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忆谈《红楼梦》 《红楼梦》有着极高的写实成就,在写实的层面上

 对岸合欢树 2023-05-12 发布于河北
王安忆谈《红楼梦》。
《红楼梦》有着极高的写实成就,在写实的层面上,它几乎使我们看不见作家的存在,好像这就是生活本来面目的显现,真可称得上“天衣无缝”。它似乎不是一个写作者片面的、主观的、带有个人局限性的描写,而是一个天然的场景。
你看到一些东西,也看不到一些东西,有一些是蛛丝马迹,有一些是云里雾里。应该藏的藏,应该露的露,应该有的有,应该没的没。它留下了那么多的悬案,就像真实的生活。人们研究它,不像是研究一个虚构的作品,而是在研究一个社会的一段历史。
它的创作者有着极深的涉世经验,才可能使其现实性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它看起来是那么日常,甚至有些琐碎,可能会使有些读者感到不耐烦。那些起居的细节,小儿女的心思,伦常的礼数,客来客去。而在这些日常小事中,若仔细琢磨,会发现包含了很深的涉世经验,而涉世经验里包含的则是文化内容。我用两个字形容它,就是“世故”。
举个例子:黛玉刚进荣国府时,凤姐看到黛玉,说了一段很恭维的话,意思是:呀,这个妹妹真是出息的好,这么漂亮,这么出众,看起来不像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儿,倒像是嫡亲孙女儿。这句话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
上海曾经搞过一部越剧电影,它把这段话编成一段唱词,意思是这个妹妹这么不同寻常,不像老太太的外孙女儿,却像是九天仙女下凡来。它也是恭维,可是恭维错了对象,这就犯了大错误。
为什么凤姐要说,不像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儿,倒像是嫡亲孙女儿呢?因为外孙女儿是外系的,孙女儿是老太太的直系,凤姐说的话表面是恭维林黛玉,内里则是恭维老太太的。所以才说凤姐会说话嘛。
《红楼梦》中的人物虽然年纪很小,但已经通人情,识世故,而且诗书文理皆有修为。作者要他们享受纯净的快乐,没有世事负担,没有人生忧愁。《红楼梦》里的人不长大,年岁也不添,可是心智和感情却在走入成年,也就是早熟。
贾宝必须放弃他的最爱,与薛宝钗结合。这桩婚姻具有挽救贾家的可能性条件:一是传宗,因林黛玉体弱有痼疾,性格乖张,身心都欠健康,薛宝钗则正相反,各方面都表现出贤妻良母的特质,对于矫正宝玉的坏毛病也有好处;二是从经济上补充实力,薛家是商贾之家,是新生资产阶级,与他们的联姻是对贾家前途的一种保障。
《红楼梦》的未完成,使红迷们牵肠挂肚,无法释怀。仿佛天机不可泄露,多少代人可说“上穷碧落下黄泉”,终究还是无解。越无解越欲罢不能,便成悬案。
《红楼梦》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即人是社会性动物,不能离群索居,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人情世故。所以每个人生下来,要学会的第一门功课,就是“明世理”,“懂人情”“会做人”。所谓“不打痴的不打傻的,专打不开眼的。”但世故人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随地随人随势不断变化的,甚至瞬息万变,所以这是一门需要终生精修的功课。
可是很多人天生学不好这门功课,或者说不愿意学习这门功课。一辈子学不会做人,学不会人情世故,处处碰壁,时时上当,当当不一样。为了躲避喧嚣的人群,为了逃避纷杂的争斗,这些人就想着“出世”,跑到深山老林,修道,修禅,“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想要“出世”的人。但是真让他们抛弃一切,进入深山隐居,与鸟兽为伍,喝清水吃野果,偶尔改善生活吃个窝头,这种苦也受不了。他们想“尘世中修行”,躲在大观园里,永远长不大,永远无忧无虑,永远不问世事。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用一句流行语就是“都想避风,谁当港啊。”他们无可奈何地长大了,无可奈何地走出了大观园,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尘世的考验,无可奈何地学习世故和人情,可惜他们不擅长这些,他们永远没有王熙凤、薛宝钗、贾探春等人的机敏和练达,永远都赶不上,只会越差越远。
如果他们不想“世故”,便只能寻求解脱。因此林黛玉死,贾宝玉“披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出家”。鲁迅对贾宝玉披这个“阔气”的斗篷很不屑,意思贾宝玉“出世”不彻底,肯定还会回来的。
他最终会变成一个自己讨厌的俗人。
曹雪芹的伟大,分为两极。一是细节伟大,玲珑剔透:一痰、一咳、一物,都是水盈盈的,这才是可把握的真颓废。再是整体控制的伟大:绝对冷酷,不宠人物。当死者死,当病者病,当侮者侮。他一点不可怜书中人。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按迹循踪,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语言成熟优美,简洁纯净,准确传神,朴素多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写景状物绘色绘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套绘画板四大名著介绍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