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格尔顿的文学批评之路(一)

 置身于宁静 2023-05-12 发布于浙江
之所以这样命名,因为伊格尔顿坚守并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在这历程中他的文学批评观念转变和思想历程令人敬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吧!

图片

图片

在他著作《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一书中,伊格尔顿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三条主线进行勾勒式评述,分析了它们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的密切的联系。
①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理论,接受者的地位上升,反映出一种自由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②结构主义背后同样反映出自由人本主义传统,以及中产阶级有着对资源、无阶级、文雅社会的设想。后结构主义者在政治失败和幻灭后,在语言中寻求安慰的心态;③精神分析中同样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图片

关于第一点,

1,胡塞尔的现象学将意识作为心与物的统一体,力图打破二元对立,并解决康德没能解决的问题,即心灵如何才能真正认识处在于心灵中的对象。伊格尔顿指出,十九世纪实证主义主张祛除主体性,而现象学重新将之确定为世界的中心。这种理论诉求一方面保证了世界的可知性,一方面确定了人类主体的中心地位。

2,诠释学最初仅是对《圣经》的诠释,在19世纪范围扩大,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提出作者无法锁定一度作品的全部意义,在文化与历史的转换中会出现新的意义。伊格尔顿反对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作者的意图与作品的意义是同一的,作者有着解释的权威,读者不能侵入作者的意图,文本的意义不应该被社会化,以避免丧失标准,批评混乱。

3,伊瑟尔在《阅读活动》提出了文本召唤结构、隐含读者等理论思想,指出阅读的目的在于使我们从一种批评的视角深刻地认识自己,我们所阅读的是我们自己。伊格尔顿认为,这是自由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

图片

关于第二点,

1,结构主义在无法获得确定性的世界,以结构分析作为立足点,认为变化不会影响系统的本质,在短暂的干扰和失衡之后即会恢复,伊格尔顿认为这是对当代历史的逃避。表现出对历史的困窘,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在发展他们各自的封闭象征体系。结构主义将文学视为文本之间的封闭性的生态循环,与其他的参照物分离的行为是脱离实际生活,远离历史语境,一味在文学中发现精神家园。他指出结构主义继承的是自由人本主义传统代表中产阶级对资源、无阶级、文雅社会的设想。这种将个别主体从中心位置移开的,使集合性的文字系统成一切的中心,又表现出反人本主义的特征。

2,伊格尔顿通过回顾罗兰·巴特的相关理论勾勒了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的发展过程,伊格尔顿指出,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的政治图谋难以实现,他们无力打碎国家权利机关,却发现可以对语言结构进行颠覆,在语言中寻求安慰。

图片

关于第三点,
1,伊格尔顿指出,精神分析与其他的文学思潮相比,“它既是社会的骚动,也是种种人的关系的危机,以及人的个性的危机。”精神分析理论是一种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人类个体的发展的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主义形成的唯物主义理论。
2,伊格尔顿指出了精神分析和文学之间的关系,大多数人们阅读诗歌、小说和戏剧是因为他们发现作品使能他们愉悦,他将这种关系放在宏观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考察,阐明了精神分析对社会中人们对种种压抑所能容忍的极限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图片

最后,给大家一个PPT,关于伊格尔顿提出的六个批评范畴可以去查资料了解一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