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无论多么蠢的人,用了这一套方法,一定能够有所成就

 辣农报告 2023-05-11 发布于湖北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回首往昔,虽说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但好像每个人的情感都十分丰富。
再看现在,虽说人来人往,交通便利,但好像每个人都藏着一副面具。

为何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反倒让人都变的不真切了?
那是因为现在大多数人对于人生的质量不太关注了。
只关心升职的速度快不快,赚钱的速度快不快。
怎样才能在“快”的同时,找到真真切切的快乐呢?

曾国藩就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想要获得成就,就必须要从细节之处着手。

01/
慢慢读书

关于曾国藩,他小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因为不太聪明,别人只需要看几遍就能背下来的文章,他却需要反复背诵一整个晚上。

有一天晚上曾国藩还在挑灯夜读,殊不知家里面躲着一个小偷。
一整晚曾国藩都没有睡觉,小偷也听着他背诵了一晚上。

等到天亮了,小偷气急败坏的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个记忆,我看还是别考科举了,我听你读了一个晚上,我都会背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天资愚钝的人,最终却成为了“千古第一完人”。
一个“慢”字,贯穿了曾国藩的一生。
读书的时候,上一句不懂他绝不会看下一句。
宁可慢慢看,慢慢想,也要确保自己能够真正理解。
这才是真正学习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用心的读书。

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虽说能够让人看起来比别人聪明,但是却少有人能够理解其中精髓。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慢慢读书,才能让这种气质真正显示出来。

02/
慢慢讲话

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人多的时候,能够守住口,是修养;独居时,不枉动杂念,是道德。

关于曾国藩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他父亲寿辰的时候,有一位同乡的大儒过来祝贺。
可是年少时的曾国藩并不懂得收敛,当时他正好春风得意马蹄疾,情不自禁的对着别人大放厥词。

就是他这样的无心之举,却让大儒很不开心,最终也是不欢而散。
这件事情过后,曾国藩深感歉意,于是他变得谨言慎行。
讲话不过脑子的人很多,他们只是想要显露自己有多么的厉害,却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殊不知,讲话慢要比讲话快更加沉稳,有力量。
曾听过一句话: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学会讲话,却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学会闭嘴。
学会闭嘴,比学会说话更加重要。

想要讲话之前先听别人讲,想要讲话之时,先放慢节奏放平心态,缓缓的表达心中的想法。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就是能够出言有度,做事有尺。
会说话的人,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生活的更加如意。

03/
慢慢做事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慢慢走要比跑得更快。
深以为然。

我们总是在与别人的较量当中不自禁的提高了速度,却忽略了质量。
殊不知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是在速度上取胜,而是在细节上厉害。

曾国藩一生带兵数百次,他的湘军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所向披靡,这其中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扎硬寨,打呆仗。
看似这种方式非常费时间,也很影响行军的数据,甚至耗费大家的精力。
但是事实证明,曾国藩的这个举动,让他的湘军屹立不倒。

曾国藩对于打仗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他不奢求速度,也不想太快,他更在意的是每一场仗能够打赢。
尽管收获很少,但是积少成多,只有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走向最终的成功。
往往成就大事的人都在细节中。

04/
结语

真正的高手都懂的,所有伟大的事情都是从一件一件小事积累起来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想要获得成就,就必须要从细节之处着手。

稳扎稳打,让自己的每一步都非常牢固。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错,才能走到最终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