人家里面建有戏亭,这是寄啸山庄, 水中间造个亭,四面通透的,中间唱昆曲,人在周围看。

清朝苏州织造署,曹雪芹的祖父曾经在此任职。康熙、乾隆多次作为行宫,为了皇上驻跸织造署,把江南名石瑞云峰搬到织造署后花园。 康熙一到苏州就要看昆曲,当天一个晚上看了十几折。两个人都是昆迷, 社会推波助澜,推动了昆曲的发展。

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就反映了乾隆年间昆曲在苏州的演出。 左面图是在木渎遂初园厅堂里面演,真正的厅堂版,厅堂里面演昆曲。 这是昆曲的排场:老爷们可以在旁边喝酒,中间有个红地毯,就演昆曲。 演的是《白兔记》的《麻地》,因为有李三娘啼哭,小丑拿了三娘水桶 在那里哄骗。吴门桥畔有个小院子,里面有一个人,带着官帽的,在看 戏,这是苏州当地的县官。座椅前面有个优伶在唱昆曲。他是官员,这 是到了什么地方?青楼,妓院,官员下班之后可以到妓院去玩,明代官 场比较宽松。

四、吴地水文化与昆曲“水磨腔”

苏州地处吴地,吴地文化特点是水文化,水文化和昆曲的水磨腔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苏州有两大水系,一个太湖流域,第二个大运河。 苏州昆剧就在运河上演出。水上怎么演的?水上演出的船,“戏船”。这 是明清时期江南水乡居民观看戏曲的一种特殊形式。水乡泽国、纵横交 错的大小河流,形成苏州独特的“水天堂”文化。这其中就包括在水中 看戏。这只戏船模型,表现的就是明清时期在水中演戏的情景。全船分 船头、艏舱、中舱、艉舱四部分。船头部分不但是船夫操舟的场所,更 多的是作为演剧的戏台,前面的船亭,可临时拆除,所以适合较大型的 演出。明清一些昆曲家班的主人还自行设计制造巨型戏船。戏船上演出 以清唱和脚色不多的折子戏为主。明清戏船的演出活动是“堂会”形式 的扩展。晚清以后,戏船开始在村镇码头活动,观众就在岸上,或也乘 船,围着戏船观演。当年这样的戏船就载着一个一个昆班到杭嘉湖各地演唱昆曲。

在这样的吴地水文化和昆曲的关系,十分紧密融合。水,太湖和运 河的水,养育滋润了江南,水是江南的灵魂,江南的流水浏亮清幽,和 北方的水不一样,和洞庭湖的水都不一样,江南之水清澈纯净而又温和 婉转。水软山温,山灵水秀,风物清嘉,曲水清流。水的温婉灵动,赋 予苏州人以柔情秀逸,人文灵慧。它催发了吴地苏州整体新的美学精神 骤然艳放,形成了以清雅、柔曼、缠绵、婉约为基调又隐含刚劲的美学 特色。

昆曲及其唱腔最能够反映苏州水文化的特点。我们现在都叫水磨调, 你看出版的书上都写水磨调。水磨腔是苏州人发明的,苏州话讲起来“水 磨腔”很顺。北方人写昆曲的时候就写成“水磨调”,普通话很顺。可 是苏州人用纯正的苏州话念,正宗的昆曲的语言来读“水磨调”发音不 顺的,我们就念“水磨腔”,所以我觉得应该写“水磨腔”。什么叫水磨 腔?俞平伯说,就是苏州做红木家具完工之后,用草沾着水去一遍一遍 地磨得很光很细。是将它打磨得很细。元朝,萨都剌诗“吴姬水调新腔 改,马上郎君好风采”。我请教顾笃璜先生,他说就是“细腻”。水磨腔, 行腔细腻润滑,像水流一样婉转润滑,细腻悠长。沉宠绥《度曲须知》 说:“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1昆曲“水磨腔”的 细腻典雅柔婉明丽,充分表现了吴地水文化的特色情趣。昆曲的音乐文 化与抒情特色正是在明代发展成熟的吴文化的物态化标志,是吴地水文 化的音乐化、戏剧化。水磨腔就是太湖、大运河水文化中诞生的音乐演 唱艺术。

苏州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阊门外山塘街。这是明清苏州 运河文化的高潮。阊门外山塘街,是昆曲演唱最活跃的地方。历代昆曲的演员,有三大类,一类是家班,第二类是职业昆班,到 处演出要赚钱的。第三类是青楼妓女,青楼妓女为了应付冶游之子,都 要唱曲,你靠什么接待明人雅士到你那玩?那就唱昆曲给他听,明清时 候昆曲就是流行歌曲。著名的秦淮八艳个个都是昆曲名家。这就回 到开头唐伯虎《阊门即事》那首诗,“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 东。”1哪里经济繁华,哪里妓女就多,阊门外,楼上下的“翠袖”,全 是妓女。清代乾隆袁学澜《姑苏竹枝词》写道“路出金阊一里余,丁家 巷口路萦纡。剧怜一片繁华地,翠袖三千夹水居”自注:“金阊一带妓 馆居十之六七,曲街小巷栉比皆是,瑶家庄、丁家巷尤为群居之地。” 这个庞大的妓女群体,都唱昆曲。明清苏州,沿运河的阊门、山塘街商 贸街,各色青楼妓女,身兼优伶,是苏州演唱昆曲的一支主力军。

山塘河街,始建于唐代白居易浚通河流,筑堤为街道,从阊门直通 虎丘,明清成为“白公堤”。山塘街第一站,虎丘,千人石畔虎丘曲会, 明清两代连续五百年。

第二站,山塘街出了一个昆曲大家,叶堂,故居西叶家弄。叶堂完 成巨著《纳书楹曲谱》。今日昆曲唱谱,大都来自叶堂校订曲谱。

第三站,山塘街上一座庞大的古建筑,明朝大学士吴一鹏故居玉涵 堂,中间一路,前后五进,两千平方米。他是南京礼部尚书,一品大员。 清咸丰年间顾禄《桐桥依棹录》记载:“玉涵堂,在通贵桥东……其地 今改戏园,人尤呼之为'阁老厅’。”玉涵堂已是山塘街的戏园。什么 叫戏园?可见不是私家厅堂红氍毹演唱,而是向社会公开的,在那里演 戏卖票。演的什么戏呢?乾隆年间演什么?肯定是昆曲,剧目就是《缀 白裘》上的昆曲折子。

山塘街中段,是一片很大的水域,冶芳浜。说三塘街妓女之多是苏 州有名的,好多名妓住在山塘街,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都在山塘街 住过,而且住在半塘。为什么要住在半塘间呢?山塘街东端是做生意的 地方,西端是虎丘山,中间是游客游玩的地方。在哪里游玩?据说有一 个地方叫冶芳浜,河面较大,游客看中了妓女就在河边僻静处销魂。清 朝《竹枝词》写:“觅得百花深处泊,销魂衹在冶芳浜。”例如,洪钧, 洪状元,他的小妾赛金花很有名,他中了状元就到山塘街喝花酒,妓女 来唱曲的就是赛金花,娶为小妾。《孽海花》第一回记载此事。

山塘街还有一景,虎丘灯船。入夜,船的前后点满灯彩,船的前面 在唱戏,看的人可以坐着小船叫沙飞船跟着看,也可上船看,靠近它, 当然消费价格很贵了,也可以在岸上看。所以它既是唱戏,又是展露昆 曲演员的美容美姿之处。其中有一首诗写:“莺架船娘诱客看,双翘自 露绣红鸾。谁能见惯混无事,当作空花一例观?”他说,莺架船娘诱客 看,就是船上的姑娘就坐在船后的一个鹦鹉架上,岸上很多人在看。看 他什么呢?“双翘自露秀红鸾”,看他的翘臀。古代的女子后衣很长遮 住的,但是利用这个机会故意露出来。“谁能见惯混无事,当作空花一 例观?

大运河的经济活动促成了明清苏州经济繁荣。丰茂的经贸活动,吴 地水文化,孕育了昆曲的诞生,促进了昆曲风格的成熟。


#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化论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