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称赞的“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是谁?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3-05-12 发布于北京

来自:“前线客户端”

文章图片1

正在写作中的丁玲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生于1904年,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在她82年的人生道路上,曾多次来到北京,每一次都是她生命中的重要节点。

1924年,丁玲第一次来到北京,辟才胡同内补习学校的宿舍、西山碧云寺下的村庄、银闸胡同公寓、沙滩汉花园,记录着她在这里度过的4年清苦又甜蜜的时光。


这段时期,她放弃了明星梦,走上了文学道路。她废名蒋伟,取名“丁玲”。她结识了胡也频、沈从文、戴望舒、凌叔华、庐隐、冯雪峰等一众文学友人。她寄出的文稿《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得到编者叶圣陶的赏识,在《小说月报》上刊登,引起很大反响。她凭着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被鲁迅称为当代中国“唯一的无产阶级作家”。

文章图片2

如今的辟才胡同改成了宽阔的大道

1928年,丁玲离开北京。此后的20多年间,她在白色恐怖最严峻的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以笔为枪战斗在上海、陕北等地。丁玲是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后第一个到苏区的知名作家。在毛泽东诗词中,题赠作家的只有一首,就是写给丁玲的《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从这首词里,足见毛泽东对丁玲的器重。在陕北,她坚定了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信念。

文章图片3

东总布胡同

1949年6月,阔别近21年后,丁玲再次来到北京,东总布胡同22号、多福巷16号两处住宅,见证了她大起大落的9年。东总布胡同22号当时既是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的机关办公地,也兼作一些作家的宿舍。据资料显示,这座建筑十分别致、豪华、气派,地面上铺着花砖,楼梯上铺着地毯,楼道和房间里都是彩色刻花玻璃。卫生间里也有热水供应。在当时这样的住房是很少见的。1951年春,组织上在多福巷给丁玲分配了一个小四合院居住。在这里,她接到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苏联政府授予的斯大林文艺奖的消息,成为了国际知名作家。1955年,丁玲被打成右派。1958年,丁玲被下放到东北劳动改造。

文章图片4

1952年,陈明与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对弈

1979年,丁玲回到阔别了20余年的北京,先住在文化部和平里招待所,后又搬入了友谊宾馆东北区一套普通的客房里。丁玲在北京的最后居所是复兴门外大街22号楼。22号楼在繁华的复兴门外大街南侧,紧挨着地铁1号线的木樨地站。这栋楼和它旁边的24号楼,被很多人称为“部长楼”,很多落实政策的老干部,都被安排住在这里。

有了安定的居所和宽松的创作环境,丁玲迎来了写作的又一个春天,她笔耕不辍,写出了《魍魉世界》《风雪人间》等100万字的作品。1986年,82岁的丁玲走完了她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