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天真烂漫的王夫人:被规矩束缚了天性,却不失良善的底色

 漫话红楼 2023-05-12 发布于北京

在人际关系中,不苟言笑、不善言辞的人是很吃亏的,王夫人就是如此。

用贾母的话来说,“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

何止是在公婆面前不显好,在读者面前更不显好,所以很多读者被王夫人无趣的表象所蒙蔽,看不到她内心孩子般的柔软。这种孩子般的柔软,作者给予的评语是“天真烂漫”。这是一种极高的评价,独此一份,可见作者对王夫人有多偏爱。

这种“天真烂漫”,用当下的话来说,就是少女感;用读者的话来说,就是真性情。

没错,要论真性情,林黛玉远不如王夫人。

贾府是一个规矩极严的贵族大家庭,而过于严苛的规矩最能压抑人的天性,从而离童真越来越远。已经活到半百之年的王夫人,循规蹈矩的同时,依然保留着童真,这要得益于她始终以良善为底色。

从“十分响快”到“木头人”,王夫人深受规矩的压抑。

对于贾府,作者始终持有一个批判性主旨,这就是过于注重礼仪规矩。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作者便通过小黛玉的眼睛,对读者进行了非常详尽地展示。

礼之用,和之贵,礼节的产生和运用,是为了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如果太过,就起到了束缚天性的反作用。

比如“身自端方,体自坚硬”的贾政,简直把“礼”武装到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以至于与母亲和儿子互动时,丝毫感受不到天伦之乐:贾母很无奈,宝玉很恐惧。

红楼以少男少女为主角,像王夫人这些家长一出场就已经人到中年,正是宝玉眼里的“鱼眼睛”。

然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当然也是发展变化的,每一个“鱼眼睛”,曾经也是“无价之宝珠”。为了表明这一点,作者通过刘姥姥的口,点明年轻时的王夫人“着实响快”。

“响快”的词语解释是“有话就说,办事说话利索爽快”,有点风风火火的意思。刘姥姥用的词是“着实响快”,加以强调和肯定。

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王夫人,却是贾母嘴里的“木头人”,“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

这反差实在太大,是什么让王夫人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当然是贾府极为严苛的规矩!

第二回,林黛玉初进贾府,从踏入贾府开始,看到的婆子丫鬟都是一群一群地出现,但“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吃饭时,“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整个过程一片“寂然”,用餐的人也不交谈,遵循着“食不言”的礼仪。

这样的居家氛围,足以把一个爱说爱笑的人憋成闷葫芦。再加上王夫人情商低,不擅长说话,不像王熙凤那样能说漂亮话哄贾母开心,反而容易惹贾母不高兴。

第五十四回,元宵佳节,贾母见袭人没有陪在宝玉身边服侍,便问:“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言语之间有责难之意。

王夫人实话实说:“她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

然而,这实话却引来了贾母的不满:“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

这话既是责怪袭人不守奴才的规矩,又是责怪王夫人在管理上太过纵容。这可真是开口就出错,好在王熙凤及时补充,用她的急智,编了一套贾母爱听的说辞,才把袭人和王夫人都拯救了出来。

一方面是规矩多不能说,一方面是不会说容易出错,长此以往,王夫人干脆就尽量不开口,这就变成了“木头人”,压抑了本性中的“响快”。

表面麻木内心柔软,王夫人保留了本性中的良善底色。

太过严苛的规矩,容易让人变得麻木,比如贾政就是从里到外都麻木了。元春多少年才回一次娘家,与父亲贾政相见时,“隔帘含泪”,诉说着对天伦之乐的渴求,但贾政没给他一丝一毫的慈爱回馈,说的全是场面话。

可以想象元春有多失望。

王夫人也麻木了,但她和贾政不同,她麻木的只是外表,内心却保留了本性中的良善底色,依然柔软。

第五十八回,因老太妃薨逝,“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尤氏便建议王夫人解散戏子,“遣发十二个女孩子”,而遣发的方式是“尽留着使唤”。

王夫人却说:“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丑弄鬼的几年,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她们几两银子盘费,各自去罢。”

站在当家主母的角度,这些小戏子当初是花钱买来的,现在如果不想留着当丫鬟,也可以再转卖出去,但王夫人却生了怜悯心,希望能还她们以自由,让她们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份怜悯心,难说不是出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共情,想想自己的女儿元春被困在深宫难得与家人团聚,别人家的女儿同样渴望亲情。推己及人,她不但不想从这些女孩身上榨取油水,还愿意“给她们几两银子盘费”,助她们回到亲人身边。

这种共情,这份同理心,让王夫人抛却了阶级观念,抛却了主母身份,仅仅是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去怜爱这些孩子。这正是母性之善良,让我们看到了她内心的柔软。

芳官等人哭闹着要出家,作为主母的王夫人,完全可以不闻不问,任由底下的人去处置,但她担心她们“将来熬不得清净,反致获罪”。

有上帝视角的读者很清楚,王夫人的担心并非多余,水月庵的智能儿就是前车之鉴。芳官等哭着喊着想要进入的,正是智能儿极力想要跳出的火坑。为了跳出火坑,智能儿想攀上秦钟,最终极有可能获罪。

所以,王夫人亲自过问,“见她们意皆决断”,执意要出家,“知不可强了,反倒伤心可怜,忙命人取了些东西来赉赏了她们,又送了两个姑子些礼物。”

这种做法,大大超出了主仆之情。王夫人为她们伤心,觉得她们可怜,这正是良善之心使然。

这就是表面麻木内心柔软的王夫人,贾府的规矩把她压抑成了“木头人”,但她没让内心变成冰冷的石头,而是时刻有暖流奔涌,温暖着那些渴望温暖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