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临泣穴能调理哪些身体问题?

 donglianghua 2023-05-12 发布于山东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百八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少陽臟獨至,是厥氣也。蹺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接前文)刚才我们讲的有点多了,我们再回到《黄帝内经》的原文,其实就是讲的少阳脉的脉象突然变大,这就是少阳气盛的表现,这个时候要取足少阳胆经的下俞穴足临泣。所以《素问注证发微》里边讲∶“当泻胆经之输穴临泣”《素问注证发微》是马莳写的,他也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医家,对《黄帝内经》的注解也非常到位。由此我们就知道少阳脉独大或者少阳脉偏盛就取足临泣。(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我们前面知道,阳明脉若是偏盛的话也是取之下俞,取足阳明胃经的输穴,我们刚才讲了就是陷谷穴,要泻阳补阴,我们之前讲了当泻阳补阴,泻陷谷穴,补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的下俞穴是太白。

所以咱们这就是全串起来。还有之前我们讲的太阳脏独至,这个患者就会厥喘虚气逆,这种情况下当表里俱泻,取之下俞,这时候取哪里,我们就知道那足太阳膀胱经那就是取束骨穴,肾与膀胱经相表里那就是肾,足少阴肾经与之相表里那就是太溪穴。所以大多数医家认为不仅是束骨穴要取,还要泻太溪穴,这就是针灸补泻的方法。这就是整体上对这段话的解释,咱们刚才也把足临泣的定位、来源讲清楚。

在这里再补充几点,为什么叫足临泣呢?足就是足部的意思,临就是治理的意思,泣就是泪水的意思,连在一起就是那个穴位在足部善于治疗眼疾。很多人就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说是治疗眼疾呢?眼疾为什么要取足临泣呢?眼睛的疾病为什么要取这里?因为足少阳胆经这个气上通于目,所以眼睛的一些问题,很多老年人总是往外流眼泪,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子午流注说难》里面讲∶“在头者,曰头临泣,在足者,曰足临泣,因足太阳少阳之气血皆在目内外眦,气自目出,故曰临泣”。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就针刺头临泣和足临泣,尤其是足临泣治疗眼睛的疾病非常管用,后世医家也认为足临泣穴可以治疗头疼、头晕目眩、目赤肿痛,再就是耳聋咽肿、腋下肿,还有局部的一些病,比如膝踝关节痛、内邪疼痛等等,这一类的疾病我们看临床现在研究就很多,临床医师也发文章说足临泣可以治疗眼睛的结膜炎、泪囊炎,女性的乳腺炎,还有这个一般人的胸膜炎、肋间神经痛、颈部淋巴结结核,还有目外眦疼痛、眩晕、胎位不正,或者是说中风、瘫痪、足跟疼、呼吸困难、退乳等等这些问题,这都是现代的医家和临床医师们发表的文章里边记载的,可以治疗这么多疾病。

当然我们一看能治这么多病,妥了,学一个穴位就行了,之后只要出现比如泪囊,也就扎一个穴就能好。临床真是这样吗?临床它是提示你,就是辨证的时候若是属于胆经郁火上炎,那你就可以用这个穴,比如这个患者结膜炎不是胆经的问题,是肝经的,或者是心火重,那时候有可能得泻心火,你就不是针刺足临泣了,有可能得辨证取穴,那时候你就清心火,不是心脏本身有火,要移植于心包,心包经可能取大陵,或取曲泽这些穴来泻这个火,尤其是取劳宫穴,劳宫穴正好对应的是火穴,所以我们在真正临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还是需要你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功底非常扎实,你才能真正地对这个患者进行辨证用药或者辨证取穴,这些的都是中医临床医生的基本功。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