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味“分清泄浊降尿酸”网红中药,健脾固肾清下焦湿浊,尿频更宜

 天宝堂一山人 2023-05-12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1167期

尿酸高,无非中医领域的浊而已,乃脾肾亏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

尿酸,本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物质,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1.维持人体的高血压,以让人体能正常直立行走。

2.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

3.维持人体的智力。

4.延缓衰老。

但是,当人体的尿酸生成或排泄发生异常,血尿酸浓度常会超出正常水平,形成高尿酸血症。

如果从中医的浊的概念理解,高出正常水平的那部分尿酸,可以称之为浊或血浊。

浊的意思是相对于清而来的,《说文解字》里把浊解读为水的一种名字。《老子》中认为“浑兮其若浊”就是清的相对,是液体不清亮的意思。

《黄帝内经》里指出浊和清相对,并有了阴阳之分——清气在阴,浊气在阳。

清浊之中,还有清浊——清中之清,上输于肺布津液;清中之浊,下输膀胱为便溺。浊中之清,上奉周身淫血脉;浊中之浊,下出大肠为糟粕。

这样看来,浊的意思也不是现在理解的全部为邪,而是有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

生理意义上,一个是五脏六腑中精微物质,就是精微比较粘稠浓的部分,正如“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第二指的是代谢过程产生的排泄物,如呼出的浊气和排出的糟粕等。

病理意义上,一个是质地浓稠。第二指的是阴寒之邪。

正常情况,清阳升出上窍,浊阴降出下窍,传化出入,荣养一身。

一旦脾脾肾功能异常,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升降异常,阴阳反作,变生诸病。

文章图片2

说完浊,我们再来说说湿。

因为尿酸高的人,肥人居多,胖人多痰湿,也认为尿酸高的人脾胃不好湿气重。

湿邪属于阴邪,其性趋下,容易下注下焦,所以痛风发作多首作于下肢关节。

再者,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把湿浊放在一起。

湿,是人体六气之湿,是长夏之气,称为湿气,生理功能是滋润万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

湿和浊不同。浊主要由内生。但湿有内外之分,脾虚运化水湿不及,产生內湿。人体正气不足,也可为外湿所侵。

湿和浊,均属于阴邪,困重黏腻,喜欢和他邪胶着在一起合邪为患,湿和浊合在一起,湿轻浊重,湿久也可化浊,浊较湿更加稠厚浓重,湿相对容易化而浊更难祛除。

湿浊二邪聚久可生痰。湿邪阻遏气血运行,气滞血瘀变生瘀血。最后形成湿浊痰瘀痹阻的复杂病理状态。

说完湿浊,还有一个概念是血浊。

因为尿酸高,尿酸主要溶解在血液中,在条件成熟时才在远端温度比较低、循环比较差的关节处析出沉淀,导致尿酸盐结晶聚集沉淀。

我们预防痛风、降尿酸的目的,就是把关节处的尿酸盐结晶溶解释放到血液中,进而把血液中多余的尿酸排出去。

所以也可以把血液中高出的尿酸称之为血浊(也有人叫尿酸浊),现代中医也把高血脂、高血糖称为糖浊和脂浊,并认为都是血浊的组成部分。

血浊,意为血液浑浊不清,也是相对于血之清亮来说的——超出血液生理粘稠度的即为浊,这个观点仅仅是血浊理论的雏形。

血浊理论发展到今天,血浊指的是血液受各种影响,失去其清洁纯净状态,或丧失循行规律,影响血液功能,进而扰乱脏腑气机的病理现象。

而尿酸高,也可以理解为血浊的一种状态或血浊的组成部分之一。

好,现在我们明白了,西医领域的高尿酸血症,和中医领域的湿浊、血浊的病理特点有极为相似的地方。

那降尿酸,也可以参照中医祛湿泄浊的方法,其中升清降浊就是其中比较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最为经典有两个经方,分别是升清降浊汤和萆薢分清饮。下面重点解读萆薢分清饮。

为什么从萆薢分清饮开始呢?

因为在中药里,认为 萆薢属于“分清浊之剂”,同时还能祛湿利尿通淋除痹...

文章图片4

分清泄浊降尿酸的网红中药:萆薢,为分清浊之剂,升清降浊,祛风散寒祛湿

能够分清泄浊利尿通淋除痹的降尿酸要药萆薢,性味苦平微温,具有利湿去浊、祛风湿痛痹功效,主治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疼痛和风湿顽痹和小便不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

萆薢,足阳明、足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之功,长于祛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治白浊,茎中通,痔瘘环疮。

从萆薢的归经上,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主升清降浊。而足厥阴肝经,肝肾为母子关系,通过气机疏泄可犯脾,也可影响肾之分清泌浊功能。

现在萆薢作为化湿泄浊要药。尿多且浊,都是湿气下流,而萆薢能治阳明之湿而固下焦,能祛浊分清。

古今中医都认为,萆薢为分清浊之剂,著名经方萆薢分清饮,历经今天,到今天也被很多人再用,可见萆薢的分清降浊功能是经过时间和实践验证过的。

正如南宋医家杨倓在《杨氏家藏方》中所言:

萆薢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白浊如膏,有萆薢分清饮,正此意也。

现在中医用萆薢分清饮,加减降尿酸,效果也不错的。

文章图片5

升清降浊降尿酸要药萆薢为主药,萆薢分清饮,健脾补肾利湿降尿酸

好,最后我们看看如何用中药萆薢来升清降浊、分清泌浊降尿酸。

针对尿酸高的湿浊痹阻下焦的标实,针对湿浊流注下焦的病机脾肾亏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分清泌浊功能失司,虽然单味药萆薢有效果,但用于尿酸高日久,出现痛风的患者则药力有限,把尿酸降到目标范围身为困难。

如果尿酸不太高痛风没多久,那用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教授的降尿酸小方——土茯苓、萆薢、威灵仙为基础方,脾虚则加白术、薏苡仁等健脾燥湿之品;肾虚小便不利,则加补肾祛湿的菟丝子、芡实等中药以强化升清降浊、分清泌浊降尿酸的功效。

当然,千年经方萆薢分清饮,加味后来调理脾肾亏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尿酸高效果也很好。

但是经方萆薢分清饮,历史上有三个。

一是首载于南宋杨倓所著的《杨氏家藏方》中的“萆厘清散”、“萆薢分清散”,是治疗下焦虚寒淋症的代表方。方由益智仁、川萆薢、乌药、石菖蒲各等分组成。后称杨氏萆薢分清饮。

第二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把杨氏萆薢分清饮收录进去,再加茯苓和甘草二药组成,以增强方子分清利湿泄浊的效果。方中君药为萆薢,以其苦平来泄阳明胃经、厥阴肝经的湿浊,从而分清泌浊。

辅之以益智仁来暖肾温脾固气,市场偏辛香醒脾、化湿辟浊而通窍,二药合用可断绝湿浊化生之源。

再加乌药温肾散寒而行停滞之湿,以淡渗利湿来协助萆薢利湿于下,从小便而出。

上述诸药合用,共奏通中寓固,暖肾健脾,分清泄浊的效果。

朱丹溪因此把杨氏萆薢分清散更名为萆薢分清饮,这就是后世所说的朱氏萆薢分清饮。

更为著名的是第三个萆薢分清饮,由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所立,其在原方基础上重新组方,新的萆薢分清饮由萆薢、文蛤粉、石韦、车前子、茯苓、灯心、莲子心、石菖蒲、黄柏组成,此方为治膏淋、诸淋。

还有另一方,主治赤白浊,组方由萆薢、黄柏、石菖蒲、茯苓、白术、莲子心、丹参、车前子组成。

程钟龄认为:

浊之因有二种:一由肾虚败精流注,一由湿热渗入膀胱...湿热者,导湿之中必兼理脾,导湿,萆薢分清饮主之。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萆薢提取物和以萆薢为君药的复方都有降尿酸作用。

比如这个加味萆薢分清饮(组方由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泽泻、茯苓、山茱萸、桂枝、女贞子),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25名,痊愈13名,有效10名,尿酸平均从治疗前的494降到407,停药半年后尿酸才升高到417。相对于单用别嘌醇降尿酸的另外25名患者,痊愈仅3名,有效11名,无效9名;尿酸从治疗前的均值493一个半月降到402,但停药安年后升高到453。

这个案例就说明中药降尿酸和预防痛风发作的效果远好于西药别嘌醇。


如果您有口疮、灼口症、口腔苔藓等口腔粘膜疾病,尿酸高、痛风方面问题,都可以参与“口腔黏膜和痛风千名援助计划”,帮你解读报告,梳理调理方法。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关注@中医科院药学博士后单独(别在评论区)悄悄回复我一句:我要参加,留意给你的反馈即可。#全国斜杠老年大赛##哆咖医生超能团#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网络,侵删):1.2015年第5期《光明中医杂志》刘淦新等文章《加味萆薢分清饮治疗高尿酸血症25例》。

2.2018年第9期《山东中医杂志》冯梦雪等文章《中医浊邪理论发展源流初探》。

3.2021年第9期《天津中医药杂志》吴素素等文章《血浊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发病关系浅探》。

4.2019年第3期《中医药临床杂志》朱晓荣等文章《萆薢分清饮源流及古今临床运用探析》。

5.《2015年中医健康养生与服务论坛学术年会》刘梦婷等文章《高尿酸血症与湿浊关系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